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就業“訂單式培訓”為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搭橋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29日 09:48)

  新華社南京1月29日電 最近在蘇南、蘇北調研時發現,在城鎮再就業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過程中,這兩個地方的勞動部門充分合作,互通有無,通過“訂單式培訓”來配置勞動力資源,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所謂“訂單式培訓”,就是由用工企業向當地勞動部門提供就業信息,包括所需工種、人數、薪金和技術要求等,勞動部門把這些信息加以整合後,提供給勞動力輸出地的勞動部門;輸出地的勞動部門根據“訂單”要求組織培訓,然後將這些勞動力整體輸送給對方。

  目前,城鎮再就業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中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大量下崗職工和農民工消息閉塞,又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在勞動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找工作十分盲目;與此同時,經濟發達地區卻經常出現熟練工緊缺的問題,有些企業招不到合適的熟練工就從同行企業挖人。這種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矛盾在一些地方越來越突出。

  “訂單式培訓”使許多問題迎刃而解。在較早採取“訂單式培訓”的江蘇宿豫縣,2003年僅曉店鎮的一所職業培訓學校就向蘇南地區輸送了經過“訂單式培訓”的熟練工1400多名。政府投入資金並不大,僅僅牽線並解決一點培訓費,卻使富餘勞動力得到了滿意的工作,用工企業招到了急需的合格勞動力。同時,整個勞動力輸出和輸入的過程都是在兩地勞動部門的監督下進行的,用工手續齊全,勞資雙方知根知底,即使將來發生了勞動糾紛,政府也能及時地掌握和協調解決。這樣一來,用工的社會效益達到了最大化,社會成本和社會風險也降到最低。

  “政府多搭橋,百姓好走路。”這是蘇北一位基層幹部的感慨。的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服務型政府”所要求的不僅是辦事形式上的文明化,最根本的是能夠充分為人民群眾著想,創新工作思路,主動服務群眾,為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劉照普、郭奔勝、姜帆)

責編:魏偉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安徽省率先在全國實行再就業責任追究制度(2004/01/28/ 11:19)
  • 天津困難群體靈活就業將享受社會保險補貼(2004/01/26/ 15:41)
  • 深圳今年將大力促進2.5萬人再就業(2004/01/22/ 10:04)
  • 中國2003年就業與再就業人數均超過預計目標(2004/01/20/ 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