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浩傑:生産世界上最薄最寬的不銹鋼 為0.015毫米堅守十年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A-A+

正在“手撕鋼”車間裏工作的段浩傑。

正在“手撕鋼”車間裏工作的段浩傑。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莉莉)10年時間、175個設備難題、452個工藝難題、700多次試驗,0.015×600 mm箔材成功生産。

這一串數據,概括了34歲段浩傑十年的工作經歷。

段浩傑是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軋製工段的段長,也是團隊主要研發人員,當薄如蟬翼、用手就能輕鬆撕開的“手撕鋼”面世時,人們將他與“世界第一”“打破壟斷”“填補國內空白”等這樣的標簽聯絡在一起,也由此開啟了書寫中國精密工業製造的故事。

無米下鍋 開啟研發

段浩傑是地道的山西人。

2011年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太鋼精帶公司成為一名生産人員。那時,“手撕鋼”技術長期被日本、美國等國家壟斷,一片A4紙大小的“手撕鋼”價格為400元。即便價格如此昂貴,國內相關材料需求常常陷入“無米下鍋”的境地。

面對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新興領域迫切需求高精尖基礎材料,2016年,太鋼“手撕鋼”創新研發團隊成立。

但要想造出“手撕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保證鋼質純凈度、産線工藝、控制水平、高等級表面精度、産品性能。這些,都像一座座大山擋在大家面前。

直面行業難點,挑戰棘手問題,這在很多人看來無疑是個燙手的山芋,畢竟在此之前,對於“手撕鋼”的核心技術,國內還從未有任何團隊系統研究過。

可是,作為中國鋼鐵企業裏最有可能軋出0.02毫米“手撕鋼”的企業員工,抱著對“手撕鋼”的思考與探索,段浩傑成為太鋼首批15名研發團隊成員之一,開始了與“手撕鋼”共成長的5年。

重復失敗 挑戰極限

薄如蟬翼,厚度僅為0.02毫米的“手撕鋼”。

薄如蟬翼,厚度僅為0.02毫米的“手撕鋼”。

山西人愛吃麵,捍麵、醒面、和面、切面……在所有的工序中,捍麵最為重要,面的厚薄直接關係著口感和賣相。

造出“手撕鋼”要攻克軋製、退火、高等級表面控制、性能控制4大難點。而在整個過程中,首道工序的軋製是最重要的一環,就像捍麵一樣,把鋼帶由厚變薄,這道技術工藝直接影響著“手撕鋼”的厚度和品質。

作為生産負責人,看著車間裏的2台精密軋機,如何安裝軋輥、如何設置中間距,並讓它“搟制”出又薄又韌的鋼材,成為擺在段浩傑面前最棘手的問題。

“20根軋輥,對應不同的寬度有6種選擇,錐度有5種選擇,每種錐度對應不同的5種錐長,同時又需兼顧不同的凸度選擇。如此多變量的配比,意味著2萬多種可能性。”段浩傑説,在所有複雜的軋製過程中,斷帶則最讓人“崩潰”。

2017年12月10日上午9時,軋機按照預定方案進行0.02毫米穿帶軋製。11點40分,穿帶完成,當軋製生産到100多米時,“啪”一聲巨響,鋼帶瞬間破碎,不同於厚板斷帶一分為二,薄板當時就碎成了粉末。

在段浩傑的辦公室裏,堆放著一摞1米多高的工作筆記,上面記錄著“手撕鋼”的所有研發數據和軋製方法。

就這樣,從0.1毫米到0.05毫米,再到0.03毫米,箔材一天天在變薄。經過711次試驗,攻克175個設備難題、452個工藝難題後,2018年初,一項挑戰極限、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的0.02毫米超薄不銹鋼精密箔材終於研發成功,世界首發。

這種可以用手撕的鋼材一經問世,便打破了民眾對鋼鐵的固有印象,一炮而紅,走紅網絡。

問鼎塔尖 期待未來

其實,沒有人生來就是“學霸”,一路走來,對段浩傑來説,以廠房為家、與數據為伴,是家常便飯。

每天早晨7點,戴著紅色安全帽、穿著藍色工裝的段浩傑會快速走進精帶公司8號車間。在這裡,他度過了人生中壓力最大但也是最輝煌的十年。

採訪時,段浩傑説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字是“韌”。在他看來,“韌”是時間與心力的結合,它不僅有著至柔至剛的彈性智慧,也代表著自己堅持內心的追求,這是他所嚮往的精神。

“我做的事補上了産業鏈‘斷點’,讓‘高價買’變‘平價造’,更解決了‘卡脖子’問題,我很驕傲,這也是我工作的意義。”面對榮譽和讚美,段浩傑説,除了“手撕鋼”,他們研發生産的很多高端不銹鋼産品,已用於筆尖上的筆尖鋼、航空航天領域的碳纖維、港珠澳大橋上等。

沒有一流的技術工人,就沒有一流的製造業。“手撕鋼”的突破,是我國鋼鐵行業深刻轉型、結構優化的一個縮影。

心之所向,行必能至。

2020年9月,段浩傑和團隊成員再次成功批量生産出厚度僅為0.015毫米的“手撕鋼”,打破了此前創造的厚度0.02毫米的“手撕鋼”紀錄。

新産品的誕生為企業創造了更大的經濟效益,為我國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提供了充足底氣和強大自信,在技術攻關、科技創新等技術成果方面,更彰顯了中國製造的硬核實力。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