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下)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21日 10:46
導視:
秦將蒙恬,無辜枉死,隨之而來的是整個秦帝國的崩塌和一系列歷史的變革。他為什麼會死,他的死究竟給歷史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本期中國古代名將為您追述蒙恬之死。
短片1:
公元前215年,大將蒙恬領兵30萬北擊匈奴,解決了秦帝國最後一個心腹之患,蒙恬也因此成為帝國當時最為出色的將領。隨後,蒙恬與秦始皇的長子扶蘇一直駐守帝國的北疆,成為秦帝國北方最強有力的屏障。
嘉賓:蒙恬在北擊匈奴的時候,事實上從那時候開始,秦始皇就把自己的長子叫扶蘇,這個老百姓一般都知道,等於是把扶蘇交給了蒙恬,我們現在來推測的話,秦始皇的想法就是,復蘇首先需要鍛煉,他的太子需要戰功、需要政績。所以他把扶蘇交給蒙恬,名義上扶蘇是蒙恬的監軍,但是事實上就是他們一直是兩個人都在一起,從史書記載來看,兩個人的關係處得相當好。
主持人:秦始皇可能有這個意思,就是説讓扶蘇來積累一些軍事經驗,而當時他最為信任的將領,就是蒙恬。
嘉賓:等於就是説,將來秦國的命運就可以託付於他。
主持人:其實説白了就是託付在了扶蘇和蒙恬兩個人的手裏。
嘉賓:對,託付這個剛剛建立起來的大帝國的命運就是給這兩個人,事實上應該説還有一個人,那個人也跟蒙恬有關,事實上是蒙恬的弟弟就是蒙翼,蒙翼在秦始皇的身邊,作為秦始皇最重要的決策人之一,他是在身邊存在的,當然就是説,除了蒙翼以外,還有秦國已經當了很久的丞相叫李斯,也就是説,蒙氏家族是一內一外,等於是一相一將,事實上在支撐着整個秦國,支撐着剛剛建立起來的那個大帝國。事實上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在統一以後,就是蒙氏家族在支撐。這一點是毫不懷疑的。
主持人:這時候秦始皇應該説心裏內定的繼承人扶蘇,就是當時的皇長子扶蘇也在蒙恬的身邊,他們倆的關係非常不錯。
嘉賓:他們兩個人事實上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北擊匈奴,打匈奴的戰爭事實上進行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但是他們一直鎮守北疆,鎮守幹什麼,他們不是僅僅駐在那兒,軍隊不是僅僅駐紮在那兒,主要是他們做了幾件很大的事情,第一個就是長城。我們中國人經常講長城,長城咱們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了解得不是特別深刻的就是什麼呢,就是蒙恬這個人把長城第一次連接了起來,真正變成了長城。因為長城事實上在帝國統一以前,主要是北方的三個國家趙國、燕國、跟秦國,它為了防禦,在各自的邊境上修造了一段一段的長城,這個長城是沒有連起來了。在蒙恬把匈奴趕走了以後,打敗了匈奴以後,他幹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把長城,三個國家秦趙燕三個國家以前的長城連起來,真正的萬里長城,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第三就是修秦直道。萬里長城和秦直道在當時的地球上都是規模最浩大的軍事工程,這都是蒙恬一手鑄造的。
短片2:
蒙恬卓越的功勳及其出眾的才華,使蒙氏家族成為當時秦帝國最有權勢的家族,但他們卻沒有想到,在他們的背後一直隱藏着一個與他們對立的集團,在秦始皇病死後,這個集團篡奪了秦帝國的政權,也改寫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
主持人:秦始皇一死,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嘉賓:對,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是死在那一年,這就是史書中的沙丘之變。從現在看來秦始皇是病死的,那個人就是那個統一了中國的帝王,相當相當辛苦,他是死在了巡游的路上。他巡游的終點事實上就是秦直道,他也是去視察這條剛剛建成的,對於跟帝國的性命攸關的一條軍隊後勤保障的這樣一條道,但是特別可惜,歷史就是這樣的,他沒有到這條道路這,沒有跟扶蘇,沒有跟蒙恬見上面以前就病死在現在的河北,就是沙丘之變,如果説實話,就是如果秦始皇能夠再堅持二十多天,他能夠跟他們見面以後再死去的話,歷史真的可能會改寫,就是這樣。
主持人:但是他們偏偏沒有見着面。
嘉賓:所以陰謀就發生了,就是我們現在中國每一個人都熟知的一個人,就是秦始皇那個不孝的兒子
主持人:秦二世。
嘉賓:秦二世胡亥,這個人,然後還有一個人是中國宦官專政的先驅。
主持人:趙高。
嘉賓:就是趙高。
主持人:還有一個人就是臨機叛變的李斯。
嘉賓:就是晚節不保的李斯,事實上就是説,這三個人最後設計了一個陰謀,歷史就按着他們設計去走了,他們的意思是什麼?就是權利,始皇死後,權利得掌握在我們手裏,由秦二世胡亥來繼位,然後趙高和李斯來輔佐秦二世,事實上權利就完全被他們這三人小集團來掌控,因為在這以前,事實上秦的權利是掌握在誰的手中,是掌握在秦始皇、蒙恬跟蒙翼手中,這個三角形是秦的權利,現在那個陰謀的結局就是胡亥、李斯跟趙高三人小集團事實上在秦始皇死後就控制了秦國的大權。
主持人:當時是矯旨。
嘉賓:對,矯旨,事實上就因為秦始皇已經死了,趙高跟李斯矯旨,等於就是來矯旨,再向扶蘇跟蒙恬發所謂的秦始皇的遺詔,你們兩個人必須自盡,找了很多莫須有的罪名,發了詔書,自盡的詔書到了以後,事實上扶蘇跟蒙恬他們有兩個選擇,一個就是遵照秦始皇的詔書,所謂秦始皇假的詔書,不管他們當時有沒有判斷是真的還是假的,去自盡。另外一個就是,我不聽你的詔書,我殺回咸陽,扶蘇我是長子,繼位的應該是我,當時民心更傾向於扶蘇,不管是朝中的大臣還是秦國的百姓。大家都傾向於扶蘇。
主持人:因為扶蘇為人也比較寬仁。
嘉賓:順理成章,毫無問題,那也不算是起義叛變,那就是清理皇家事務,但是那個時候的人都特別有意思,就是扶蘇和蒙恬這兩個人都很有意思,從這個側面可以看出來,這兩個人都是相當相當儒雅的人,忠君的人,他們就認了,他們兩個人果然就自盡了。
主持人:對,我們一再説這個事情就是歷史不能假設,我們作為愛好者來假設一下,蒙恬當時握有秦國的精兵三十萬,如果他和扶蘇打回去的話,第一名正言順。
嘉賓:很簡單。
主持人:清君側,第二以趙高、李斯和胡亥的能力,是絕對不可能是蒙恬的對手的。
嘉賓:因為當時天時地利人和,就是説當時那條直道已經修好了,就是從包頭北疆到咸陽的這條高速公路已經修好了,我們今天來看,一週時間蒙恬的三十大萬大軍就可以殺到咸陽。就是説不出一週時間,扶蘇就可以把他的弟弟秦二世趕下臺,他就可以做秦的皇帝,他們沒有做。但是他們兩個沒有想到,蒙恬和復蘇他們在在死以前,作為像他們兩個這樣地位的人肯定會想象,他肯定會想象,我們死了之後,帝國會發生什麼事情,他們肯定做過很多想象,他會想過這些事情,但是他們絕對沒有想到,他們兩個死了僅僅不到一年多的時間,帝國就滅亡了。
短片3:
對於今天的人,歷史就是一張寫滿字的紙,一切都已寫成,無可更改;但對於古人來説,歷史卻是他們的將來,他們的決定就可能影響歷史。忠君儒雅的性格,決定了蒙恬最終的選擇,同時也註定了後來的歷史。
嘉賓:蒙恬死了以後,帶來的第一個結果就是帝國的迅速倒塌。怎麼倒塌,蒙恬死了之後,我們一直講蒙恬當時是掌握着三十萬(軍隊),三十萬秦國的精銳那是秦帝國的脊梁,就在蒙恬手中,蒙恬死了以後,三十萬軍隊就是秦帝國的精銳秦帝國的脊梁迅速就斷了,就是那次巨鹿之戰,我們現在來講巨鹿之戰,事實上項羽我們中國有句成語。
主持人:破釜沉舟。
嘉賓:中國有句成語叫“破釜沉舟”,事實上那是一次賭博。“破釜沉舟”的意義事實上就是賭博。如果蒙恬在,這個賭博很有可能項羽就賭不成,項羽要賭不成的話,就跟以前長平之戰也是賭博一樣,兩國的這種決戰,什麼叫決戰,就是生死之戰,那歷史就會改寫。
支持:其實當時秦國的軍事體制是非常完善的。而且它的兵力應該説是 強其於天下 ,那麼再加上一個打敗過那麼兇猛匈奴人的蒙恬作為指揮官的話,項羽可能真的不是他的對手。
嘉賓:蒙恬的軍事素質、軍事素養,或者説他的軍事經驗,要遠遠高於項羽,這一點我們可以毫不含糊地講,就是在巨鹿之戰以前,我們講在巨鹿之戰以前,蒙恬的軍事素養,他的軍事經驗,他的軍事才華,是項羽沒法比的,他根本沒法比,為什麼呢?首先我們看,蒙恬在統一戰爭的時候,在秦始皇進行統一戰爭的時候,蒙恬就是方面軍司令,就是這種主要的將領,後來他又跟匈奴進行過一年多的戰爭,這些都是項羽所沒有的,就是在巨鹿之戰以前,假設是蒙恬的話,我認為至少在統帥方面項羽跟蒙恬,蒙恬應該是優於項羽的。
主持人:有時候一個瞬間能夠改變整個歷史的進程,但是我們現在説起來,歷史的進程正是由這無數個瞬間所組成的。
嘉賓:對,所以就是蒙恬之死,直接導致了一個結局,就是三十萬秦軍徹底負敗,三十萬秦軍負敗了之後,秦帝國的滅亡事實上就註定了,這事實上是蒙恬之死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這樣。所以這也是蒙恬作為一個將領,他的地位就在這,他死了之後,帝國事實上就少了一個很大很大的依靠,少了一根很大很大的支柱。
主持人:一個人改變不了歷史,但是我們決不能回避一個人在歷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嘉賓:對,蒙恬就是這樣一個將領,他就是影響歷史的人,他是一個影響歷史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