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在則
央視網消息(記者 陳詩文):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龍港鎮曾經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共鄂東南特(道)委、鄂東南蘇維埃政府的駐地。迄今,這裡還保有彭德懷故居、鄂東南特委機關、彭楊學校等70多處革命遺址。龍港獅子山上,有一片“紅色烙印”在多年的塵封之後重新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獅子山烈士陵園。
它的“重生”離不開退伍老兵舒在則十幾載的守護,讓這裡的烈士得以安然長眠,歷史不被忘記,紅色精神繼續閃閃發亮。
終於穿上了綠色軍裝
1953年,舒在則出生於龍港鎮壢上村一個極其困苦的農民家庭。那時的農村文化生活不多,鄉間的露天電影是最熱鬧的。儘管生活艱辛,説舒在則也是“童年治愈一生的人”並不為過,因為他是電影中的英雄陪伴長大的。
只要附近的村子有電影放映,舒在則都會風雨無阻地趕著去看,即使要徒步走上十幾裏路,他也不覺得辛苦。《英雄兒女》《小兵張嘎》《奇襲》《白毛女》《野火春風鬥古城》……故事中的他們為人民服務、保家衛國、捨生忘死,這讓舒在則由衷地敬仰,他慢慢地在“英雄主義”的浸潤中長大。
16歲那年,舒在則終於報名參軍。可是父親常年身體不好,母親早逝,哥哥天生殘疾,妹妹才13歲,這一家人的生活要怎樣才能扛下去?面對父親的堅決反對和姊妹的挽留,舒在則心意堅決。
舒在則和戰友們重聚
“爸,好男兒志在軍營!咱們農村的窮娃子,讀書沒錢,當兵不去,還有什麼出息呀?再説,當兵是為了保家衛國,是光榮的事,這是我的最大夢想,我要當英雄、戴大紅花!您就讓我安心去吧。”沒錯,有“大家”才有“小家”,父親被舒在則説服了。
1969年11月3日,舒在則終於如願以償。他身穿綠軍裝、胸戴大紅花,登上了開往陽新縣城的新兵班車,成為了人民軍隊中的一員。
從“準備隨時犧牲”到“退伍不能褪色”
舒在則被分配到了瀋陽部隊工程兵六工區,三個月的新兵訓練很快就結束了。1970年2月,他所在部隊接到上級赴湄公河前線“抗美援撾”的命令。這一次響應國家號召,支援世界革命,堅守國門,主要任務是支援老撾修路。
舒在則在援撾期間擔任過工程兵。對工程兵來説,修路的工地就是戰場。面對每天都會飛來轟炸的敵軍飛機,除了修路的工具,舒在則要隨身帶著槍械,隨時隨地準備戰鬥反擊。他回憶,就在路面剛剛鋪好進行人工清理時,敵軍飛機飛來轟炸,很多連隊的戰友就這樣犧牲在工地上。
和這些戰友一樣,舒在則去老撾的第一天就寫下了血書,時時刻刻準備上戰場。他多次向上級申請到最危險的前沿陣地去,擔任起通訊員和保護首長安全的關鍵任務。
舒在則的書法作品
因為是在國外,部隊駐紮的位置比較分散,每一個連隊會分散到三四個山頭。山頭中間山溝相連,周圍都有敵人和特務,十分危險。作為通訊員,舒在則經常要連續從一個山頭跑到下個山頭,把指示逐一傳達。他用“敢死隊”來形容這個工作,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面對敵軍的追趕,舒在則和戰友們曾潛入橋墩旁的河水、藏身於刺刀可以插入的竹林、用飛揚起來的塵霧掩護,多次和死神擦肩而過,可是依然有很多戰友犧牲。他回憶,他所在的兩個團就有300多人永遠長眠在異國他鄉。
戰爭終於取得勝利,舒在則回到東北,他所在的六工區正是雷鋒生前所在的地方。1973年,舒在則曾在4米的高墻上摔下來,落下了腰肌勞損的毛病。即使如此,在部隊中,他堅持積極工作,認真學習,向“雷鋒精神”看齊,連續多年受過“五好戰士”等嘉獎,並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1976年,舒在則光榮退伍,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他繼承了父親的手藝,以封匠活謀生。他説:“退伍不能褪色,作為一名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改變。”他誠心給別人蓋好每一棟房子,結賬時給鄉親們多優惠一些,努力扛起一家人的生活。
舒在則親自重描紀念碑文
結婚13年裏,妻子患病9年,常年的治療讓舒在則的家中經濟愈加困難。妻子去世的時候,舒在則不得不負債為她安葬。即使這樣,他從未喊過一聲苦,靠自己的手藝養家糊口。再婚後,在妻子的支持下,舒在則把五個兒女養大成人,並幫助殘疾的哥哥拉扯大了一雙兒女。
守候跨越時空的戰友
2005年,孩子們都成家了,平日裏除了照顧多病的妻子,舒在則終於可以暫時放下手裏的封匠活。一天,舒在則晨練跑上獅子山頂,當時他做了一個決定,改變了自己未來十六年的生活軌跡。
獅子山上佇立著一座高大的“鄂東南革命烈士紀念碑”和3處紀念碑亭,長埋著中共鄂東南特委書記吳志民烈士、鄂東南婦女協會負責人陳春意烈士和另外15名紅軍烈士的忠骨。這裡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合一,是人們休閒觀光的好去處。
當舒在則偶然發現掩埋在荒草中的紀念碑並沒有專人管理,他心痛不已。舒在則想:這裡長眠的烈士們就是我跨越時空的戰友,我的親人啊!他們用生命換來了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我們有義務、有責任來保護烈士們的長眠之地。
舒在則在烈士陵園挖地栽花
歷史不能被忘記,烈士不能被荒蕪掩埋。舒在則決定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義務守護獅子山烈士陵園。打掃、挖地栽花、割路邊草、噴灑農藥、修補陵園裏破爛的圍墻、重描紀念碑上褪色的文字,這些都是他的工作。每逢大風天氣,陵園裏就會鋪上一層厚厚的塵土和樟樹葉,這裡的面積有三千多平方米,一天下來根本做不完,他堅持每天兩次上山打理。
在孔書記的支持下,2018年上山的硬化路修好了,安裝了路燈,栽種了成千株苗木花草,修建起了一座公廁。山上終於有了自來水,舒在則只需要週末的時候自己用電動車拉水上山。如今,16年過去,舒在則已是兩鬢斑白,到山上的242級臺階,他爬到一半不得不停下來歇一歇。
因為年輕時落下的病根,舒在則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好,需要經常到醫院治療。儘管每個月的生活費只有八百多塊,舒在則對自己的生活很“摳門”,卻從不吝嗇為打理陵園花的每一分錢。
掃帚、鐮刀、鋤頭、鏟子、打藥服、清洗廁所的工具、小割草機……護理工具齊全,這些都是舒在則自己準備的。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被舒在則感動,龍港義工協會在陵園捐資修建了十幾把長椅,還支持了大割草機和抽水機,而舒在則默默地承擔起機器機油的每一筆開銷。
舒在則現在的微信名字是“龍港紅軍公園義務護理員”,而在鄉親的心中,他的角色不止於此。在鄉里做封匠的幾十年,每一次碰到周圍出現火情,一定有他衝鋒陷陣的身影。2020年春節期間,年事已高的舒在則堅持加入抗疫志願者隊伍,年初三開始堅守在卡口40多天,每日排查登記不落一戶一人,幫助同村患病的劉老漢買菜送藥。
舒在則參與救災行動
2017年,他成為了龍港愛心公益協會的成員。下雪天,他和成員們一起到高山上的公路鏟雪,有時候還到鎮上去打掃陵園……每逢佳節還會到貧困老人家慰問,他笑著説自己的身子還吃得消。
舒在則深知,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的好事。面對數不清的稱讚,他總是謙虛地説:“我的戰友——雷鋒同志出差行程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我也要向他學習,只要一氣尚存,我就一定要做下去!”
就在去年,舒在則老家後面的荒山上種起了一片柑橘林。在此之前,山上的自留地都搞起了種植,可其他地方依然貧瘠。為了響應振興鄉村建設的號召,在樹苗投資方的支持下,舒在則擔任起了親自照顧打理柑橘林的職責。只要三年的時間,樹苗就會長大結出果實,舒在則期待著這座曾經的石頭山變成果實山,給村民們帶來財富。
十幾年如一日,舒在則一人默默奉獻、義務勞動,給了所有來這裡參觀、休閒的人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越來越多的人來到獅子山烈士陵園緬懷先烈。他們聆聽著舒在則講述紅色故事,瞳孔中是一塵不染的陵園和一個繼承先烈遺志的辛勞身影相映成輝,定格在時間的長河中。
舒在則等義工協會成員在新陵園掃墓後合影
隨著各地分散的烈士陵墓集中到湘鄂贛邊區烈士墓林,舒在則身上的擔子輕了,可他卻把這份責任看得很重。他説:“哪怕獅子山上還有一座烈士墓,我也會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