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誰出了問題:諾貝爾獎還是自己?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0日 10:14)
去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公佈之後,一個陌生的作家名字才第一次進入了我們的外國文學翻譯家的視野。這本來是一種尷尬,甚至可以説是文學翻譯界的一種羞恥。對此,北大教授張頤武説過這麼一句話:“我們已經做得很全面了。”事隔一年,當又一個陌生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名字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不知道張教授又將有何高論?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不管我們做得多麼全面,不管有多少作家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甚至對諾貝爾文學獎表示不屑不在乎,對諾貝爾文學獲獎者的陌生總不能不令我們尷尬。
也許,會有人給出一個自我安慰的“葡萄酸説法”:是評委出了問題,是政治因素或者其他什麼的。可是,當日本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講師得了諾貝爾獎時,人們無法不佩服評委的高明和獨特的眼光,不佩服評委們不為世俗的等級頭銜所束縛的獨立的科學精神。
反觀自身,難道能夠因為我們事先沒接觸過新獲獎者的作品,就可以貶低評委的眼光?這樣雖然可以得到一時的自我安慰,但只要想起這種自我安慰的老前輩阿Q,難道我們不要在內心上為自己自欺欺人的説法不安?事實上,那些貶低者們自己也知道,不久之後,大量的關於新獲獎者的作品及作品的讚揚性評論就會出籠。這不純粹是為了市場,而是為了表明自己的高明。這種事後諸葛亮式的翻譯作品,沒有理由不懷疑其粗製濫造;事後諸葛亮式的評論,沒有理由不懷疑其中是否有真知灼見。一個古老的真理在起着作用:真理是孤獨的。如果十年前這個真理已經存在,那麼今天這個真理就真的大放光輝了。但是,我們的文學翻譯界和理論界為什麼總沒有這樣的真理?相反,被策劃、被評選、被自封的文學大師倒是越來越多。只是我們記不住他們的名字。
該反省了,我們的文學翻譯,還有我們的文學理論。(網友:袁傑偉)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於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