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 天賜神草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21日 10:57)
導視:
原本是野生的樹葉,卻成為人間的極品。茶,伴隨人類走過幾千年。茶樹,這種神奇的植物究竟是怎樣被人類發現的?茶葉,這種令人陶醉的飲品又是怎樣風靡世界的?穿越傳説和神話的迷霧,尋找人類飲茶歷史的源頭。兩位資深茶客做客《歷程》,為您講述茶葉的前世今生。
記者:您好,觀眾朋友。
茶可以説是最普通的一種飲品了,它和可樂和咖啡並稱為世界三大飲品之一,可以説任何一個中國人都曾經喝過茶,甚至有這樣的説法,叫做寧可一日無飯,不可三餐無茶,那麼茶到底有什麼樣的神奇魅力?那麼它又是從何而來?今天我們特別請到了兩位嘉賓,一位是於觀亭先生,一位是曹建國先生,兩位好。
於觀亭,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 副會長,從事茶葉科研、加工、貿易工作40餘年。對茶葉的歷史和發展瞭如指掌。
曹建國,中國電影民族管弦樂團演奏家、書法家,資深茶客,愛茶,好茶,對茶文化、茶道頗有研究。
兩位都是應該啊講老茶客了,能不能告訴我,茶身上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是什麼吸引您的?
曹建國:其實很難,就是説你從理論上就是説,你説茶有提神、清新、固齒、什麼醒腦。
記者:就是好處多多。
曹建國:但是我相信任何喝茶的人,不可能是根據這些理論來喜歡變成喝茶的,但是就是,覺得喝茶一個是清香,覺得喝茶。
記者:味道好。
曹建國:很率口,這是一個,另外一個喝茶實際上有時候也上癮,比如説你要很喜歡喝濃的茶,你喝淡茶,你就覺得有點就不過癮了,所以反正慢慢慢慢,也不知道怎麼了,就養成喜歡喝茶的習慣了,所以喜歡喝茶、嗜茶。
記者:是吧?
於觀亭:嗯。
記者:這個,於先生,應該是,您喝茶有多少年了?
於觀亭:我喝茶,我喝茶有五十多年了吧。
記者:五十多年了。
於觀亭:嗯。
記者:不會是,從第一次,喝第一口的時候,就會愛上這個茶的這種味道了吧?
於觀亭:開始呢,是為了,我剛參加工作以後是搞外事,是為了接待外賓,把中國傳統飲料推薦給外國人,自己慢慢慢慢也就喝,
於觀亭:從工作就成為一種習慣,從習慣就成為一種依賴,從不懂到懂,從少喝到多喝,從淡到濃,慢慢慢慢不能脫手。
記者:就是一個逐步中毒的過程。
於觀亭:不能脫手,什麼原因呢?主要是茶葉裏邊,就是老百姓説的,就幾大好處,第一,提神,平常咱們加班了,喝點茶。
於觀亭:寫東西啦,沒有精神,喝點茶,他越喝越清醒,所以這個吳同的《沏碗茶》裏就寫了,這個,喝了茶以後,那中文思,文采飛揚。
記者:喝茶跟文采飛揚有關係嗎?人家都是喝完酒人採飛揚?
曹建國:不,不,不,其實恰恰錯了,喝酒不行。
於觀亭:喝茶清醒。
曹建國:我試過,你連寫字都不行,喝完酒了你以為你能寫。
於觀亭:迷糊了,是不是。
記者:那李白、什麼蘇軾那些都是喝完酒之後。
曹建國:包括書法家説,張旭也説喝完酒以後就寫得更加有神采了,其實我試過不行。
於觀亭:但大量的事件當中,還是喝茶好。
曹建國:對,確實提精神了,因為你精神比較提神,喝酒,喝酒讓你亂。
於觀亭:迷糊了。
曹建國:喝酒亂性,喝茶清心,這絕對是有的。
記者:是嗎?
曹建國:嗯。
茶葉的巨大魅力不僅使中國人如癡如醉,還征服了整個世界。很多人對茶葉的來源産生了種種猜測,茶葉真正來自哪?最早又是被誰發現?這個謎團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始終沒有一個定論,但卻由此産生了一些很離奇的傳説。
於觀亭:《神農百草經》裏面就提到,這是中國最早一本藥書,大概在戰國時期寫的,就提到《神農嘗百草》是一種72毒,後得茶解之,當時那個茶不叫茶葉,叫荼,得荼解之。
記者:我還聽過這樣比較極端的説法,是茶葉拯救了中國民族,説如果沒有茶,炎帝當時可能被毒死了,如果炎帝給毒死了,我們都叫炎黃子孫,我們都得少一半人,中華民族就不成為現在的樣子了。
於觀亭:現在,這個説的,某一方面來説也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神農嘗百草,開創農業、開創醫藥,如果他毒死了的話,他確實是《神農嘗百草》裏面有個記載,就是他在山上碰到一種毒草,這種毒草確實給毒死了,把他給毒死了,這是傳説的,毒死以後,就躺在這個樹底下,躺在樹底下,突然就颳風下雨,從那個樹上掉下來的葉子,就雨水、葉子都掉在他臉上、嘴上、後來一清涼嘛,他就甦醒了,甦醒了以後,他覺得嘴上含着葉子,他就咀嚼起來了,一咀嚼,哎,覺得挺清爽,然後就咽下去了,咽下去以後,他這個病好了。
記者:你是説天意讓他倒在茶樹底下了,是吧?
於觀亭:後來他知道這個樹底下能解毒,他就教導他的孩子,不但他自己要吃,教導他的孩子。
記者:曹先生怎麼樣看待這段比較有意思的傳説和這段歷史?
曹建國:因為人,尤其咱們中國人,是個吃茶、産茶年頭很多的國家,所以對茶肯定有很多美妙的傳説,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咱們中國人是最早喝茶的、用茶的國家,這個好像最近有一段時間説,這個咱們中國沒有原始的大茶樹,説印度才有,
記者:説印度,是一種印度説,一種是中國原産説?
曹建國:對,就是人家有大茶樹,咱們沒有,後來咱們發現比他那個還大,年頭還多,因為好像,於老師是不是有那麼一個説法,就是説你説你是原産地,你必須得夠有多少樹齡的大樹證明你,得證明你這個?
於觀亭:它這個茶樹的原産地經過世界。
曹建國:四川人,是吧?
於觀亭:學家的考察,原始地就産在中國的西雙版納。
記者:西雙版納?
於觀亭:對,雲南的西雙版納。
於觀亭:這個時候在幾萬年以前了,這個去考察在幾萬年以前,中國的西雙版納就産茶,然後逐步逐步向雲貴高原擴展,後來傳到川東、貴州這些地方。
於觀亭:印度後來是到什麼時間呢?印度的茶葉也是中國傳去的,也是中國傳去的,這個,到了,因為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在中國長期購買中國的茶葉,後來呢,他就趕到不足,在印度的發展茶葉,在印度發展,印度發展茶葉以後,他就阿斯姆地區發現了一種土的、老的茶樹的品種,叫阿草目種,這種茶樹還有就是説,就是原産印度的,所以就起來説,兩個原因,茶葉不但産在中國而且也在印度,是這樣出來的。
記者:不個説起來,這種學術界的爭論挺有意思的。
於觀亭:但是這個,後來科學家的研究,以後就是經過,還是經過早産以前,從雲貴高原逐步逐步傳到了印度,傳到了緬甸。
茶葉最初被當作清熱解毒的良藥,從一種苦澀的藥品變成人類最古老的飲料,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
記者:但是我覺得奇怪,比如您開始講,在神農史的時候,那時候是作為一種藥,或者用來戒毒用的,這是它最初本原的特點,現在後來就變成一種飲品。
曹建國:如果要是作為飲品,首先它必須有幾個人能接受的特點,一個是它微澀微苦,不能過苦,對吧?
於觀亭:還要有口感。
曹建國:還得有爽和香氣,茶具備這幾個特點,所以其他的中藥也可能能解毒,但是不能變成飲品,而茶可以,是不是?它就是,它有一點微苦,有一點微澀,但是它有一種香氣,人民越喜歡接受它這種味道才可能。
於觀亭:它這個茶做飲料,最後是武王以茶代酒,徵發紂王的時候,到了南方,南方少數民族就把茶獻給他,作為貢茶給他,一方面呢,就是作為飲料,一方面呢,就給戰士治病,後來嘛,慢慢慢慢傳到民間了,在民言傳播首先是這個和尚、道士,他要坐禪,要坐禪呢,他就不能睡覺,又不能吃飯,可以喝水,可以喝茶,他喝茶能精神。
記者:那還是當藥使了,當興奮劑使了?
於觀亭:提精神,最後他就沒有這個東西,他就坐不了禪,他精神不起來,他就念不了經,坐不了禪,
曹建國:中國中國的茶文化跟佛教有關係挺近的,一個是,佛教坐禪要過午不食,夜不倒丹,這是它持戒有這麼一個規定。
記者:這是什麼意思?
曹建國:過午不食物,就是一天過了中午以後他就不再吃飯了,夜不倒丹,就是晚上不許躺着睡覺,打坐。
記者:盤腿坐著。
曹建國:對,盤腿坐著,盤腿坐著,實際上應該是很困難的,所以他旁邊有茶,不許吃東西,喝一杯茶,然後他修行過程他就跟茶貼得越來越近,甚至最後給他總結出來,禪茶一味,而且最後茶文化的發展跟佛教的文化也是非常密切,有血緣關係。比如説這個茶這個東西,又不過分,我味道也不過分,又不是極苦,
記者:就是恬淡、平靜,
曹建國:應該説中國的《茶經》形成,因為陸語這個人。
於觀亭:本身就是和尚。
曹建國:他本身就是,他是一個棄兒,他在父母生下來以後,不要了,扔了,然後和尚把他養大的,他是在廟里長大的,在廟裏打仗的,隨着當時他的師傅就是喝茶、伺候他,逐漸他跟茶非常近。
記者:耳濡目染?
曹建國:耳濡目染,他就是跟茶關係,後來他出來考官又不順利,以後是風流千古,逍遙於世,他就開始到各地去品茶、考察茶葉的産生、製造,以致到各地沏茶的習慣,還有各地水系的,最後他做了,因為唐朝,為什麼外國比我們産文化濃厚多呢?在唐朝的時候,陸語已經做了一部非常完整的茶文化的撰著,就是這套《茶經》,那就等於有了專著了,有經可察了,有了經典了,這個那是全人類也是第一部。
責編:戴昕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