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致富“搖錢樹” 遍地花開是“金銀”

最美人物 來源:央視網 A-A+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靜遠)10月中旬,正值金銀花花期,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閆家村的村民們正忙著採摘金銀花。“去年金銀花賣了8萬多元,畝收入超過1萬元。”談起越來越鼓的腰包,村民們都笑得合不攏嘴,而這都離不開閆家村的黨支部書記王春顏。

近幾年,閆家村在黨支部書記王春顏帶領下,大力發展金銀花産業,村民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3000元增長到2020年底的21000元,金銀花變成了村民兜裏的“金疙瘩、銀疙瘩”。

(王春顏在查看金銀花新品種長勢 受訪者供圖)

(王春顏在查看金銀花新品種長勢 受訪者供圖)

被“判死刑”的企業家

1983年,17歲的王春顏因為“不想再過苦日子”而選擇外出打工。起初,他在華縣一家沙發廠工作,後來父親又把他叫回老家的一家水泥廠,當時水泥廠的經營狀況很不樂觀,王春顏到了以後,不僅和同事一起努力幫助廠子扭虧轉盈,還擴建了廠子的規模,“把小廠變成了大廠”。

有了水泥廠的工作經驗後,王春顏決定到西安闖一闖。剛開始王春顏在一家企業當銷售經理,幹了兩年後,決定自己創業。一是多年的工作經歷幫他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二是他也在西安積累了不少人脈和資源。

辦沙發廠、賣水泥、攬工程、開建築公司……經過多年打拼,王春顏在西安建築行業小有名氣,買了房、買了車。然而,正當他事業紅火的時候,2010年底,他卻查出患有肝硬化,繼發肺部真菌感染,那時的他全身浮腫、反復咳血。“醫生跟我愛人説,我活不過三個月,勸我們還是回家休養,等於就是被‘判了死刑’”。

就這樣,被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後,在大城市生活多年的王春顏回到了閆家村。踏入閆家村時,王春顏被眼前的一幕觸動了:和二十多年前離開時相比,家鄉仍然沒能擺脫貧窮。

這場突如其來的重病,以及家鄉的落後,都迫使他對人生有了新的思考。那段日子裏,王春顏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情,“當時以為很快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覺得很後悔,我就想要是能為鄉親們做點什麼,讓大家都能掙到錢,以後就是真的走了,也算沒白來世上一趟”。

“我在西安就算把生意做得再大,命都沒了,要這麼多錢有啥用”,於是王春顏變賣了在西安公司的股份,兜裏揣著幾百萬元,開始尋找帶領全村脫貧的致富路。

金銀花——扶貧路上的致富花

閆家村地處渭北旱腰帶,乾旱少雨、土地貧瘠,是典型的貧困村。老百姓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等為生,靠天吃飯,如果碰上風調雨順,還能打上四五百斤小麥,要是碰上天旱,連種子錢都收不回來。

“我就想要讓大家脫貧致富,必須种經濟作物。”王春顏聽説種植中藥材很掙錢,於是就上網搜“耐旱的中藥材種植”,首先跳出來的便是金銀花。

他看到網上介紹説,這種作物耐旱、耐澇、耐凍,好伺候、收益好,“那時候我連金銀花是啥也不知道,就看到説種這個一畝收入能有兩萬元,”看到這條信息王春顏一下子就興奮了起來,“別説兩萬了,就是少個十倍,一畝能有兩千,和現在比都很好很好了”。要知道,種小麥的話,最好的時候一畝收入也只有五六百塊。

時間不等人。王春顏查資料得知我國金銀花的主産地在山東省平邑縣,於是馬上聯絡了一位老同學去實地考察。但那時王春顏的身體浮腫得厲害,連站立都困難,他讓老同學把麵包車後面的座位改成一張簡易床,鋪上褥子,他躺在上面。因為當時王春顏病情十分嚴重,老同學只好開一會兒停一會兒,就這樣他們一路走走停停。

到了平邑縣後,王春顏沒有選擇去種植金銀花的公司或者合作社,而是直接讓老同學把車開到村裏,在路上隨機問當地村民到底種一畝金銀花能收入多少,“碰上的人差不多都説一萬五六,看來網上説的兩萬不是胡説”。他們在交易市場了解金銀花的價格和銷售情況時,發現收花的比賣花的還多,銷路不用愁。

王春顏花了15000元從山東買了5000棵金銀花苗,回到閆家村後自己先種了12畝。結果3月種下,5月就開了花,短短45天,一畝地就收入900多元,“這比種莊稼強多了”。

更讓王春顏意外的是,他堅持每天用金銀花泡水喝,半年後全身浮腫都消退了,去西安的醫院復查,肝硬化竟然好了。他把自己種的金銀花拿去做藥檢,結果顯示,主要有效藥理成分之一的綠原酸含量是國家標準的四倍多,這説明閆家村非常適合種植金銀花,屬金銀花優生區。

王春顏終於下定決心,要把金銀花帶回閆家村。

(長勢喜人的金銀花新品種 受訪者供圖)

(長勢喜人的金銀花新品種 受訪者供圖)

陽光産業的領跑者

據王春顏介紹,金銀花是清熱解毒的良藥,它甘寒清熱卻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有廣泛的藥用價值,能泡茶、能入藥,最關鍵的是它的生命力頑強,非常耐旱,最適合在黃土垣上種植。正所謂“澇死莊稼旱死草,凍傷石榴曬傷瓜,都不影響金銀花”。

2012年,王春顏被推選為村主任,他開始動員全村人跟他一起種植金銀花。然而,事情的發展並沒有王春顏想象得那麼順利。

“就咱這旱垣上還能長出中藥材?癡心妄想!”“種了一輩子的小麥、玉米,金銀花聽都沒聽過,不敢種。”“金銀花一畝地能賣成千上萬塊?吹牛!當了村幹部,就是想給自己撈點好處。” ……鄉親們對新事物的排斥和懷疑,猶如一面面高墻,擋在了王春顏的面前。

王春顏開始挨家挨戶做工作,一次一次地跑,一遍一遍地説,冷板凳沒少坐,風涼話沒少聽。“農村的事太難幹了,不知道看了多少冷臉,落了多少埋怨。”但王春顏並沒有放棄。

為了獲取大家的信任,他拉上全村黨員幹部,再次去山東、河南等地考察調研,在采收金銀花的田間地頭架上了攝像機,真實記錄當地採花的情況。

回來後,黨員幹部們都&&種上金銀花,村裏還拿出一部分錢,免費給村民放苗。一畝地補貼150元,連補三年,並向他們承諾了最低收購價。不僅不要錢,還要倒貼錢。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底,閆家村金銀花的種植面積終於超過300畝。2015年,金銀花産業逐步實現了規模化種植,王春顏也當選為閆家村黨總支書記。

金銀花成了致富花。2016年閆家村整村脫貧退出,到2018年底,閆家村金銀花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3700畝,全村金銀花和苗木的銷售收入突破1000萬元,村集體收入也達到16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也由2014年的不足3000元增長到2020年底的21000元,金銀花也成了名副其實的“致富花”“幸福花”。

産業規模擴大了,但王春顏還有更長遠的目標。為了打造金銀花産業,他帶領全村幹部和鄉親,在“管”上想辦法,完善産業設施,改善水肥條件,提高金銀花品質;在“銷”上鉚足勁,省內省外跑,線上線下推,村裏的金銀花供不應求;在“效”上做文章,研製金銀花茶,開發金銀花礦泉水,打造金銀花海,提升産業附加值。

如今,閆家村的金銀花開滿了旱垣,形成了一道如畫的生態景觀,而王春顏的金銀花産業夢仍在繼續綻放著。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