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春耕春管 “智”耕“數”種繪就希望田野上的新“豐”景

來源:央視網 | 2025年04月15日 13:43:10
央視網 | 2025年04月15日 13:43:10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眼下,各地正值春耕春管時節。在黑龍江墾區七星農場,水稻育秧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今年,當地通過智慧化、標準化的工廠化模式,實現了水稻育秧的高質高效。

記者來到黑龍江墾區七星農場的水稻智慧育秧工廠,這裡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廠內設有智慧控制室、水稻溫湯消毒處理裝置、雙氧催芽設備、播種碼盤流水線、疊盤育秧設備。全自動生産線以每小時1200盤的效率同步完成裝土、精量播種、精準澆水、智慧覆土等工序,通過暗室育秧的恒溫恒濕控制,能夠使秧苗在48—60小時內快速達到立針期;當幼苗生長至1厘米標準高度時,就可以移出暗室在常溫下煉苗,通過全流程智慧化體系育出的秧苗能將病害發生率控制在0.3%以下、出芽率達到90%以上,育秧周期縮短7—9天,出苗整齊度提升10%。今年的備春耕工作中,這裡在14天的時間裏生産了28萬盤標準化的秧苗,能供應7600畝水稻田的插秧,可以説真正做到了育秧工作的高質高效。

智慧化育秧離不開智慧化裝備。記者身旁就是今年新投入使用的一台無人駕駛的智慧叉車,這款運輸機器人搭載了激光雷達自動駕駛技術,能夠精準識別托盤位置,自動規劃最優路徑,實現毫米級的堆疊作業。在過去,碼放好的秧盤需要工人駕駛叉車送進育秧室內,有了這套全自動叉車系統就可以實現秧盤運輸無人化。具體怎麼操作呢?我們請工作人員來演示一下。這個紙板上有每一個工作點位的二維碼,只需要利用帶有掃碼功能的手機先確定好起始點的位置,再掃一下結束點位置的二維碼,然後按啟動,這個智慧叉車就開始自己工作了,它可以實現48小時不間斷作業。

除了對智慧化育秧生産線進行不斷升級,今年,當地還在示範推廣一項新的水稻育秧播種技術,就是“印刷播種”。記者身旁的機器將種子像印刷報紙一樣,通過純植物提取的膠點,一顆顆地被固定在紙張上,隨後再將均勻印好稻種的紙張鋪到育秧大棚裏,並覆蓋上一層土壤,隨後被“印”在紙上的種子就會發芽生長,而“印”有種子的紙張也可以自動降解。

記者準備了一張已經打印好的紙張,整個種子的排列非常整齊,而且密度均勻,這樣可以讓每一粒種子之間有最適合生長的間距,後期培育的秧苗也會更壯實,同時還能節省20%的用種量,大大節約了種植成本。

今年七星農場的水稻種植面積將達到104萬畝,目前,農場水稻育秧工作已經全面進入秧苗管理階段,插秧工作將在5月初全面展開。俗話説“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水稻要豐産,關鍵是育好秧,這些均勻、整齊、壯碩的秧苗就是水稻豐産的有力保障。科技賦能下,傳統春耕正煥發出智慧農業的全新生機。

山東廣饒:智慧設備提高春管精準度 助力糧食豐産

在山東東營市廣饒縣,種植戶趁着晴好天氣,搶抓農時,採用先進農業設備,有序展開小麥春管作業。

在東營市廣饒縣瀚翔家庭農場1000畝高標準農田裏,兩台新購置的430米長的桁架式噴灌機正在進行澆地作業,垂吊噴頭轉動,水霧均勻噴灑到麥苗上。農場負責人根據當前土壤墑情,有針對性地設計出水量和行走速度,極大提高了春管精準度,相比於傳統的澆地方式可以省水60%。

廣饒縣種植有52萬畝小麥,為保障春耕春管順利進行,農技專家深入田間,查看小麥苗情,對灌溉、追肥等進行分類指導,及時解決種植戶遇到問題。

江蘇連雲港:“智慧噴淋”上陣 讓麥田喝上“營養水”

眼下,正值小麥拔節孕穗關鍵期,在江蘇連雲港,麥田灌溉工作正有序展開,當地通過智慧化、高效化手段,為麥田精準送水施肥,夯實夏糧豐收基礎。

在連雲港東辛農場的一處麥田,成片麥苗鬱鬱蔥蔥、春意盎然,兩台大型噴灌澆潑機正沿着麥壟緩緩行進,長達百米的噴灌臂隨着機械律動,將細密如霧的水珠均勻灑落,宛如為小麥披上了一層晶瑩“水紗”。在陽光照射下,水霧還折射出一道道彩虹,為春日田野增添一抹靈動之美。

與以往依賴人力漫灌不同,新型噴灌設備配備精準控制系統,可根據土壤墑情、天氣狀況和小麥生長周期,智慧調節灌溉水量,實現“按需供水”。同時,還能夠避免傳統灌溉方式中容易出現的土壤板結、作物根係受損等問題。

目前,連雲港夏糧播種面積377.17萬畝,其中小麥播種面積375.2萬畝,當前連雲港小麥總體生産形勢較好,當地還構建起“機械化+數字化”的綠色種植模式,讓農業生産更高效。

寧夏固原:北斗導航+無人駕駛 春播作業降本增效

近日,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搭載了北斗導航系統的無人駕駛一體化農用機械在土地上不停穿梭,不僅提高了春播作業的精度和效率,還為農戶節約了成本。

目前,當地正在進行翻耕土地、覆膜等作業,為後續的玉米種植提供有力基礎條件。在技術人員設定參數後,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無人駕駛播種機按規劃路線靈活地轉彎、掉頭,機身配備的智慧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土壤濕度、種子間距等關鍵數據。傳統覆膜、播種作業需要3人配合,每天作業量是15畝;現在,一台兼具覆膜功能的機械一天就能完成60畝。

今年,固原市原州區有50台農用機械新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在規劃路線下能進行覆膜、播種、施肥、滴灌等一系列一體化作業,設備規劃精確,可有效提升作業效率。同時,每畝地大約給農戶節省成本150元左右。

編輯:劉潔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科技賦能春耕春管 “智”耕“數”種繪就希望田野上的新“豐”景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