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突破城鄉圍墻 上海農民的孩子能上城市戶口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17日 10:32)

  新華社上海10月17日電:上海松江區新橋鎮春申村24歲的農民朱峰,幾天前到鎮派出所為自己剛剛滿月的女兒朱子悅報戶口,不到十分鐘就辦完了。他接過戶口簿看見女兒的戶口上打印著“非農業家庭戶口”的字樣,非常感慨:女兒不再因為父母是農民就天生而為農民了。他相信女兒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會比他這一輩有更多的機會和保障。

  其實在上海這已不是新聞了。上海市規定凡2001年1月1日起在郊區農村出生的小孩,都可以報城市戶口。可惜的是,上海市今年上半年為農民的孩子發放第一本這樣的“非農業家庭戶口”簿時,沒有做“公開的宣傳”。

  從此,在上海農村新出生的孩子將直接被登記為城鎮居民,“農民”將不再是他們“世襲”的身份印記。農民在上海將只是一個“存量”,不再有“增量”,“存量”也將逐年消化。如果這一政策今後沒有變化,最多10年之後,戶籍意義上的農民將在上海消失,農民將僅僅是一種“職業稱謂”。

  突破“人”的城鄉“圍墻”

  人生在世,受教育、就業和社會保障是三件大事。但這三件大事,城鄉之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農民為7.34年,遠低於城市人;雖然部分農民土地被徵用、又因鄉鎮企業不景氣而下崗,但農村歷來被視作“耕者有其田”,不存在就業問題;農村養老、醫療保險,不僅普及率不高,而且到手的金額很低。要完全填平幾十年形成的“城鄉之溝”,絕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上海畢竟開始邁步了。松江區一位兩個孩子的父親年輕時勉強讀完了鄉里的初中,他怎麼也沒想到,過去只從“上海親戚”嘴裏才聽熟的上海外國語大學、立信會計學校,現在已經移到離他家不遠的地方,大開著校門。上海名牌中學的高中部,一個個都在青浦、閔行等郊區建起了格調高雅的寄宿制中學。“對現在的農村孩子來説,這是一個比我們這一輩好得多的教育環境。”青浦區48歲的一位縫紉女工説。

  在偏遠的練塘鎮,去年建成的就業服務中心,對農民來説是一個“新奇的東西”。與過去私下托親戚朋友“找工作”不一樣,服務中心電腦數據庫裏滿是鎮裏求職者的簡歷、特長、要求和培訓記錄,以及招工單位的招工信息。只要“供需信息”初步配對成功,服務中心就會通知求職農民前去面試。一天上午,記者看到這家服務中心排起了有200多人的“面試”長隊。只要面試成功,求職農民上培訓班所需的300元費用也由鎮裏“包下”。上海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第一次將農民就業問題納入自己的管理服務範圍。全市130多個鄉鎮都已建起了農民就業服務機構,而且與全市各級就業信息網絡聯網,形成城鄉統一的就業服務平臺。

  正在醞釀的一項政策,將為滬郊農民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創造根本的條件。上海將在現行的農村養老保險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之間,新建立一種小城鎮養老保險制度,這是專為農村裏的新市民“量身定做”的。今後“農保”、“城保”和“鎮保”之間可以互相銜接,互相轉換。不管你在哪居住、工作,相應的社會保障會永遠“跟著你”。

  “突破人的城鄉圍墻,其實質就是突破一系列城鄉間的制度圍墻。”雖然10多年前,“上海農民買房住”、“鄉里鄉親變成鄰里上下”、“滬郊農家備有蒼蠅拍和垃圾袋”等反映其城市化生活雛形的報道,已頻頻見諸報端;但只有在十大郊縣九個“撤縣建區”,大部分鄉變成鎮,不少鎮已轉為街道居民委員會的現在,上海郊區的城市化管理和社區服務才有了制度保證。

  “16年城鄉經濟的疏通”作了堅實鋪墊

  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絕不是在戶口簿上加印“非農業家庭戶口”這幾個字那麼容易,這後面要由“經濟”來説話。上海市農委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説:“自從上海第一次提出城鄉一體化方針以來,16年的城鄉經濟融合,為這次新一輪的城鄉一體化作了堅實的鋪墊。”

  翻開上海郊區大事記,在1986年上海農村工作會議上,上海市委、市政府第一次提出了“城鄉一體化”的方針:不能只看到市區278平方公里範圍,而應該把立足點放在全市6340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上,在規劃未來、發展經濟、安排佈局、內外開放等方面,都要把市區和郊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

  幾十年城鄉分割所抑制著的郊區發展潛能,一旦有機會釋放,其力甚偉。“菜籃子”工程讓農田與市民餐桌相連,種田農民開始活躍起來。行政管理權下移,區縣、鄉鎮兩級政府的積極性大增。“草根”工業興起,進入上海的外資分流入郊區。築路修橋,農民居住向城鎮集中,農村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僅“九五”期間上海投入郊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就高達15億元以上,全郊區已擁有等級公路1萬多公里。曾經因為40多公里車程一路顛簸走了3個多小時、“嚇跑了外商”的遠郊奉賢,自從通了黃浦江大橋,建起了高速幹道,從市區出發,不到一個小時就可到達,一下成為上海外資流入的集中之地。

  最近,民營企業家沈雯陪上海市市長陳良宇一起接待外賓的新聞,成為上海灘一大話題。沈雯所代表的紫江集團,一開頭僅僅是上海縣馬橋鄉的一家村辦企業,以搞印刷、做飲料瓶起的家。如今這家企業集團不僅與外資結合,而且成為上市公司。目前,上海郊區工業産值已佔到全市工業總産值近一半的份額。在上海工業結構佈局調整之後,郊區成為上海工業投資的主要基地,九家市級工業園區累計吸引的工業投資達到了750億元。

  上海每年GDP近三分之一來源於郊區,郊區城鎮化率已接近50%。與此同時,上海對與農民生活有關的教育、衛生、文化、環境、社會保障方面的投資也在逐年提高。僅更新郊區230所薄弱學校並添置各類教學設備,使郊區中小學實現標準化,前後就投入23.5億元。改造區縣中心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改善郊區醫療條件,先後的投入達到1.2億元。在滬郊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97%的過程中,投入的資金總額達到15.2億元。

  這樣的城市化條件,使滬郊有條件成為上海轉移城市過密人口的人口導入區。近年來,接近100萬市區居民遷往郊區,浦東、閔行、松江等近郊已是上海“熱門”樓盤的密集區。

  上海發展“十五”看郊區

  上海有兩句話將新一輪城鄉一體化在上海發展中的戰略地位説得很明白。一句是“市區體現上海的繁榮繁華,郊區體現上海的實力和水平”;另一句是“上海‘九五’發展看市區,‘十五’發展看郊區”。

  進入新世紀,上海總體生産力佈局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心向郊區轉移,上海深化現代國際大都市內涵的“許多重要內容都將放在郊區”。

  新一代國際空港已在浦東海濱承擔日益繁忙的客貨航班起降。位於杭州灣的大小洋山國際深水港工程實質性啟動。國際信息港通訊網出入口都將布設在郊區。高速公路網及軌道交通網將大規模地通向郊區並聯通上海內外。高新技術、現代化工、汽車、精品鋼鐵等上海四大支柱産業已在上海東南西北郊的浦東、金山、南匯、嘉定及寶山完成了佈局。由此,郊區將成為上海製造業及其延伸服務業的中心。

  與上海産業遞次結構相對應的是,在未來的5年至10年之內,上海城區、郊區簡單的“二分”結構將基本完成轉型,形成一個由中心城區、新城、中心鎮及一般集鎮等多層城鎮形態構成的城市結構,使得上海産業、人口、城市功能及輻射力有一個充分的集散、分工及迴旋空間。松江新城、蘆潮港海港新城、朱家角中心鎮、閔行浦江鎮等新城鎮都已通過國際招標完成了規劃設計。全郊區100多個城鎮最終將實現統一規劃,每個城鎮的居住規模在8萬人至50萬人之間。上海農業也將向現代都市型農業轉型,三分之一耕地將退出農作物生産,全面造林,環繞穿插于這個多層城鎮構架之間,形成上海總體上的“城市森林”風貌。

  上海市委領導展望上海21世紀的發展前景時説,上海今後將是城鄉一體化,農業現代化,農村城市化,農民市民化。(李榮)

責編:張敏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廣西出臺新戶籍管理制度 放寬戶口遷移範圍(2002/09/28/ 19:46)
  • 中國正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管理制度(2002/09/28/ 10:21)
  • 北京寄住證政策開始執行 持證3年轉北京戶口 (2002/09/25/ 14:45)
  • 小小戶口本 億萬群眾心:各地戶籍改革透析(2002/09/19/ 09:39)
  • 重慶戶口證件收費將全面透明 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2002/09/04/ 09:45)
  • 只需身份證、戶口簿 廣州因私出境無需單位意見 (2002/08/04/ 10:41)
  • 上海高校涌動“學期革命”(2002/10/15/ 09:06)
  • 北京上海廣州三城市人才待遇水平之比較 (2002/10/15/ 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