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健康追求——新時代 新生活(二)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03日 22:06)
主持人(翟樹傑):觀眾朋友你們好,歡迎您收看《焦點訪談》。
今天,我們節目的話題是關於健康,提起健康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有一項調查可以説明問題。前不久,國際統計局在全國十大城市做了一項調查,調查的結果表明,在五年前,人們最嚮往的生活是經濟富裕,而五年後的今天,人們最嚮往的生活轉變為更偏重於身體健康、心情舒暢。
説到健康,今天我們演播室裏特地請來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主任,同時也是北京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李立明教授,今天我們共同探討一下關於健康這個話題。
李教授,您注意到沒有?現在我們老百姓談健康這個詞好像頻率越來越高了。
劉立明:對。健康嚴格講應該是每個公民追求的權利,一個國家健康的好壞直接反映這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物質精神文明的水平。就是説,當今社會發展主要是生産力的競爭,而生産力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科技競爭的背後是教育的競爭,而教育競爭的核心就是人口素質的競爭。
翟樹傑:這也就是我們大家為什麼對健康越來越這麼關心的原因。
李立明:對。
看著鏡頭這群騎自行車的人們,您也許會認為他們是專業的自行車運動員,其實他們只是一群業餘的愛好者,其中不少人是夫妻、母子一家來參加的,最小的年齡只有12歲,最大的年齡已經有78歲。
北京市民尹秀榮:1999年以前,我們都爬山、游泳、跳舞,搞那些健身運動,後來我們發現社會上有很多新的體育項目,我們就試著一塊騎騎車,在騎車過程當中結識了很多朋友,每個星期比如上香山,或者像東陵、西陵,有時候我們最遠的地方上北戴河、山海關。
陶玉珍是從前年參加的自行車運動的,為此,他前後共花了3000多元用於購買體育用品。
北京市民陶玉珍:我買一輛車就一千多塊錢,還有頭盔、帽子,我們這帽子都好幾個,我們的手套什麼的都是很專業的。
記者:您在體育方面的投資也不少,您覺得值不值呢?您怎麼來看待?
陶玉珍:很值。你不得病了,身體好了,這不就挺好的嘛,要不然的話你身體不好,整天吃藥,那藥錢比這個還要貴啊,我這一年到頭都不感冒。
如今,擁有私家車的人越來越多了,汪立楹、馬秀英夫婦前幾年家裏就添了一輛捷達車,但是自己車在他們眼裏依然有著獨特的魅力。
北京市民汪立楹:改革開放以來,錢富裕點以後,都想買好吃的好喝的,現在光好吃和喝的也沒什麼太大意思了,該吃該喝的全都有了,就想把精力多投在鍛鍊身體上,給自己的將來老年以後打好基礎,花錢買健康。
“健身去”正在成為人們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體育場爆滿,體育品熱銷,健身房越開越多,健身項目越來越豐富,花錢買健康,用時間換健康,健康消費已經成為人們消費的新時尚。
翟樹傑:剛才我們看的這個節目,很多人騎自行車來鍛鍊身體。可以看出來,這些年,我們老百姓健身的方法也越來越豐富了。
李立明:對。隨著人民的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追求健康的方式也越來越豐富。
翟樹傑:那麼人們在追求健康的時候,大概經歷了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李立明:這種追求的過程,實際上是和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當我們的經濟條件還十分有限的時候,那個時候人們對健康的追求僅僅停留在不生病,這就叫健康。後來就覺得健康就是我要長壽。但是現在人們已經不滿足於長壽了,而是要有健康的壽命,也就是説要有足夠的生活的質量,甚至對這個精神和心理的需求、社會的這種價值的體現,都作為健康的標準來體現出來。
翟樹傑:那麼究竟實現這個健康,用一種什麼樣的手段最有效?
李立明:就是當人們對健康有了一定追求之後,很重要的就是,如何才能能夠真正的健康,人們去尋找一種科學健身的道路,這就是近些年來,為什麼這些健康科普的講座大受群眾歡迎一個重要的原因。
解説:近年來,一份題為《生活方式與健康的健康講座》講稿在許多地方被爭相傳閱。這本講稿是根據北京安珍醫院宏照光教授等專家做的多場健康講座而整理而成的。這份講稿共有80種之多。在許多地方,人們不光自己閱讀,還極力推薦給自己的親友。
家住北京市宣武區椿樹街的王文英大媽就有三個不同的講稿,她説,講座裏的科學知識讓她受益匪淺。
北京市民王文英:我認為肢體、身體的功能查不出疾病來就是健康,聽了《學習健康知識講座》以後,我明白了健康其中包括心理健康。一個人如果只是身體很健康,沒有什麼疾病,你心理不平衡的話,那也不可能是一個真正健康的人。
知道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王文英大媽開始積極地參加社區活動,她説鍛鍊身體是一方面,更重要是有一個好心情。章菊京是王大媽的鄰居,四年前得了冠心病以後,每年都要住兩次醫院,情緒一直很消沉,整天悶在家裏,後來在王大媽的動員下,參加了街道舞蹈隊。
北京市民章菊金:我們學習這個秧歌舞以後,我覺得我現在好像特年輕了,而且我精神特別好,尤其我們一跳扇子舞,我覺得我特別美,現在我就自信心特別強。今年夏天,我一個醫院門都沒登。
翟樹傑:這些東西説明了一個什麼問題?
李立明:就是人們對這種健康的追求已經不僅僅滿足於一般的生活,而更注意的就是科學的健康觀和健康行為的改善。你比如説變化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老百姓現在到超市去買東西,首先要看它的生産日期,這就是一種健康觀念的改變。今後要看的內容還非常豐富,比如説這個食品裏頭的膽固醇的含量、血脂的含量,這樣的話就能夠更加增強自己對健康選擇的這種權利。
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人們健康意識不斷提高,我國人口的壽命也隨之延長。如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老人依然興致勃勃的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在北京體育場北門,我就見到這樣一群溜旱冰的老人。
劉珍:張以鵬老師傅是68歲。他叫傅成海。
傅成海:我62。
劉珍:我也62。
傅成海:他也62。
劉珍:我從96年開始滑到現在,有6年了。
在這群人中,最早開始溜冰的人叫劉珍,56歲那年他為自己買了一雙旱冰鞋,那時像他這樣年齡溜冰的人還不多見,6年後,在這裡溜冰的人數已經發展到了80多人,其中80%以上的人年齡在50、60歲左右。
北京市民劉珍: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的壽命也在延長,所以我很有信心來搞這項活動,而且通過活動,我心情非常愉快。
畫面上的這位老人叫馬潤廣,今年62歲,他不僅僅溜旱冰,還琢磨著把武術動作運用到其中,刀劍棍槍鞭共組合成5種套路來。在溜冰隊裏像馬老這樣精心琢磨滑冰技術的人還有很多。
北京市民傅成海:雖然我們年齡大了,但是好勝心、好奇心,想往高的再學點,這個心情還是有的。人老了,心還是年輕。
人生70古來稀,如今60、70歲的老人能和年輕人一樣,在滑冰場上一展風采,在街頭、廣場,人們隨處可以看見這些精神矍鑠的老人,他們奕奕的神采,洋溢的活力,使人們忘記了他們的年齡。
翟樹傑:現在有沒有一個什麼樣的統計,就是中國人的壽命和前些年相比,是一個什麼樣?
李立明:有。大家知道,我們解放初期的時候,我們國家的人均壽命只有35歲,但是現在我們已經達到了71歲,翻了一番還多。嬰兒死亡率,咱們國家解放初的時候是千分之二百,現在已經下降到了千分之三十二,那麼還有一個指標,孕産婦的死亡率,這個指標解放初我們國家是十萬分之一千五百,現在只有十萬分之五十六了。
翟樹傑:這個數字相當大。
李立明:所以這些格指標的變化就充分反映了我們國家居民這種健康狀況的改善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變化。
翟樹傑:特別是這幾年。
李立明:對。近些年來,我們的政府非常重視公共衛生事業,出臺的很多相關的政策,比如説相應的一些法律,《傳染病法》、《母嬰保健法》和《環境保護法》,像類似的這些都是在給老百姓創造一個促進健康的環境。
近些年來,對於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黨和政府一直給予極大的關注,1995年,我國衛生費用為2257億,到2000年增加到4764億,五年時間翻了一番。體育方面,現在每年用於群眾體育的體育彩票公益金達2.7億元,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發展。人民體質與健康狀況有了很大改善,中國人民平均預期壽命從1990年的68.5歲增加到2000年的71.4歲。目前,中國人民的健康水平總體上處於發展中國家的前列,已經超過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翟樹傑:對未來一些年,我們國家老百姓的衛生、健康狀況怎麼看?
李立明:我對未來是充滿信心,因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這種關懷和支持下,通過法制化的道路發展一些新的和健康相關的法律,來保障老百姓的健康,同時也會給老百姓創造一個促進和維持健康的環境。通過政府這一系列的行為,我想我們的老百姓今後一定會迎來一個健康的春天,一個人人享有健康、生活品質優良的社會,將會呈現在我們大眾的面前。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