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冷你屬於哪一種?不妨試試冬季食療方

來源:長沙晚報 | 2020年11月26日 11:26
長沙晚報 | 2020年11月26日 11:26
原標題:天冷冷出“寒婆婆” 怕冷你屬哪一種?
正在加載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蔚然

  氣溫驟降,冷得人直打哆嗦,尤其是怕冷的女性,一夜成為“寒婆婆”,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統統派上用場。怕冷怕熱,本是人適應自然、趨利避害的一種方式,然而,寒冬對有些人來説是別樣的風景,對怕冷的人來説就是“絕望的冬天”。

  “寒婆婆”到底是怎麼回事?怕冷的類型有哪些且如何應對?長沙市第一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中西醫結合科醫學博士湛韜醫生表示,無論哪種類型的怕冷,建議去正規醫院諮詢中醫師,並對症進行調治。

  生理性怕冷 與體質有直接關聯

  湖南某公司22歲的職員劉女士,平時性格偏內向,從學生時代起,她就感覺怕冷,手腳冰涼,同時還有痛經現象,吃生冷食物後痛經會加重。劉女士擔心身體有問題,到醫院做了詳細檢查卻沒發現異常,於是來到長沙市第一醫院諮詢中醫師。

  “通過問診及相關檢查,劉女士的怕冷是生理性的,屬於體質問題。”湛韜分析,從中醫的角度來説,劉女士這種情況屬於“血虛肝寒”,在年輕女性中較為多見,與先天體質、性格特質、飲食習慣以及缺乏運動等因素有關。

  幸好劉女士的怕冷並不嚴重,醫生囑其進行體育鍛鍊、增強體質,平時用熱水泡腳。針對劉女士的血虛寒滯、濕痹攣痛等症狀,湛韜開了處方“當歸四逆湯”為其調理身體,目的在於溫經散寒、養血通脈,並囑咐劉女士適當服食當歸紅糖煮水、紅糖薑茶等藥膳。

  湛韜表示,年輕女性怕冷,如果通過檢查排除明確的疾病,多為生理性或體質性,屬於中醫“氣血不足”或“血虛肝寒”的範疇,可通過運動、艾灸、中藥方、膏方或藥膳等進行調理。

  病理性怕冷 內分泌激素水平變化

  40歲的張女士一年前開始出現明顯怕冷,同時伴有乏力、頭昏、雙腿浮腫等症狀,到醫院做甲狀腺B超發現有瀰漫性腫大,結合化驗甲狀腺功能和抗體結果,考慮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橋本甲狀腺炎”,醫生給予左甲狀腺素口服替代治療後症狀好轉,各項指標也逐步恢復正常。

  “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是調節人體禦寒功能的內分泌激素,這兩種激素産生不足的相關疾病,都可引起怕冷症狀。”湛韜介紹,最常見的是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簡稱“甲減”),其他包括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下丘腦-垂體功能低下、心功能不全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這類疾病需要通過補充人體缺乏的激素來治療,很多患者需長期甚至終身服藥,應到內分泌科進行專科診治。

  甲減的病例是臨床最常見的病理性怕冷類型,怕冷只是這些疾病的一種症狀,需要明確診斷、對症下藥才能得到根本治療。從另一角度説,怕冷是這些器質性疾病的預警信號,需及時治療才能避免病情加重。除西醫治療,也可以配合中藥、針灸治療,中醫通常用“溫陽通經、行氣活血”方法來調治,以增加療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心理性怕冷 以焦慮、軀體形式障礙為表現

  53歲的胡女士怕冷有10多年了,她的怕冷程度比較嚴重,夏天都要穿長衣長褲,不敢用風扇空調,若遇陰雨天、秋冬季節更嚴重,同時有頭痛、頭昏、全身多處遊走性疼痛,伴有情緒焦慮、睡眠不好現象,曾在多家醫院就診,做了系列檢查都正常,最終被診斷為“焦慮症、軀體化障礙”。

  湛韜介紹,軀體化障礙是一種以持久的擔心或相信各種軀體症狀,而各种醫學檢查為陰性、醫生的解釋均不能打消其疑慮為特徵的一組神經症。通俗地説,軀體化障礙是一種心病,如果有多種軀體不適,先要通過全面的醫療檢查排除軀體疾病。若檢查結果沒有明顯問題,應充分相信醫生,定期和醫生聯絡。如果症狀較輕,可以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胡女士的症狀屬於典型的“心理畏寒症”,是焦慮、抑鬱、軀體形式障礙的一種表現,需要綜合治療,包括運動、心理、抗抑鬱/抗焦慮藥物治療。中醫治療注重“溫陽通經、行氣活血”,也可每天用熱水泡腳和艾灸足三里、關元等保健穴位,同時可請中醫師調配含有當歸、黃芪、人參、生薑、枸杞、女貞子等溫性中藥的藥膳方進行調理。

  基礎性怕冷 慢性虛損類疾病所致

  82歲的李爹爹,近兩年出現嚴重怕冷現象。原來,5年前他曾患過一次心肌梗死,通過積極救治雖安全過關,但乏力、氣短、反復下肢浮腫的症狀隨之而來。到醫院詳細檢查評估後,醫生考慮其為“慢性心功能不全”,給予護心、改善心功能等一系列治療,並囑咐李爹爹要注意休息、預防受涼感冒、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提高生活質量、防止心功能進一步惡化。

  湛韜介紹,怕冷也是很多慢性虛損性或消耗性疾病的一種表現,需要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這類疾病包括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呼吸衰竭、貧血、營養不良、慢性感染、惡性腫瘤等。

  另外,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可表現出畏寒、寒戰等症狀,但同時伴有發熱,要注意區分。

  溫馨提示

  針對以上不同類型的怕冷,湛韜表示,輕度的與體質相關的畏冷,單純通過合理運動鍛鍊(球類、健身、慢跑、打太極拳、練八段錦均可),增強體質就可得到改善;增加衣物、防寒保暖、泡熱水澡、熱水泡腳是改善畏冷症狀的基本方法;對於原因不明的畏冷,建議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無論是何種類型的怕冷,中醫方法都能發揮作用,包括中藥內服、熱熨、艾灸、藥浴、藥膳等,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進行調治。同時,湛韜為“寒婆婆”推薦了幾款暖身又暖心的冬季食療方:

  1.當歸生薑羊肉湯:可用當歸50克、生薑30克、新鮮羊肉500克燉煮,加入適量食鹽調味,隨個人喜好間斷食用。

  2.當歸紅糖水:當歸30克、紅糖適量,也可依據個人口味加入老薑、黑豆、枸杞、紅棗等煮水喝。

  3.紅糖薑棗茶:老薑、紅棗、枸杞、紅糖各適量,煮水代茶飲。

  4.黃芪參須枸杞茶:黃芪15克、參須10克、枸杞15克,煮水代茶飲。

編輯:王汝希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怕冷你屬於哪一種?不妨試試冬季食療方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