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
央視網消息(記者張恪忞):“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瞄準生命健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當前,在疫情全球肆虐、供應鏈和産業鏈加速重構的大背景下,我國生物醫藥産業發展面臨一些棘手問題,亟待從政策機制上予以解決。為此,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將重點圍繞如何創新制度機制,驅動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議案。
李燕分析認為,當前我國生物醫藥産業處於“大而不強”的現狀,存在著基礎研究和轉化研究創新乏力、關鍵儀器設備缺失、臨床研究資源不足等三大短板。一是在創新研究上,缺乏有轉化意義的新機制、新靶點。二是在生物制藥鏈條上的高端研發和産業化所需要的關鍵儀器、設備、耗材等,目前進口品牌仍佔據主導地位,我們嚴重依賴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一旦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我們將面臨巨大産業風險。三是在臨床研究上,雖然近年來相關部門和各大醫院都加快了臨床研究中心建設,但總體數量和質量都有待提高。
李燕建議,要結合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規劃,利用好戰略機遇期,把握好時間窗口,加強生物醫藥産業頂層設計,加大高層級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培育行業龍頭,推動産業升級,早日建設醫藥強國。
一是儘快出臺綜合性産業扶持政策。加大産業政策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打通新藥立項、審批、生産、使用全部環節,促進發改、工信、科技、財政、藥監、醫保、衛健等部門聯動,出臺綜合政策,引導企業想創新、真創新,快速實現創新産品市場價值,形成創新的良性循環。
二是打破“瓶頸”,加快審評審批流程。新的藥品管理法採取了一系列提升醫藥創新的舉措,但相較于國際先進,以及進口藥與國産創新藥的審評時長,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建議持續進行制度創新,優化流程,不斷提高審評審批效率,把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以滿足患者急需。
三是加大重點設備、物料國産化扶持力度。為規避未來産業競爭風險,建議國家要前瞻性佈局,大力推動短板技術突破和首臺套設備發展,打造一批掌握生物醫藥前沿技術的原材料生産企業和設備、儀器製造公司,做好“強鏈”“延鏈”“補鏈”,建立良好的産業生態系統。鼓勵生物産品研發和生産企業進行國産替代,重點推動生物産品生産用培養基、層析介質等高附加值物料的國産化。同時出臺相關政策和具體指導原則,對已採用進口物料和設備的在研和上市産品進行國産物料替換時,從國家層面給予法規、政策上的支持,保證其高效、快速地實現國産化替代,增強我國生物醫藥産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李燕表示,今年是國家“十四五”開局之年,齊魯制藥作為實體經濟企業,今年將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計劃固定資産投資仍將超過30億元,科技研發投入增幅超20%。不斷加強科研攻關,加快在研的多腫瘤適應證、乙肝治療等重大疾病新藥上市速度,及時滿足人民群眾對新劑型、新療法藥物和對藥品安全性、順應性和療效的需求,為推動我國醫藥産業從跟跑、並跑到領跑國際的目標做出貢獻。(校對 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