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您收看這一期的道德觀察。今天我們將繼續《中國母親》的話題。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是60年前的一個小女孩,她是一個日本孤兒,在1945年秋天抗戰勝利的時候,剛剛5歲,開始有一點簡單的記憶。當時,她的日本母親無力撫養她,把這個小女孩在一個煤棚中獨自關了3、4個月,這麼長的時間裏,她的記憶中只有冷和餓,可以説,那段時間她一直都是在死亡的邊緣掙扎。後來,她被送給了一家姓郜的中國人。在那之後,才開始知道什麼是幸福和溫暖,她的記憶裏最親愛的爸爸媽媽都是中國人……
解説:郜鳳琴最初的記憶是從5歲時開始的,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破舊的煤篷。那是1945年,日本剛剛戰敗,郜鳳琴的父親在逃難途中不知去向,回國無望的母親帶着郜鳳琴棲身在那個煤篷裏。
(郜鳳琴繞着煤棚走)六十年過去了,當她看到那些破敗的木板、門上那把生銹的鐵鎖……那些原本以為早已忘卻的往事一下子涌上心頭。
郜鳳琴:到吃飯的時候我還記得,到吃飯的時候就給我送點,好像我穿的衣服,我還記得呢,好像在地上滾的,晚上睡啊,那衣服我還覺得全都是嘎吧,腦袋覺得都生虱子了,我那時候記事了。
解説:郜鳳琴的日本生母覺得這個孩子這樣下去恐怕難以活命。就想把她送給一個中國人撫養。經人介紹,她找到了開一個開自行車鋪的小老闆,也就是後來成為郜風琴的中國養父的郜廣中,他們立下了一個正式的收養證明。
郜鳳琴:證明書上寫的,意思就是説是,無能力撫養,把我交給郜廣中撫養。
與生俱來對母親依賴讓郜鳳琴不願意離開親生母親。
郜鳳琴:我還記得那時候那個屋,我媽送(我)去的時候,我還記得我哭,不願意,我就拽着那個門框,這手拽着我媽。
解説:但是,當年才5歲的郜鳳琴怎麼拗得過親生母親,就這樣,她永遠離開了這個破舊的煤棚,被送到了這戶姓郜的中國人家裏。
| |
郜鳳琴:現在也沒動遷呢,屋子不大,我從小就在吊鋪上住,下面看門頭,車子鋪,
解説:再過幾個月,郜風琴養母家的這間老房子就要拆遷了,在這裡,郜風琴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就是在這裡,她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中國媽媽。
郜鳳琴:等了幾天的時候,(養母)給我換完了衣服,天天哄着我,我一點點的覺得挺溫暖的,挺好的,這個媽媽好,還是這個媽媽好。
不久,郜鳳琴的養母聽説她的生母要改嫁了,於是帶着郜鳳琴去看望她。
郜鳳琴:我的養母抱着我去看他的時候,他給了我飯糰子吃,那個我總記得。
解説:郜鳳琴清楚地記得,那次她抱着親生母親大哭起來,這時候,那個母親推開了她小小的身體,對着自己的親生女兒説了一句話,讓當時才5歲的郜鳳琴一輩子也忘不了。
郜鳳琴:我的生母啊,説你再別帶他來了。
從此之後,年幼的郜鳳琴再也沒有見過她的親生母親。
郜鳳琴:過去了你媽媽都不要你了,你還去幹什麼?這個話始終就在我的腦子裏頭,擱那兒就再不想去了。
在她的記憶中,關於那個日本女人的記憶漸漸變得模糊,只剩下那個最後的飯糰。
| |
郜鳳琴:好吃,我記得還是甜的……
郜鳳琴被中國人郜廣中收養之後,開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
郜鳳琴:我剛到他家的時候,我家開了個自行車鋪,生活挺好。
最讓郜鳳琴感到幸福的是,這對中國夫婦給了她從沒享受過的家庭溫暖。
郜鳳琴:我養父下班的時候不在家吃飯,他上飯店吃,我偷偷地跟着他在後面,等他坐下的時候我就進屋,我爸爸就給我吃我爸爸可稀罕我了,我媽也稀罕我。
這個中國家庭裏,除了她之外還有 4個孩子,兩個哥哥,兩個弟弟。他們對郜鳳琴也像親生的兄弟姐妹一樣好。
郜鳳琴:11歲上學的時候,學校老跳舞,我可願意跳舞了,蹦蹦噠噠的,跳舞的時候必須得有衣服。
解説:當時,中國的大多數家庭都不富裕,很多孩子都是穿姐姐的舞衣來學校跳舞。可是,郜鳳琴家裏只有她一個女孩,根本沒有現成的衣服可用。郜鳳琴知道自己是抱養的孩子,雖然很受父母兄弟的疼愛,可還是不敢做出那個她認為非分的要求。但是很快,家裏人給了她一個驚喜。
郜鳳琴:我哥哥放學回來了給我捎回來一件衣服,我爸爸也給我捎一件衣服,拿回來一看都一樣,花一樣,顏色也一樣,就樣子不一樣,
| |
解説:就這樣,郜鳳琴漸漸的長大了,她已經忘了自己是個日本人,她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一樣開始生活,她參加了插隊、上山下鄉,還結了婚,有了孩子。她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報答自己的中國媽媽。
郜鳳琴:六幾年的時候,糧荒的時候我下放到農村,我就在農村結婚,結婚以後我有一種報答的思想,因為我也知道那時候,我是一個要的孩子。那時候農村不是有糧食嗎,我就拿點回來送給我爸爸媽媽,還有我的奶奶。
解説:就這樣,郜鳳琴像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始終沒有忘記把自己養大的那個溫暖的家庭。在這樣一家人相互扶持之下,他們共同走過了好幾十年。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郜風琴的養父突然病了,臨終之前,他把郜鳳琴叫到床前,交給她一張發黃的紙。
郜鳳琴:他把這個立據給我了,他説你還是找你媽媽吧,你是個日本孩子。
解説:養父臨終前的話突然之間打開了郜鳳琴兒時記憶的閘門。提到生母,郜鳳琴不禁想起與她見過的那最後一面。此時此刻,郜鳳琴只想對自己的親生母親説一句話。
郜鳳琴:和我媽説一聲也可以,你的心那麼狠,把我扔下,你不要我來封信也可以,這種母子情,我忘不了你,你卻把我忘了,你既然生了我,你就應該有責任負責我,能説什麼,
但是,為了養父最後的話,郜鳳琴還是開始試着尋找他的日本媽媽。
郜鳳琴:當時我説上哪兒找,連個目標也沒有,有的人告訴我説牡丹江有日本人,上那邊找找你媽,我就上那邊去找找,説你媽在瀋陽那邊,我就上瀋陽那邊,好多地方我都去過了,但是也找不着我媽這個人。
| |
解説:就這樣,又過了幾年,中日雙方開始尋找戰爭孤兒,郜鳳琴把自己的身份材料送到了當地公安局,很快,就得到了回音。
郜鳳琴:郵了一個報紙,報紙裏邊一個個的小相片,有我的一個名單,就是尋親的意思,
解説:郜鳳琴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像平常的上班、下班,做飯買菜。直到有一天,一個突如其來的電話打破了她平靜的生活。
郜鳳琴:外事科給我的電話讓我去見我媽媽,你媽媽來了
解説:郜鳳琴接到電話後有點發蒙,她甚至記不清楚親生母親的模樣。一直到走到這家飯店的樓梯上,郜鳳琴還在反復的想,算一算,這個日本母親已經58歲了,她現在是什麼樣子?還能認得我嗎?我對她還有沒有感情呢?就在這個時候,有個人從樓梯上下來了。
郜鳳琴:在樓梯口下來一個老太太,我一看我就知道是我的媽媽。
當時,郜鳳琴不知道説什麼才好,只能定定的看著那個日本女人走到了跟前。
郜鳳琴:她就問我是不是叫鈴地,我小名她可能知道我叫鈴地,我説是,我叫鈴地,
解説:郜鳳琴當時語無倫次的回答着,抬頭看看飯店明亮的吊燈,突然有些發暈。就在那個時候,郜鳳琴那位30多年沒見的親生母親突然伸手抱住了她。
郜鳳琴:母子就抱在一起哭,哭的時候好長時間了都沒有什麼感覺了,我倆醒過來的時候都跪在地下。
就這樣,郜鳳琴與她離別多年的親生母親相認了,她不再記恨這個把她丟下30多年的日本女人。
郜鳳琴:因為我是她生的,她也很不容易,但是我們骨肉情我還是有。
與親生母親相認之後,郜鳳琴去了一趟日本,在那裏她找到了很多親戚。
郜鳳琴:我姥爺的名字叫小林提及,我媽媽叫小林招子,我姨叫小林靜香我還有一個姨妹叫登喜子。
解説:他們整個家族都很感謝郜鳳琴的中國養父母在數十年前的生死關頭,救了她的性命,又給了她那麼多的關愛,把她養育成人。
郜鳳琴:我感謝他,有養育之恩,沒有他就沒有我的現在,
| |
解説:儘管找到了生母和在日本的根,郜鳳琴還是很快又回到中國。因為養父故去之後,晚年的養母顯得十分孤單,郜鳳琴不忍心離她而去,她還是在兩個母親中選擇了她的中國媽媽。
郜鳳琴:我感謝他,有養育之恩,沒有他就沒有我的現在,他給了我很多的愛。
解説:郜鳳琴用她的愛,默默報答着她的中國媽媽,與母親相依相伴,直到1996年養母去世。即使在她養母去世之後,這份濃濃的感情還依然留在郜鳳琴的心中,如今,她依然生活在哈爾濱這座給了她第二次生命的城市。
主持人:前不久,郜風琴過了她65歲的生日,她那個已經年近80的中國哥哥特地從另一個城市趕到哈爾濱為她慶祝,他們之間最多的話題是關於母親的一生。採訪中郜風琴告訴我們,在養母晚年時,郜鳳琴為了避免年她觸景傷懷,把童年時日本生母送給她的小和服和木屐都藏了起來。中國人有句古話:養育之恩,恩同再造。那些年,郜風琴只想用自己的孝心回報這位為她付出了半生心血的中國婦女。
責編:西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