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9集團軍某旅某連為官兵營造良好學習環境——
“興趣夜校”助力充電強能
■王昭岳 賴宏承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海 洋
官兵在“興趣夜校”學習修理工具使用方法。石少晗攝
“漏電保護器是用於低壓電路的電氣安全保護裝置,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仲春夜晚,第79集團軍某旅某連學習室內,官兵認真聆聽戰友關於電工電器知識的授課講解。
“這裡的學習氛圍真濃厚。”看到這一幕,記者感嘆。
“這是連隊開辦的‘興趣夜校’,大家學習的大都是日常生活和訓練中能夠用到的知識。”該連指導員張彪説,過去,一到休息時間,不少官兵在宿舍內閒聊天、打電話,有的沉浸於“一機一世界”,參與集體娛樂活動的積極性也不高。為了讓大家合理利用休息時間,他也想過不少辦法。
一次,連隊體能訓練結束後組織放鬆,衞生員集訓歸來的戰士朱宸皓自告奮勇,為大家講解了腿部放鬆的穴位按壓方法。官兵反映效果特別好,希望這樣的講解能再多些。
“連隊很多戰士都有一技之長,如果引導利用好,既能讓個人特長得到發揮,也能幫助戰友補足專業短板,充實‘技能包’。”經張指導員提議,連隊黨支部研究決定開辦“興趣夜校”,每週抽出兩個小時,發動“五小工”等有特長的戰士上臺講解專業知識,傳授相關技能,鼓勵感興趣的官兵參加學習。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興趣夜校”開辦以來,官兵參加學習活動的熱情持續高漲。
戰士曹達森入伍前就想學攝影攝像,在“興趣夜校”聽了戰友對相關知識的講解後,拍攝能力提高很快。前不久,他為退役老兵和下連新兵各製作了一期視頻,播放後很受大家歡迎……
在夜校濃厚學習氛圍的熏陶下,官兵對鑽研新裝備、攻關新戰法、搞技術革新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記者翻開“興趣夜校”學習計劃表看到,裏面的課程不僅有電路電工知識、電腦軟體使用,還有訓練技巧方法,既有理論課,也有實操演示課,授課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
“興趣夜校”的出發點雖好,但是否會擠佔官兵休息時間呢?
“對於活動開展,我們並不做硬性要求,全是官兵自願參與。在學習時長上,我們充分尊重官兵意見,每週抽兩天時間各安排1個小時。”張指導員説。
交談中,剛剛下哨歸來的戰士喬子鑫正急匆匆走向學習室。“夜校學習並不會感到勞累,反而覺得能更好地放鬆身心。與其在虛擬世界中消磨時間,不如為自己多充充電。”他坦言,想通過夜校豐富多彩的課程學習,成為一名技能“多面手”。
每週兩個小時,到底能學到多少?
“僅就單次學習時長來説,學會並掌握某一項技能確實有些難,但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官兵也會在課後相互交流學習。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相較於每次學有所成,能引導官兵培養熱愛學習、勤於思考的習慣,更顯難能可貴。這也是我們堅持開辦‘興趣夜校’的初衷。”張指導員這樣説。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連隊官兵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提高,也為連隊戰鬥力建設帶來新變化:參加戰時政治工作演訓,下士付文乾正是憑藉剛學會的攝影攝像技術,很快完成了“戰場取證”任務;一次訓練中,某型裝備電瓶發生故障,上等兵閆偉康和幾名戰友運用在夜校學習的裝備維修技能,順利排除故障,並採集了該型裝備在嚴寒條件下的作戰數據……張指導員感慨,“興趣夜校”的育人強能效應正在不斷顯現。
下一步,該連黨支部將趁熱打鐵,鼓勵官兵組建更多興趣小組和技能小組,同時申請購買相關教學書籍和器材,完善圖書室、學習室設施,並嘗試邀請不同連隊、不同專業官兵前來授課,讓大家在交流碰撞中學有所獲、學以致用,不斷為連隊戰鬥力建設賦能。
微議錄
學習力就是戰鬥力
■第79集團軍某旅某連指導員 張 彪
以前,我曾聽一名戰士這樣説:“比起讀書學習,我寧願去跑一個五公里。”如今,這名戰士告訴我,學習讓他知曉了更多知識和道理,學會了觀察和思考,嘗到了甜頭。經過這段時間的實踐,我也更加堅信:一個單位想要生機勃勃、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深度學習。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古往今來,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必然是一支注重學習、善於學習的軍隊。實踐也告訴我們,學習力就是戰鬥力,越是善於學習的軍隊,越能掌握戰場主動權。更何況,當前時代飛速發展和部隊使命任務拓展,對官兵的知識水平、能力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加緊讀書學習、提高本領素質顯得尤為迫切。因此,軍營既要有訓練場上的隆隆炮火聲,也要有課堂上的瑯瑯讀書聲。
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慢慢養成。就像種糧食,雖不會立刻開花結果,但只要把種子埋進土壤,悉心澆灌打理,終有一天嫩芽會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基於這個理念,連隊通過搭建平臺開辦“興趣夜校”,一方面讓戰士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引導大家認識併發揮自己的特長,學以致用、交流互促,更好地提升練兵備戰質效。我想,這既是基層單位帶兵育人的職責所在,也是推動學習型軍營建設的應有之義。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