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受困30年期國債 央行急救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10日 14:55)
中國經營報消息:9月3日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對我國最長的國債品種30年期國債的50億元現券買斷。此舉被眾多業內人士認為是央行幫助金融機構化解長期利率風險。這使得從今年6月上市以來就一直深受30年期國債“套牢”之苦的眾多金融機構終於松了一口氣。
反應強烈央行操作成債市甘霖
今年6月5日,30年期國債首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結算價格跌破面值,最終收於99.86元。後該券一直走勢不佳,長期保持在95元附近,並且成交清淡。2002年9月2日,該券收盤價為94.90元,收益率為3%。轟轟烈烈出場的30年國債成為了各大機構的難言之痛,特別是一些重倉持有的機構更是日夜煎熬。
央行公佈了公開市場操作後,市場內外猜測四起。有業內人士評價,央行此次出手,意在“拯救投資30年期國債的國有銀行”。一位國有商業銀行的債券交易員卻私下向記者透露:“30年期總量只有260億,對於四大行來説,這點兒風險還是可以承受的,談不上‘拯救’。我們行的30年期國債肯定是出現了虧損,但是作為國有銀行,誰也不願平倉,把暗虧變成明虧,況且成交清淡,也根本賣不掉。這次央行高價回收,我們肯定要‘響應號召’,儘快走人了事。”
“高價現券買斷50億,主要還是為了增強30年期國債的流動性,以期30年期國債價格達到一個比較合適的水平。9月5日,銀行間市場30年期國債的價格已經達到了99.01元,體現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效果。”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的高佔軍博士對此分析。“並且,據我所知,也確實有一些券商和商業銀行已經‘吃不住’,也不排除了央行為了規避風險,幫這些機構一把的可能。”
財政部一位官員私下對記者表示:“從財政部的角度看,發行利率降低當然對我們有利,因為降低了成本。但是我們並不希望過低,發行利率過低,首先影響到的就是市場的流動性,如果一個券種利率過低,在二級市場上交易清淡,沒有投機方的參與,這也不是我們的意圖。”
困惑依舊債市迷局困擾市場參與者
其實,眾多機構的“套牢”之苦,部分原因當屬咎由自取。從去年6月開始,股市持續低迷,利率不斷走低,客觀上為債市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條件。銀行、保險公司、券商都把債市作為了淘金地,蜂擁而至的資金使債市出現了一些非理性的現象。
被市場寄予厚望的30年期國債就是一個典型。30年期國債由中國財政部於5月23日拍賣發行,其固定票面利率為2.90%,發行總額為人民幣260億元。由於此前我國國債並沒有如此長期的品種,被市場各方人士認為是一個突破,為完善我國債券結構做出了嘗試。因此此次發行被超額認購一倍多,而財政部規定該國債3.6%的票面利率上限則形同虛設,30年期國債在眾人眼中成了必搶的“香餑餑”。數據顯示,有效投標筆數為302筆,有效投標總量為599.7億元,為中標總量的2.9倍。
由於此次國債發行沒有利率下限,各大機構為了這塊香餑餑都不惜血本,非理性的惡性競爭造成了30年期國債2.9%的利率,而當時在交易所國債市場的20年期國債0107券的收益率還有3.19%左右。30年期國債的利率理論上肯定大於20年期國債利率,但目前20年期國債的利率也在3%以上,30年期的2.9%有點兒説不過去。正是由於各方人士也缺乏必要的經驗,眾人哄搶的結果造成了30年期國債的利率偏低。
資深債券交易員、河南財政證券的債券部經理程紅玲解釋説,超低的利率造成了該券在二級市場的極度不活躍,交易非常清淡。並且,今年以來,再次降息的呼聲越來越低,機構長期持有此券,一旦發生輕微的通貨膨脹或者升息,機構的風險就非常大。她説,畢竟中國的債券,從管理者到參與者都沒有成熟的經驗,此次央行的出手,也有為過去機構的非理性行為埋單的可能。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師説,中國的債券市場缺乏真正的風險定價機制,因為是新興的市場,所以還過多地依靠行政命令,不能完全市場化。債市沒有做空機制,趨同性讓大家一窩蜂地往一塊擠。而如果管理部門出現了失誤,則風險就更加難以控制。
債市最大的參與者——國有商業銀行目前也面臨着債市迷局。一位地方商業銀行的行長向記者訴苦:“我們銀行現在工作的重點就是國債,我也知道,銀行不應該整天只在國債上下功夫。但是我們也沒有辦法,一方面銀行存在着大量的存貸差,一方面,惜貸的情況又越來越嚴重,你説我們的資金往哪去,只有到債市來了。況且,我們目前從南方一些城市融到的資金,成本還不到1%,在債市上不管怎麼折騰,都還是有賺的,總比放貸後血本無歸強得多。”
左右為難利率結構穩定壓倒一切
一業內人士評論説,央行近期連續的正回購以及這次現券買斷説明了央行意欲回籠貨幣,引導債券利率上升。自6月25日以來,央行在公開市場共回籠資金1000多億元。
“央行的上半年金融報告指出:金融機構持有大量低利率國債蘊藏風險。另外,央行還展開了關於長期債券利率的討論。長期債券的風險被傳媒廣泛宣傳。這也從近期國債市場中體現了出來,目前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現券收益率大幅提高,現券價格大幅下跌。所以,現券買斷和央行最近的一貫做法並不矛盾,還是求穩。並且,管理部門也在盡力提高自己的調控水平,避免再出現30年期國債的尷尬。”一位券商的國債交易員評價道。
高佔軍博士認為,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一般會考慮到三個方面,一是控制貨幣供應,二是考慮自身的資産負債結構,三才是為市場帶來流動性。此次央行公開操作現券買斷30年期國債,“為市場帶來流動性,引導利率趨於穩定最為重要。”
背景資料: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央行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以影響貨幣供應量與市場利率,從而調節社會信用活動規模的一種貨幣政策手段。目前,其操作方式主要有四種:現券買斷、現券賣斷、債券正回購和債券逆回購。
現券買斷是央行從債券市場買入債券;現券賣斷是央行在債券市場上賣出債券;債券正回購是指央行在向商業銀行賣出債券的同時,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按照約定的價格再買回上述債券的業務,其實質是央行用債券做抵押借入資金,目的是為了回籠貨幣;逆回購是指央行在向商業銀行買入債券的同時,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按照約定的價格再將上述債券賣給商業銀行的業務,目的是為了投放貨幣。(樊崇)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