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用民樂奏響“放牛班的春天”

最美人物 來源:央視網 A-A+

央視網消息:前些天,在湖南醴陵一座叫東富的小鎮裏出了一位“名人”,許多人都守在電視機前等著看關於他們鎮上的一位老人的報道,甚至還有老鄉專程到這位老人的樂坊表示祝賀。

在《七旬老人返鄉授課 讓留守兒童愛上民樂》的新聞節目播出的當晚,“舒尤樂坊”燈火通明,格外熱鬧。經營這家樂坊的老人李舒尤很激動,同時也倍感壓力,他説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作為一名黨員必須要多幹點實事,繼續傳承好民樂。

每到週末,陣陣悠揚的樂曲聲傳來,這對“舒尤樂坊”所在的老街居民來説可一點兒都不陌生。孩子們演奏著《瀏陽河》《紅星照我去戰鬥》等經典樂曲,李舒尤在前面指揮他們用不同樂器進行合奏。

李舒尤今年77歲,他從小就喜愛二胡、竹笛等民族樂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部隊文工團工作的他曾被選送到四川音樂學院進修,學習過三弦、柳琴等樂器。退休前他還擔任過醴陵市花鼓戲劇團團長,可以説和民族音樂打了一輩子交道。

7年前,李舒尤帶著老伴回到老家準備頤養天年,然而回村沒多久,他就發現村裏有不少留守兒童。很多外出務工的家長為了緩解思親之苦,往往會為兒女提供一部智慧手機,但科技是把雙刃劍,許多留守兒童也因此開始沉迷網遊。李舒尤總想著能夠發揮一點餘熱,為這些留守兒童做些什麼,於是他決定在村裏開辦一間樂坊來教孩子們學習民樂。

“我把這些孩子帶好了,那些打工的爸爸媽媽就能安心地在外面打工。”

2015年暑假,李舒尤開始招生授課,因為不收學費,孩子的家長一開始並不看好:免費倒是真的,水平呢?第一批送來學生的家長起初只是把這裡當成了進階版“託兒所”:孩子至少能有個地方待著,有人管,不會亂跑,至於能學成什麼樣,其實無所謂。

出乎意料的是,在李舒尤手把手耐心指導下,最初把簡譜裏的“do、re、mi、fa、sol”讀成“1、2、3、4、5”的孩子們,逐漸學會了完整演奏一首曲目。隨著學員越來越多,他們還組建起了一個60多人的少兒民族樂團,能夠合奏10多種樂器。

10歲的丁潔雯是第一批走進這個免費學習班的學生之一。她學的是三弦,水平提高很快,考了級,在市裏參加比賽獲得了金獎,還被外省一家音樂學院看中,想招錄她去學院附中讀書。

類似的事在“舒尤樂坊”不斷上演。為這些留守兒童的人生提供多一種可能,李舒尤做到了。

去年下半年,他向村裏的小學捐贈了四十把二胡,開辦了一個二胡班,還在旁邊的中學開辦了一個竹笛班,跟他學習民樂的孩子又多了80多人。

每週四下午三點半,李舒尤會準時來到師範小學給孩子們上課。到下午五點,整整一個半小時,77歲的李老師既沒有坐下,也沒有喝過一口水,但他卻樂此不疲,“做到做不動為止”。

在教學方式上,李舒尤因材施教,對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教法。他對孩子們付出了全部的精力,雖忙忙碌碌卻樂在其中,反而感覺不到疲累。

今年春節,一首新譜曲的《鵲娃迎春》,在不足50平方米的“舒尤樂坊”奏響。一位叫鄧旭的父親響應“就地過年”的號召,留在了打工的工地上。他通過手機視頻,驚喜地看到了兒子在老家學習民樂的成果。

當文藝的退休老人碰上“低頭族”的留守兒童,網友説,這是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一屆屆學生中,有的考上了藝術院校,有的已經在不同舞臺上嶄露頭角。伴隨著合奏的樂曲,李舒尤仿佛看到了孩子們越飛越遠、越飛越高。(王若怡)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