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殿良正在為村民測量血壓。(圖片由陳殿良本人提供)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莉莉):淅淅瀝瀝的小雨沿著山西臨汾吉縣南村坡衛生室屋檐流了下來,形成一道不透風的水簾子。
8點剛過,伴隨一陣陣牙痛,75歲的梁月風捂著半邊臉走進了衛生室大門。村醫陳殿良趕忙迎了上去進行檢查,“沒啥大毛病,你這是發炎了,我給你開點藥吃上就行。”
小小衛生室裏,40歲的黨員陳殿良是這裡唯一的醫生,看病、拿藥、針灸、拔火罐樣樣來。他全年無休,24小時開機,隨時出診,這樣一幹就是21年。
帶著父親遺願成為村醫
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南垣村,土地貧瘠,地理位置偏遠。1981年,陳殿良出生在這裡的一個5口之家,在家排行老大。靠著種地的爸媽,操持著一家人的生活。
在農村,很多村民常常“小病拖、大病熬”,陳殿良讀初三那年,他的父親被查出骨癌晚期,無心學習的他準備輟學務農時,遭到了他父親的堅決反對。“我和你媽吃了一輩子沒文化的苦,去學醫吧,畢業後回家幫村裏人看看病,大家再有個頭疼腦熱的就不需要跑10多裏地找大夫了。”
就這樣,帶著父親遺願的陳殿良順利從臨汾衛校畢業,2000年,19歲的他成為村衛生室第一名接受正規培訓的鄉村醫生。
21年,一個人的衛生室
坐落在村口的南村坡村衛生室,木門灰墻,診斷室、觀察室、處置室、藥房一字排開,而在最顯眼的地方挂著一塊“鄉村醫生去向公示牌”,上面寫著:陳殿良,在村。
因在黃河邊而得名的南村坡,僅52戶、152口人。村裏每個人的病歷,陳殿良都清清楚楚,而且熟知每位村民的家庭環境、生活習慣、疾病史。
“2017年前,我是南垣村的村醫,在那個村幹了19年,服務著900多村民,後因為我個人有著急救和處理突發疾病的經驗,鎮衛生院領導將我調到南村坡衛生室,同時兼顧我們村裏景區遊客的醫務工作。”陳殿良説。
不管是南垣村還是南村坡,從19歲到40歲,一個人的衛生室,陳殿良既是醫生又是護士,由於山高路陡的地理環境,為了能儘快趕赴需要看病的村民家中,陳殿良自費購買了摩托車,無論颳風下雨,只要村民有需要,他都會第一時間上門。
每天,奔波在呂梁山間熟悉的村道上,陳殿良不止一次和來往的村民打招呼,這一路,他自己也記不清背壞了多少個藥箱,騎著摩托車摔過多少跤。
堅守初心從醫病到醫人心
村裏人説,現在誰也離不開陳殿良,如此醫術和醫德,讓他在十里八鄉小有名氣,並贏得了“家庭醫生優質服務團隊”、“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表現突出”個人等榮譽稱號。
2018年起,成為南村坡村民簽約家庭醫生的陳殿良更忙了,不僅入戶巡診頻率增加,還要定期給村裏的老人體檢,針對慢性疾病開展隨訪,為村民建立健康檔案。
5年前,村民李有龍得了腦梗塞,雖然住院得到了有效治療,但不能像往常一樣下地勞作的他經常鬱鬱寡歡。為了鼓勵老李能堅持康復訓練,陳殿良只要有時間就陪他聊天,做心理輔導,如今,64歲的李有龍恢復得特別好,走路比年輕人都快。
村民段巧雲身患重度神經末梢炎已有20年,陳殿良和他的家庭醫生團隊每年都要提著檢查設備上門為她做體檢,並對用藥情況、康復鍛鍊和生活方式進行個性化指導。
默默的堅守,讓陳殿良得到了村民們的敬重。一晃21年過去了,村民口中的“小陳醫生”變成了“陳大夫”。村民説,曾有機會去條件更好的縣城醫院工作,但都被陳殿良拒絕了。在村民們心中,他不僅是村醫,更是知心好友,是可靠的家人。
從醫病到醫人心,陳殿良用最樸素的方式,守護著村民的健康,陳殿良説,自己是村醫、志願者、共産黨員。不管哪個身份都在不斷督促自己要好好為大家服務,他的服務,除了村民的頭疼腦熱,還有醫療常識宣傳,他要求自己用最通俗易懂的話語,給全村的男女老少講解健康教育知識,只要村民有需要,他會堅守初心一直為大家服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