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是“三八”國際婦女節。貴州赤水的非遺竹編代表性傳承人楊昌芹,將傳統竹編融入現代美學,以“非遺+文創”“非遺+研學”等多元模式,帶動鄉親們用古老手藝竹編,開啟鄉村振興新路徑。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這兩天,參加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們,圍繞這些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了健全文化産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等方面內容,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們圍繞“如何讓更多的文化作品飛入尋常百姓家”建言獻策。
來自湖南嶽陽的全國政協委員柳玲玲是一位從小在洞庭湖畔長大的小學教師,最為關注的是“母親湖”的生態治理和綠色發展,而她這次也從家鄉帶來了一份特殊的“行李”。
過去一年,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強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春陽將履職實踐與科研工作緊密結合,帶領團隊在皮膚護理、生物原料領域持續投入研發,以“紮實做好科研”為目標,推動民族品牌創新發展。
為了更好地將出租車和互聯網結合起來,全國人大代表王潤梅連續多年關注城市公共交通基本民生保障工作,圍繞出租車行業轉型升級、破除區域壁壘和市場分割等問題,她一直在積極履職調研。
備案審查、執法檢查為良法善治“保駕護航”,預算監督守好人民“錢袋子”,國有資産監督看好“國資家底”……2024年,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紮實推進監督工作。
來自黑龍江的全國政協委員趙坤宇長期關注生態環保領域,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一年來她深入調研,不斷為生態優勢如何轉化為發展優勢建言獻策。
如何持續提升技能人才的職業素養與創新能力,是來自工業生産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鄭煒一直關注的課題。履職期間,他深入企業、學校和政府部門,收集各方意見,提出了許多項有針對性的建議。
走訪企業收集數據,辦公室伏案完善提案……連日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張興贏的身影穿梭於廠房的轟鳴與辦公室的寂靜之間。“應對氣候變化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張興贏常常這樣説。
醫保基金是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2024年,民革中央向政協提交了《關於構建“大數據+AI”監管體系 提升醫保基金監管水平的提案》。《提案》表示應當推進醫保智慧監管,強化大數據在基金監管中的應用。
全國政協委員翁建平是安徽醫科大學校長,也是一名臨床醫生。他不斷就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積極建言獻策、履職為民,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群眾身邊延伸。
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白曉艷從事農業工作已有28年。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她認為,一定要走到群眾身邊去調研,“人大代表腳下多沾泥土,建議才更有力量”。
在張玉珍看來,人大代表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她針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美麗中國建設領域相關問題,先後提出議案建議近70件,為助力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
作為連續兩屆的全國人大代表,甘肅農業大學草學教授馬暉玲近期在集中精力匯總資料、修改今年要提交的建議。“這是我第8年履職全國人大代表,每一份建議都十分重要。”她説。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人大代表張慧忙着調研,撰寫關於儘快修改産品質量法、網絡安全法的兩份議案,以及關於對網絡直播帶貨進行立法、健全行業協會商會管理體系的兩份建議。
養老關係千家萬戶的幸福,全國政協委員賀丹就完善失能老年人照護體系、促進醫養結合、發展銀發經濟進行了調研,計劃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提出相關建議。
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大靖鎮三台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光霞像往年一樣,每天奔走於村裏村外,了解群眾訴求,傾聽群眾心聲,認真履行職責。
為了更好地將職業教育和鄉村振興聯絡起來,全國政協委員張玉清連續多年關注職業教育改革,圍繞職業本科建設、産教融合、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他一直在積極履職建言。
“我們已聯絡施工人員,將儘快解決大家反映的問題。”初春時節,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灣邊防連,全國人大代表、南疆軍區某邊防團保障處參謀羅宇深入一線哨所,面對面了解基層官兵保障需求。
大科學裝置是推動科技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利器。兩會在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臺長沈志強將為更好發揮這些“大國重器”的重要作用建言獻策。
走訪企業了解新技術轉化應用、人才招引留育的瓶頸,仔細記錄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建議訴求……最近一段時間,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宇視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周迪步履不停,頻頻深入企業調研。
在張玉珍看來,人大代表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她針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美麗中國建設領域相關問題,先後提出議案建議近70件,為助力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卓長立來自山東家政服務行業,她長期關注“一老一小”服務需求,一年來走訪調研了200多個居民家庭、社區、養老托育服務機構。今年卓長立準備將什麼建議帶到全國兩會上?
夜幕低垂,月朗星稀。結束一天的飛行後,全國人大代表、海軍艦載航空兵某部飛行員羅勝科回到講評室,對本次跨晝夜飛行進行復盤,在飛行筆記上記錄下需要改進完善的地方。
作為文物修復領域的專家,全國人大代表、荊州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方北松今年將第三次參加全國兩會。去年,他提出了文物大省應提高文物保護工作預算的建議。今年他將就文物修復技術領域提出相關建議。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蘆勝村黨總支書記張義民從未遠離“泥土”。紮根於城市中的鄉村,張義民的履職、思考也帶着特有的“泥土味”:腳步遍佈全村家家戶戶,建議更來自百姓日常所盼。
近年來,“村BA”“村超”“村晚”等一系列“村”字號活動在廣袤鄉村火熱開展。這引起了全國政協委員蒙愛軍的關注。履職一年間,他在調研中不斷探尋挖掘“流量”背後的文化密碼。
春節假期剛過,卓長立便來到濟南的二孩媽媽王苗苗家中走訪,了解家政服務情況。王苗苗和丈夫都是上班族,大兒子剛上小學,小兒子剛一歲多,對他們家來説,找到一位經驗豐富、技能全面的家政服務人員很有必要。
曹天蘭在調研中發現,不少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積極性很高,但因為缺乏新理念和新工具,“如何轉”成為新煩惱。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她提出了關於加快製造業“智改數轉”的建議。建議很快得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