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東盟]泰國精巧古寺盡顯佛都神韻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16日 13:52)
CCTV.com消息(亞洲報道):近年來,東盟國家發展非常迅速,我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交往也日益密切,東盟各國在旅游、商貿的發展和風土人情都吸引了國人的目光。下面就讓我們共同走進東盟,來看一組來自東盟國家的信息。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馬來西亞:政府推出現代化樣板村莊
經過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馬來西亞已經成為引人注目的新興工業國之一。在這個國家的都市裏,現代化和科技發展的印記無處不在。然而,一旦離開都市,它所呈現的又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面貌的自然鄉村景色。多年來,馬來西亞一直致力於農村的現代化進程,目前,多數的村莊都已經通了電,用上了自來水,還建立起了學校。但在政府方面看來,僅有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
馬來西亞政府有關部門正在採取一系列的具體步驟改善農村的狀況,而在這其中,改變農村的居住環境就是一項重要的內容。
最近,在馬來西亞北部的吉打州,當地政府和開發商共同推出了一個全新的現代化樣板村莊。這個剛剛建好的現代化村莊佔地36公頃,共有191套雙層住宅。每套住宅的面積約為900平方米,而售價僅為4萬到4萬5千林吉特。由於可以獲得銀行方面提供的優惠貸款,因而購房者每個月只需要付150林吉特就可以入住了。這對當地農民來説,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據開發商介紹説,這個樣板村將會配備完善的設施,包括購物市場,清真寺,醫院門診部,圖書館,警察局,幼兒園以及文化休閒中心等等。政府方面希望,這個樣板村能夠吸引更多人的人前來參觀和了解,以幫助向其它地方推廣。
菲律賓:塔茂因生活館 保護山地文化
菲律賓馬尼拉以北的碧瑤市,因其蒼翠的青山,涼爽的氣候,被稱為菲律賓的“夏都”。然而近年來,隨着旅游業的發展,碧瑤成為最嘈雜、擁擠的城市之一。居住在這裡的山民原本平靜的生活,也慢慢被城市的主流文化同化了。
六年前,在碧瑤市的群山之中,由菲律賓著名藝術家本 卡布發起,成立了一個致力於保護當地文化的“生活館”。
“生活館”最早的雛形就是這三座菲律賓傳統的棚屋。難能可貴的是,它們是由藝術家們從山下運上來的。這裡的山路狹窄曲折,並且隨時都可能發生泥石流。藝術們必須將棚屋拆開,由人手抬肩扛,一步步送到選定的安置處。然後,再將棚屋一點點拼接搭建起來。
屋子重新落成後,藝術家們請來當地部族的長者,按照山地的古老習俗為新屋祈福。
伊哥洛特部族長者約翰 得皮克托:“這棟房子已經被祝福過了,即使地震也不能將其摧毀。它將在我們手中一代一代傳下去。”
菲律賓藝術家本 卡布將這個“生活館”稱作“塔茂因村寨”,當地話的意思就是“制高點”。據説,在天氣晴朗的傍晚,從這裡可以清楚地看到遠處海上美麗的日落。
這些棚屋確實堅固耐用,但並不一定是祈福的結果。現在,到訪“塔茂因”的游客經常會為這裡自然純樸的建築而驚嘆。整個房屋不使用一根釘,一點兒膠,卻結實穩固。因為在這些看來簡陋的梁柱頂棚間,暗藏着古老的建造技術。
生活館創建人基特 阿辛格納申:“這個突出的栓承載着小屋所有的重量,它支撐着主梁、柱子和墻壁,因而一旦將其移走整個小屋就會塌掉。”
除了稻草和蘆葦搭起的頂棚外,小屋的其它構件都是用榫卯結構連接的。雖然一切工作,從梁柱的製作到安裝,都是手工完成的,但絕對不影響房屋的堅固。據説,只要定期重建頂棚,這樣的小屋完全可以供幾代人使用。
基特 阿辛格納申:“即使建築師也對此非常驚奇,經過了2千年這些小屋像巴納韋稻米梯田一樣,即使經過了很多次的地震與颱風,依然不倒。”
而由傳統的棚屋組成的“生活館”,坐落在茂密的林間,傳遞出的是一份自然與古樸的氣息。
本 卡布:“這片山脈一直是我靈感的源泉,它代表了真實的菲律賓文化,在這裡它依然純樸。”
經過六年的發展,“塔茂因”已經擁有了一定數量的常駐藝術家,並且陸續有12座棚屋在這裡落成。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生活館”領略山地文化。
本:“當游客剛來到這兒,就感到他們進到了一個村子裏。他們並不認為這是個旅游景點,而是感到很放鬆,他們感到自己學到了一些山地文化。”
生活在“塔茂因”的藝術家們無時無刻不感受着自然的魅力,從中他們汲取了無窮的創作靈感。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這個在碧瑤群山中建立的“生活館”,與菲律賓優秀的文化一起,永遠留存下去。
“對於我、本、約旦等人而言它就像我們的一個遺産。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死去,但是這將是我們流傳給後代的遺産。”
泰國:精巧古寺 盡顯佛都神韻
在曼谷這個融會了歷史陳跡和現代氣息的城市裏,擁有着無數令人讚嘆的名勝風光,但給人印象最深的,仍然是那些金碧輝煌和建造精美的古老廟宇,納達蘭寺就是其中之一。納達蘭寺規模雖然很小,然而歷史地位卻非常重要,從1824年至1851年在位的泰國國王拉瑪三世曾經在這裡登基。在拉瑪三世執政時期,這所寺廟一直是王室的最高修道院。
拉瑪三世十分欣賞從中國引進的陶瓷,他還大力倡導利用陶瓷片來裝飾寺廟,從而使得很多的泰國寺廟帶有了中國式的風格,納達蘭寺也不例外。據説,納達蘭寺是第一個沒有使用典型的泰國式屋頂的寺廟。拉瑪三世認為,傳統的泰式屋頂結構以及相應的裝飾難以經久耐用。所以,他命令在的寺廟頂端改用光滑的陶瓷片。在納達蘭寺的內部,建築風格也是與眾不同。而在主殿內所供奉的佛像,其精緻的雕刻工藝更是博得了人們的一致稱讚。
緬甸:寶石展覽 創造商機
自古以來,緬甸就因盛産寶石和玉石而在世界上享有盛譽,被人們譽為“寶石之國”。每年緬甸政府都會在首都仰光舉辦玉石展覽會,以便吸引世界各地玉商前來參觀,同時也為繁榮緬甸玉石産業、創收外匯提供了商機。
前不久舉辦的第41屆緬甸玉石展上展出了大量的翡翠、紅寶石、珍珠和藍寶石天然玉石等,吸引了眾多慕名而來的玉石行家和珠寶商人。
乍一看,人們可能很容易把這些東西看作是一些毫無價值的破石頭。但別看這些毛坯石頭平淡無奇,正是這些平淡無奇的石頭背後隱藏着價值連城的美玉,在這次展會上,一些上等玉石的單價甚至可高達75萬美元,其中特別優質的翡翠價值可以與鑽石相媲美。
緬甸首都仰光每年都要舉辦兩次這樣的玉石展會,在這裡您可以看到世界上十分珍貴和罕見的緬甸翡翠、玉石和寶石。此次玉石展共邀請了世界各地500多家玉器公司前來參加,仰光一夜之間成了玉石商賈富豪匯聚的場所。
緬甸是一個經濟較落後的國家,但是緬甸豐富的玉石礦産資源卻為促進緬甸經濟發展、增加外匯收入帶來了大量商機 。緬甸玉石被人們稱為“玉石中的牡丹”,翡翠、紅寶石等玉石的出口是緬甸大宗外匯的來源之一,現在已經成為緬甸第五大財政收入來源。據統計,每年緬甸的玉石銷售總額高達1億美元。
玉石、寶石的高昂價錢直接刺激了緬甸玉石的開發。在緬甸撣邦一些偏遠地區,人們幾個世紀以來就從事着玉石開採業,玉石加工經營甚至成為緬甸加工的主導主業。今年的玉石展會上各國尋玉商人的蜂擁而至,讓緬甸發了不小的“玉石財”,展會為緬甸帶來了1850萬歐元的收入。
文萊:煮飯大賽 了解傳統
煮米飯比賽?許多人一聽都覺得納悶:這太簡單了,有什麼可比?不過如果讓你用文萊農村古老的煮飯方法來煮米飯,你會發現還真的不那麼簡單。根據文萊的傳統,人們通常要先把特定的木材堆成一堆,然後將煮飯的鍋架在上面。(空2秒)單是將這堆木柴點着就要費一番周折,即使點着了火,掌握好火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實在文萊現在也很少有人再用這種古老的方法煮飯了,組織者是想通過這場比賽,讓人們有機會熟悉這項已經開始淡出人們日常生活的技藝,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讓年輕人憶苦思甜,了解長輩們當年的生活。最後,評委們將根據米飯的味道和軟硬程度評選出優勝者,瞧,這一屆的煮米飯高手已經産生了。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