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春耕化肥攤派忙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14日 19:55)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吉林省梨樹縣多年來一直是全國五大産糧縣之一。由於中央出臺了關於發展糧食生産、增加農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因此當地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非常高。然而,今年春耕時節農民們卻被要求購買縣裏強行攤派的“綠光牌”有機肥,農民們對此有一定的抵觸情緒。據調查,農民們不願意接受的主要原因是:一、農民們此前從未用過此肥,對於它是否適合農作物及土地存有疑慮;二、農民們對於縣裏採用行政手段強行攤派的方式十分反感。據調查,一家北京化肥廠準備在梨樹縣投資建廠生産化肥,梨樹縣為了招商引資,爭取這個項目,因此採用行政手段強行推廣該廠生産的“綠光牌”有機肥。雖然縣裏一再強調不搞硬性攤派,然而事實上梨樹縣26個鄉鎮都有分配銷售任務,最多的500噸,少的也有200噸。由於老百姓對這種肥積極性不高,為了完成任務各個鄉鎮只得各自想辦法,有的村社幹部實在推廣不下去,只好自己承擔。據負責此項目的縣農業局局長透露,到目前為止全縣已經推廣了7000多噸綠光肥。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全文內容]
吉林省梨樹縣多年來一直是全國五大産糧縣之一,眼下趕上中央關於發展糧食生産、增加農民收入的政策措施的出臺,當地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非常高,沒曾想就在春耕也就是為一年的豐收播下希望的時候,當地不少農民卻被上面派下來的化肥有了新的困惑。
各地為了發展地方經濟,造福百姓,進行招商引資這無可厚非,可是運用行政手段強行向農民搞攤派來達到招商引資的目的就不可取了,因為這樣既違背了市場規律,更嚴重的是傷害了當地農民的利益。
吉林省梨樹縣劉家館鎮劉家館村的村民於洪霞家裏比較困難,眼下種糧的形勢這麼好,她也準備加大投入,買點好肥、好種,增加點收入,於是前不久她向鎮信用社申請了2000塊錢春耕貸款,沒想到要拿到現錢可沒那麼容易。
吉林省梨樹縣劉家館鎮劉家館村四社村村民於洪霞:今年準備貸2000塊錢買種子和化肥,沒曾想貸了2000塊錢,得了1200塊錢的現金,幾袋子這個肥,如果你不要這個肥,2000塊錢是沒有的。
貸2000塊錢,卻被強行搭了12袋肥,只拿到1200塊現錢,這還算是好的,同村的王洪山,只貸了1000塊錢,就硬給搭了10袋肥,到手的現錢只有350塊。
吉林省梨樹縣劉家館鎮劉家館村四社村村民王洪山:10袋肥要是不要的情況下,就是一分錢也沒有了,就是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這個肥也得要,要是不要的情況下,地種不上。
於洪霞、王洪山所在的劉家館村四社這次有五個困難戶申請了春耕貸款,結果每戶都硬給搭10袋到12袋這種綠光牌的肥料。
吉林省梨樹縣劉家館鎮劉家館村四社主任張子祥:今年春季,我們社有五戶想貸款。特困戶貸款必須得帶肥,鎮裏攤派的,不帶肥就不給貸款,沒辦法。我們全村派了30噸,鎮裏派下來的任務30噸,攤派的,到我們社是3噸多,他們五戶是用了2噸多。
看來這肥是從鎮裏下來的,劉家館村的任務就是銷售30噸。記者隨後到萬發鎮、白山鄉、四棵樹鄉、十家堡鎮、梨樹鄉採訪的時候發現,這些鄉鎮也在推銷這種肥,萬發鎮西萬發村就被派了銷售15噸綠光肥的任務。
記者:這是鄉里硬派給村裏的?
吉林省梨樹縣萬發鎮西萬發村四社主任王金貴:對。
記者:全鄉合多少噸?
王金貴:我們是最少的,我們才15噸,有的是30多噸。到頭來每家每戶都分到了幾包這樣的肥。
會計周永生:鄉里往我們村裏派了15噸,我們必須給老百姓分下去。這個錢是村裏頭統一貸的款,村裏統一貸的款交給人家了。
記者:就是化肥,無論你用不用,錢已經花出去了,你就是社員沒人用,扔在那兒,這個錢也收不回去了?
會計周永生:化肥肯定是弄不回去了,必須得用了。15噸,六個小隊,一個小隊兩噸半,基本上大家就是按照這個往下安排的。
記者:具體咋安排的?
會計周永生:誰要能願意用,盡可能自己用,實在沒人用,那就按戶分了。
眼下正值春耕生産,梨樹縣的不少農民正忙着打壟、整地、施底肥,這時候正是最需要化肥的時候,鎮裏送肥上門,按説正好派得上用場,村民們應該歡迎才是,可事實上我們在不少鄉村發現,各個鄉鎮派下來的肥用的人很少。
記者:你施肥你怎麼沒用綠光肥?
村民:綠光肥,沒用過。那個肥反正好像大家不咋認識它。
記者:為啥不想用?
村民:對它沒啥認識,一點印象沒有。
這些鄉鎮派下來的就是這種由北京一家公司生産的綠光牌生物有機肥,不少農民之所以不敢用就在於以前根本沒有接觸過,心裏沒底兒,另外有些農民對這種肥是否適合他們的土地還有疑問。
記者:現在我看很多人都開始打壟、施底肥了,為什麼你這10袋肥一直沒用?
村民:現在不敢用。
記者:因為啥呢?
村民:以前咱沒使過,另外咱們的土質,咱都種10多年地了,自己用啥肥,咱都手拿把掐。現在你硬整這個肥的話,不敢往地上下,下了就屬於白扔。寧可就是説在家扔着,這肥不敢往地裏投。因為啥呢,這地都是説是分家到戶,都是按人口分的,你要是投錯了,就屬於一年白幹。
記者:這是你現在用的肥吧,那你們選肥主要選什麼樣的肥?
村民:看含量多少的,含量高的。
記者:就是氮磷鉀的含量吧?
村民:就這個是吧,這個氮磷鉀53%。
記者:它那個肥呢?
村民:它那個肥是15%。
記者:你説得差多少?
村民:這個53%,那個15%,這得幾個才能頂上這一個。
在採訪中我們了解到,不少村民之所以不願意用這種肥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即使綠光肥是個好産品,但是這種通過行政手段強行攤派的方式,引起了他們的反感。
吉林省梨樹縣萬發鎮西萬發村四社主任王金貴:對這個強行攤派村民就反感了,想用他都不願意用了,就是反感強行攤派。要是不這樣,這種化肥如果宣傳到位了,誰都把這個化肥講好了,大夥都認識了,興許還搶着買呢。就是強行勁兒,好東西大夥也把它看成壞的了。
既然村民們對綠光肥還有不少疑問,對使用行政手段的方式有意見,可為什麼這些鄉鎮都不約而同地在大力推廣、推銷這種肥呢?
吉林省梨樹縣十家堡鎮鎮長王鳳學:這個肥是咋個情況呢,我們這兒有這個招商引資的項目,是北京航空工業部的,在我們蔡家鎮建個肥廠,在蔡家建肥廠。
記者:為什麼你們鎮去買肥?
王鳳學:不是我們鎮,我們全縣都買了。
原來這肥是縣裏派下來的,可問到這肥究竟是誰派下來的,怎麼派下來的,這位鎮長就不願回答了,並推説有事轉身走了。好在我們從一位鄉農業站站長那裏了解到了這樣的情況。
吉林省梨樹縣梨樹鄉農業站副站長常維會:三月份開了一個各鄉鎮一把手和農業站站長會,在會上介紹了綠光肥的使用特點,它的好處,之後就各鄉就分了指標,梨樹鄉分了240噸。
記者:那這個派下來的指標,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嗎?
常維會:這個一般都得完成,因為這是縣委書記,要推廣這個新生事物,要求各鄉都是一把手負責,這就是一把手工程。
一個産品能不能被接受關鍵還是取決於市場,而市場上的化肥品種、品牌那麼多,為什麼梨樹縣偏偏對這種肥情有獨鍾呢?
吉林省梨樹縣副縣長侯乃臣:有一個綠光有機肥廠,準備在我們縣投資建廠,我們縣也考慮到,未來發展方向,還是要搞綠色有機食品。縣裏確實是採取宣傳,啟發教育農民這麼一種方法,就是推進這種肥的進度。
記者:如果你們不幫他們推這個化肥的話,他會來投資嗎?
侯乃臣:不幫推,這個事看怎麼説,你這個地方,對這個東西認識不上去,人家在你這裡沒有市場,也有可能不來建廠。沒有點工作力度,招商引資,作為東北像我們這樣一個經濟不發達的縣,以農業為主的縣,那也應該為人家招商的對方做一點工作。
我們注意到,梨樹縣為推廣綠光肥確實下了不少功夫,縣裏召開了推廣綠光肥的專門會議,縣委書記王延江講了話,他説這並不是簡單推廣肥的問題,它事關梨樹縣農業發展的希望和前途。在如此力度下,成效果然顯著,負責這項工作的縣農業局局長告訴我們,到目前這止全縣就推廣了7000多噸綠光肥,農業部門除了每噸扣除108元經營費用外,根本沒有掙錢。我們提出想看看記錄銷售數字。綠光肥的進價、銷價、回款的賬目表,這位局長就不願意提供了。在採訪中,縣裏雖説一再強調他們不搞硬性攤派、不搞強迫命令,可是我們從這張表上可以看到,梨樹縣26個鄉鎮都分配有銷售任務,最多的500噸,少的也有200噸。由於老百姓對這個肥積極性不高,為了完成任務,也就難怪各個鄉鎮只好各顯神通了。然而基層幹部夾在當中最難過,有的實在攤不下去,村社幹部只好自己承擔。我們上面看到的劉家館村四社三噸的任務,剩下的一噸多都由社主任一個人承擔了。
吉林省梨樹縣劉家館鎮劉家館村四社主任張子祥:這就是30包化肥,這肥咋整?愁死我了,一點辦法沒有。
記者:你怎麼不往地裏施呢?
張子祥:不可心,含量太低。
記者:那這個化肥怎麼辦?
張子祥:怎麼辦?攤派下來的……
我們在好幾家村社幹部家裏都看到了這樣的情況,有的地裏已經施完肥了,可綠光肥還有不少。
村民:現在國家形勢挺好,給農民把農業稅都免了,糧食價也上漲了。在這種大好形勢下,今年想大幹一年,好好幹一年,增加點收入。沒想到攤派下化肥,國家給我們減負擔、增加收入,結果這個化肥不是給我們增加負擔嗎?(文/郭峰、寧柯)
責編:白秀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