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康彥龍):“我沒有想到一名大山深處的普通教師能獲得如此高的榮譽,這既是對我工作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9月4日,正在佈置開學典禮會場的丁海燕接到消息,自己獲評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這一突如其來的驚喜讓她激動不已。
當天,教育部公佈了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丁海燕名列其中,成為陜西唯一獲此殊榮的老師。面對榮譽,丁海燕説,我只是做了一名人民教師應該做的事。
(丁海燕老師。來源:旬邑廣播電視臺)
53歲的丁海燕是陜西旬邑縣馬欄齊心九年制寄宿學校一名農村教師。從村小到鄉鎮中心小學,從代課教師到學生的“知心媽媽”,三十多年來,丁海燕以校為家、紮根山區,在身患纖維瘤的情況下,把一批批學生送出大山。
“我認為一個好老師,既要有淵博的知識,更要愛崗敬業,如果只愛崗不敬業,那就是一個不完美的老師。”愛崗敬業,一直是丁海燕對自己的要求。
愛是最好的教育
1986年,19歲的丁海燕成為家鄉金盆村小學的一名代課教師,從此她便與教師這個職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丁海燕看來,想讓學生成為什麼樣的人,老師就要先做什麼樣的人。剛走上崗位,她就和自己“約法三章”:學校交給的任務,必須無條件完成;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告誡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
丁海燕老師在給學生洗臉(受訪者供圖)
愛是最好的教育。從教30多年,丁海燕幾乎一直吃住在學校,孩子們從丁海燕身上看不到老師的架子。在學生們眼中,丁海燕是老師,更像“媽媽”。馬欄山區的冬天特別寒冷,為了讓學生按時上學,每天下午放學前,她都會鼓勵學生按時到校:“説好了,老師明天會把火爐生得旺旺的等你們,要是誰鞋濕了,老師給你們烤幹,要是誰手凍疼了,老師就給你們焐暖和……”她還買來小零食、文具等作為獎勵。
就這樣,年復一年,丁海燕“哄”來了一茬又一茬學生,又把他們一個個送走。冬天,她會帶學生上山撿樹枝,生爐子取暖;課間,她會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搶打掃衛生……學校實行寄宿制後,她課餘經常到學生宿舍指導孩子們整理內務,教他們如何和同學友好相處。
正是由於“丁媽媽”這樣一種關愛,一些學生畢業後,仍與她保持著密切的聯絡。每年的母親節,“丁媽媽”總會收到學生們的祝福,他們會特意挑選“丁媽媽”喜歡的紅色紙做信紙,也會在信末寫上:“您的孩子”。
丁海燕老師和學生聊天(受訪者供圖)
愛是需要能力的。走上工作崗位後,丁海燕從未放棄學習,認識到自己的學歷差距後,她開始自學教育教學理論,還報名參加了師範學校的函授學習,家裏的鍋臺上、案板邊都夾著書。多年來,丁海燕所帶學科成績在縣級質量監測中都是名列前茅。
1999年以來,她所任教的村子考入大專及本科院校的學生有40余人,成為全縣走出大學生最多的村子,改寫了多年來該村從未走出過大學生的歷史。
“和學生在一起是最快樂的事”
“往前看是希望,往後看是美好的回憶。”多年來,丁海燕一直在教學工作第一線,和學生們在一起。她説,人生最充實、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和學生們在一起。
常年的辛勤工作和艱苦生活,丁海燕積勞成疾。2003年,她胳膊疼得抬不起來,去醫院一查,患了嚴重的雙側乳腺增生,從此藥再也沒斷過。同事們説,丁海燕就是累出的病。2004年,她的雙側乳腺增生已轉為纖維瘤,並伴有血壓下降等多種並發癥。
家裏人説丁海燕是個教書狂。只要和學生在一起,她就忘記了所有的病痛和不舒心。她經常説:“我苦點累點沒有啥,但不能誤了孩子!”
丁海燕老師在家訪(受訪者供圖)
時隔多年,她還記得2004年底那個下雪的清晨,平時調皮搗蛋的學生李志龍突然拉著滿滿一車幹柴出現在她面前,小臉蛋凍得通紅。原來,聽説要下雪了,他看老師的柴不多了,怕天冷她燒爐子沒柴,就和媽媽去撿了一車柴,一大早送過來,因為“老師説我們要互相幫助”。
住在丁海燕隔壁的同事高利利説:“丁老師是一位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的人,她最大愛好是讀書。記得剛參加工作那會兒,馬欄條件非常艱苦,我常常抱怨生活乏味。丁老師精選了幾本書給我,説閒下來讀讀就不覺得苦悶了。”
“一個也不能落下”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馬欄山區是革命老區,那些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始終是丁海燕重點關注的對象。
2012年,班上轉來了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小崔。由於父母是殘障人士,孩子的性格有些孤僻,經常搞些小破壞,與同學摩擦不斷,令人頭疼。為讓他儘快融入班級,丁海燕想方設法地教他怎樣與同學相處。
有一次學校訂校服,其他孩子都很興奮,唯獨小崔面無表情,一言不發。丁海燕明白孩子的心思,低聲對他説:“安心學習,校服我來買。”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小崔漸漸變得開朗、懂事起來,經常主動幫老師倒垃圾,幫小同學端水、掃地,回家也能幹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了。
丁海燕老師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受訪者供圖)
丁海燕常説,學校和班級是一個集體,要讓孩子們手拉手一起進步一起成長,不能落下任何一個。
她所在的地方,有好幾個民族共同居住,以漢族和回族居多,丁海燕經常利用工作和家訪的機會,給大家講述民族團結、和諧穩定的重要性,默默做了許多增近民族感情、維護團結穩定的事。
近兩年,因身體原因,丁海燕轉型做了體育教師。開始不會教,她就對著教學視頻一遍遍地學,趁著週末在操場一次次地練,等學會練熟了再教給孩子們。備一節體育課她常常要花兩三天時間。在學校校長張平看來,丁海燕的體育課,比專業老師教得還好。
三十多年來,丁海燕辛勤耕耘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她説:“我喜歡孩子們叫我老師,更喜歡他們叫我夥伴。在這些小夥伴當中,我感到快樂、充實和自信。”(校對: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