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前的巴格達:平靜背後隱藏着重重擔憂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10日 15:23)
新華網消息:美國屯兵海灣,伊拉克上空戰雲密布。在大戰來臨之前,巴格達人的生活如何,請看新華社記者張蘭華的現場報道:
為了報道伊拉克危機,新華社記者一行三人於1月27日凌晨乘飛機抵達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這裡雲集着各國的記者。據伊拉克新聞中心粗略統計,進出巴格達的外國記者人數已有幾百人,除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等世界性通訊社外,不少國家的地方電臺、電視臺和報刊也派來了記者。外國記者主要下榻在離新聞中心比較近的拉希德飯店和曼蘇爾飯店。根據伊拉克移民局的規定,凡是臨時來伊的外國人,必須在入境後十天內前往移民局辦理居留手續,此後每次只能延期10天。
巴格達變破變窮了
巴格達,對記者來説並不陌生。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記者曾就讀於巴格達大學文學院,進修阿拉伯語。那是伊拉克歷史最輝煌最美好的時期,得天獨厚的石油資源,給伊拉克帶來滾滾石油美元,老百姓過着安逸富足的生活。當時,巴格達市內,大多是兩三層的別墅式住宅,獨門獨院。院內,綠草茵茵,鮮花盛開;院外,街道整潔,環境幽雅,一片國泰民安,夜不閉戶的景象。
時隔二十多年,巴格達發生了很大變化。院落還是那些院落,別墅還是那些別墅,但由於年久失修,墻皮剝落,門窗生銹,草坪荒蕪;街上的路變寬變長了,但路上跑的汽車大多數是上個世紀的車型,破舊不堪。那時禁止上路的破舊汽車,迫於生計,如今也拖着長長的黑煙,堂而皇之地在大街上穿梭。市區的樓房變多變高了,但內裝修十分簡陋。我們下榻的曼蘇爾飯店標榜為五星級,建於1980年2月,即兩伊戰爭爆發前。二十多年過去了,飯店幾乎沒有進行任何修繕,電梯是1977年造的,空間狹窄,運行緩慢;室內的電話機外殼幾乎與機身脫離,摁一個鍵,機身都動;衞生間洗臉池下水不暢,一用就堵;自來水管年代太久,已經銹蝕,每天清晨打開水龍頭,必定先流出一段黃水。餐廳説是24小時保證供應,但一旦去晚了,就只有殘羹剩飯了。
變化最大的是巴格達人,雖然他們依然是那樣熱情好客,淳樸善良,但常言道“人窮志短”,他們的言談舉止,無不透着一種難以言狀的寒酸。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在機場辦理入境手續時,那裏的工作人員伸手要錢的尷尬場景。當然,並不是所有伊拉克人都伸手要錢。由於政府發的薪水少得可憐,海關工作人員只好用這種手段掙外快。
舊傷未平又要添新疤
從1980年至今,伊拉克經歷了8年兩伊戰爭,數次大規模轟炸和近13年的經濟制裁和戰爭威脅,這個世界第二大石油富國的經濟發展幾乎處於停滯狀態。雖然根據聯合國“石油換食品”協議,伊拉克可以有限地進口一些食品、醫藥和生産零配件,那也只能勉強維持日常需求,根本談不上任何“發展”。不僅如此,戰爭與制裁還給伊拉克帶來許多社會問題和心理陰影。
陪同我們的司機薩勒曼告訴記者,目前伊拉克社會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年輕小夥要麼應徵入伍,要麼被戰爭奪去生命,要麼沒有足夠的財力成家立業,致使伊拉克大齡姑娘逐年增加。他説,他妹妹今年34歲,是個獸醫,至今還沒有出嫁。我們到伊拉克後,雖然在五星級飯店或大街上多次遇見舉辦婚禮的熱鬧場面,但據説,這大都是有錢人家的子女。
在曼蘇爾飯店的一家旅游商品店內,年輕漂亮的女店員莉達告訴記者,伊拉克人的生活十分艱難,她每月工資只有22美元,勉強養活自己。大多數伊拉克人都是這樣的收入水平。今年27歲的她,還沒有找到婆家。當問到“害怕打仗嗎?”她説,一提到戰爭,她就怕,她的幾個好朋友就是上次海灣戰爭空襲時躲在防空洞被美軍飛機炸死的。
如今,舊傷未平又要添新疤。美國在去年取得阿富汗反恐戰爭勝利後,把反恐矛頭轉向早已成“困獸”的伊拉克,並揚言不惜用武力推翻薩達姆政權。隨着聯合國武器核查的恢復與深入、美英軍事部署的逐步到位,美國對伊戰爭進入倒計時,伊拉克將再次面臨一場災難性的戰爭。
平靜背後的擔憂與無奈
對即將來臨的戰爭和目前的局勢,不同身份、不同階層的人,反應也不盡相同。一位伊拉克議員在接受採訪時對記者説:“美國想充當世界警察,無視人權。他們雖然擁有現代化的軍隊和武器,佔據明顯的軍事優勢,但在伊拉克人民的英勇抵抗面前,他們必將遭到失敗。”巴格達博物館館長、前市府新聞處負責人穆伊尼更是慷慨陳詞:“美國侵略者一旦踏上伊拉克土地,我們僅用一根小小的火柴,就可以點燃油井,讓他們葬身火海。”一位司機的擔心是:“美國空襲轟炸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伊拉克內部出現騷亂,有些人會趁火打劫。”而那些正在讀書的少男少女更多的擔憂是戰爭一旦爆發,不但學校被迫停課,他們的生活也會受影響。大學生拉娜小姐説:“我們家早就開始儲備糧食、水和油,可誰知道戰爭什麼時候打,打多久呢?”
陪同我們的司機薩勒曼告訴記者,伊拉克表面看上去非常平靜,一切正常,但平靜正常的背後隱藏着更多的擔憂。人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戰爭威脅和封鎖,他們當然希望戰爭打不起來,但家家戶戶又都在作應付戰爭的準備,有條件的已經或準備撤到國外,沒有條件的則開始儲糧、儲水、儲油。他告訴記者,他家人口多,已經儲備了半噸糧食,3大桶柴油和13隻煤氣罐,足夠一家人用三四個月的。他們還在院子裏挖了一口井,儲備了足夠的飲用水,並購置了一台小型發電機,準備應付戰爭的艱難日子。
難道戰爭真的即將降臨到這些無辜人的頭上嗎?應伊拉克邀請,聯合國監測、核查和視察委員會主席布利克斯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將於2月8日再訪巴格達。伊拉克是否準備向兩位核查關鍵人物亮出“最後底牌”,這塊多災多難的土地能否再次避免災難呢?人們拭目以待。
責編:趙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