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元黨費,老黨員最後的“紅色遺願”

最美人物 來源:央視網 A-A+

央視網消息(通訊員 趙文斌 張雅萌 記者 王汝希):李輝心裏一直惦記著一件事,這件事是他的父親李承富在彌留之際反復交代他的——希望用自己的積蓄交1萬塊錢黨費,這是父親最後的心願。

2021年2月5日,86歲的李承富因病去世。2月24日,李輝將1萬元黨費匯入內蒙古空管分局黨委賬戶,完成了父親的“紅色遺願”。

李承富195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59年8月,他主動要求調往地處偏遠荒漠的內蒙古喔倫哩哈導航臺,成為該導航點首任報務員。1968年,喔倫哩哈導航臺遷至土牧爾臺導航臺,李承富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裡工作,直到1994年退休。

“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好黨員。”與李承富共事過的人總是這樣評價他。

  李承富

“我是黨員,到最艱苦的地方工作是我的本分”

喔倫哩哈導航臺對李承富來説有著重要的意義。

李承富本來可以選擇留在大城市工作,但是他卻來到了華北地區條件最為艱苦的喔倫哩哈導航臺。

“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是組織需要的時候,越應該頂上去,這是一名黨員應盡的本分。”在談到那段歲月的時候,李承富總是這樣對兒子李輝説。

  李承富查看油機

現在,喔倫哩哈這個地名在地圖上已經找不到了,但這個導航臺在整個民航事業的發展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在新中國的民航事業艱難起步之時,北疆只有很少幾條航線通往國外,喔倫哩哈導航臺正是這為數不多航線的重要導航點。

“那時,喔倫哩哈導航臺還沒有通電,臺站配備了柴油發電機,每逢有飛機經過時,父親都會啟動油機供電,用發信機把一封封電報發給飛機,向飛行員提供準確的飛行和氣象資料。”李承富的大兒子李偉回憶。

有一年冬天,一場罕見的暴風雪席捲了草原,臺裏面臨著斷油的窘況,為了保證油機及時供電、設備準時開機,李承富組織臺裏的其他同志突擊搶運汽油。那時,雪大到連牛都不願意往前走,李承富只能走在牛車前面,用自己的雙腳踩雪,為牛車開路。

就這樣一米路、一米路地向前,到最後,牛也走不動了,李承富和戰友們卻愣是輪替著用桶把油背到了機房。

那時,喔倫哩哈是一個只有幾戶人家的小村子,物資匱乏,發電機用的燃料、取暖生活用煤以及糧食、蔬菜等生活用品要分別從三個縣運回。單程100多裏的路程需要李承富和戰友們趕著吱吱作響的牛車,從日出走到日落才能走完。

李承富剛到臺裏工作時,面對茫茫草原戈壁,他經常找不到方向。有一次去縣城為同事們領工資,在返回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李承富迷路了。當時那一片山區曾有狼出沒,孤身一人的他強撐著膽子,邊走邊觀察四週,憑記憶摸索著往回走,回到臺裏已是夜裏十二點多了。

“他就是一顆‘釘子’”

類似這樣的經歷在工作中時有發生,但李承富克服了一切困難,適應了當地的生活,還把日子越過越好。

為了改善臺站的生産生活條件,李承富帶領同事在荒漠中開墾農田二十多畝、養羊五十余只。

在許多人的印象裏,李承富就是一顆“釘子”。

  李承富檢查無線電設備

1968年喔倫哩哈導航臺搬遷至土牧爾臺鎮,更名為土牧爾臺導航臺。1971年,當得知土牧爾臺導航臺缺人時,李承富毅然申請調回導航臺。再回導航臺,他如饑似渴,全身心撲到工作上,努力鑽研設備維護保養技術,對臺裏設備運行中出現的故障及時檢修,設備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狀態。“當時設備用的電子管等器件比較金貴,在土牧爾臺鎮買不到。遇有設備故障時,我父親只能騎上車到100多裏外的集寧市買,有時候缺貨,得跑好幾趟才能買上,值完班的休息時間全用在買器件的路上了。”李承富的兒子回憶。

1980年,一部分臺站員工退休,只剩下兩名員工,李承富開始長期兼任油機員和無線電機務員。幾十年來,他這顆“釘子”發出了“永不消逝的電波”。

“退休了,黨員身份不能退休”

已經快到退休年齡的李承富,卻又增添了一項新的工作內容,培養下一代新人,為民航事業的騰飛增磚添瓦。

退休後,李承富也時刻關心著分局的發展,在臺站建設和發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李承富勤勤懇懇的精神,已經深深融入進了這座導航臺。建臺以來,沒有發生任何人為原因造成的差錯和設備故障。

“我還記得入黨宣誓時,激動、緊張地手心冒汗,生怕念錯一個字。當時心裏就下決心,一定要對得起組織的信任和栽培,對得起胸前的這枚黨徽。”李承富生前回憶入黨時的情形。

  李承富榮譽

光陰荏苒,李承富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入黨誓詞,踐行了黨員的初心使命。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