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霍筠霞):下午三點,記者撥通劉桂珍的電話,她忙得還沒顧上吃午飯。57歲的她,人稱“拼命三娘”。“可能我這人幹什麼都急吧,就是不吃飯也要幹好。”劉桂珍笑了笑。
人這一生挑好一副擔子已經不易,她卻身兼五職,瘦弱的身體讓人心疼。在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峪口鄉段家灣村,劉桂珍任村醫42年、婦聯幹部42年、代課教師29年、村黨支部書記24年、2003年兼任村主任至今。幾副擔子哪個都不輕。
40多年的持續奮鬥付出,換來了如今村民們的好日子。2018年,段家灣村的貧困戶全部脫貧。40年如一日,村民説,劉桂珍就像“堅守在陣地上的士兵”。
7個村的村醫 40多年免費看病
當年,劉桂珍把村醫的擔子扛上肩,只因為父親説過的一句話。劉桂珍的父親是段家灣村的老村支書。
段家灣村子位於代縣南山深處、峪河上遊,全村總戶數69戶11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9戶92人。村民看病買藥要走幾十里山路,身邊確實需要個醫生。
“全村就你一個高中生,你不幹,誰幹?”1978年,高中剛畢業的劉桂珍正是因為父親這句話放棄了近在眼前的大學夢,接受了系統的村醫培訓學習。學成後,她回到村裏當起了村醫,打針輸液,隨叫隨到。“最遠的講堂村,來回得走12公里路。”劉桂珍説天黑後如果有人要看病,是必須要去的。40多年來,她成了遠近7個村的村醫,常常從清晨忙到半夜。不管是村內村外,出診費、注射費她都分文不收。
不僅免費為百姓看病送藥,還免費為村民繳納農村醫療保險。村民李狗小,兒女不在身邊,劉桂珍堅持為他一年輸液兩次,已堅持了好幾年。2007年,村民陳智良得了一場重病,住院花去3萬多元,出院時才知道劉桂珍已為他辦理了合作醫療,醫療費用報銷了1萬多元。至今,劉桂珍仍然為14名村民墊付醫保費用2100元。
40多年來,在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路上,劉桂珍不停地轉換著角色,但腳步從沒放慢過。
幾個孩子的老師 堅持代課29年
劉桂珍的第二副擔子也是因為爸爸的那句話挑起來的。1988年,段家灣村貧窮落後,生活條件差,教師工資不高,城裏的教師誰都不願意到這個窮地方來,一個個來了又去,眼看十幾個小學生就要失學了。村委會給她做工作,讓她暫時為學生代課,等待新老師的到來。為了孩子,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當她面對十幾副天真的面孔時,暗暗發誓:一定要讓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一定不能讓他們失學。1996 年,由於學校修建校舍,學校暫停上課。為了不影響孩子上了,她把自己的家裏當作課堂,把所有能用的用具都用上,桌子、床、縫紉機板,還弄了一塊簡易的黑板。就這樣,劉桂珍帶著孩子們堅持上完了一個學期的課程。新學期開始,新校舍也蓋起來了,可仍然沒有正式老師來,她就一直以代課教師的身份教孩子,一幹就是29年。
為了上課、看病兩不誤,劉桂珍還利用課餘時間給患者看病,有時還把教室當成醫務室給患者輸液。劉桂珍記得,一次在教室邊上課邊給病人輸液,冬天的椅子很涼,但孩子們把自己的椅墊讓給了窗邊的病人,這個舉動讓劉桂珍既欣慰又感動。
2017年下半年,村小學合併到鄉鎮中心校,劉桂珍才卸下了代課教師的擔子。
一輩子的堅守 帶領村民剜窮根
1996年,劉桂珍的老父親因身體原因辭去了村黨支部書記職務後,組織上推薦了劉桂珍,全票通過後,她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和全村百姓調整産業結構,發展育苗産業,壯大集體經濟。2003年又兼任了村主任。幾副擔子一肩挑,帶領村民剜窮根。
山大溝深,土壤貧瘠。2011年,為了增加村民收入,劉桂珍&&在村裏搞苗木種植,帶領村民發展育苗産業,樹苗種植面積曾達80余畝,村民收入翻了一番。村民們説:“有劉桂珍在,我們就不擔心。”
2012年段家灣村啟動第二次搬遷,為了帶動村民積極性,劉桂珍率先拿出辛辛苦苦積攢的8萬元,又借了4萬元,購入縣城移民小區樓房一套。由於放不下村裏的工作和鄉親們,她一直沒有到縣城居住,樓房至今已空了8年。在劉桂珍的帶動下,段家灣村13戶村民也積極響應縣裏號召,先後在移民小區購買住宅。
現在,村裏常住人口有20多人,劉桂珍説她會堅守到最後。時間長了,有人問劉桂珍,給這麼多人墊醫藥費,你有錢嗎?劉桂珍説:“人活著,錢多能過,錢少也可以過得去,雖然沒有那麼多錢,但是能出多少出多少。”
“沒啥,值得。”劉桂珍用四個字把40多年的辛勞一帶而過。她説:“如果永遠都是一個人好了不去管別人,那有些事情就沒人做,也做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