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糧草官”的本領恐慌
■富有祥 解放軍報記者 賴瑜鴻
“職能使命任務的轉變,呼喚能力之變、理念之變,這要求我們立起向戰為戰鮮明導向,強化研戰謀戰責任,練出聯合保障的硬功夫。”近日,在聯勤保障部隊某旅一次任務分析會上,該旅詹參謀在發言中説道。
作為戰役學專業的碩士畢業生,詹參謀有個習慣:每次演訓活動之後,他都會把部隊行動中暴露的短板和遺憾記錄在冊,以便日後系統總結經驗教訓。
詹參謀以前認為,當好“糧草官”保持一種“補位”的心態、“補臺”的狀態,把部隊所需的物資器材按要求保障到位就行了。近年來,隨着聯戰聯訓聯保走深走實,他和旅裏的戰友從保障“幕後”走向練兵“前沿”,面對新任務新使命,愈發感到能力更新不快、技能積累不足……
這種能力恐慌,源於備戰打仗工作的加速推進——
那一年,該旅編入聯合作戰體系,同時擔負多個方向聯勤機動、支援保障任務,加之新裝備迭代更換、新大綱試行驗證、新域新質保障力量融合發展,一道道難關橫亙眼前,每名官兵都感到重任在肩。
“保障對象從單一到多元、保障行動由平面到立體、保障點位由分散到集中等多種轉變,是一項囊括思維理念更新、能力素質升級、戰法運用創新等多環節多維度的系統工程。”該旅領導介紹説,從頭腦風暴到破解難題,新型“糧草官”闖開了能力升級之路。
他們根據使命任務實際和聯勤保障“堵點”“卡點”,梳理出10余個重難點攻研課題,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詹參謀作為多次執行保障任務的骨幹,&&挑起破解難題的大梁。
翻看他們擬訂的攻研課題,記者看到,既有新裝備的效能開發,也有強化保障行動調控的針對性研究,還有依託演訓平臺提升參謀軍官能力素質的具體措施,他們深入各專業保障模塊,針對聯勤機動支援保障中的矛盾困難,集中一線官兵智慧,共同分析研究對策。
這樣一組數據體現能力升級:以執行某任務為起點,近年來該旅研究形成40余項成果,推出一系列戰法、訓法、保法,在多樣化後勤保障中發揮重要作用。
走開聯勤指揮員的轉型之路
——聯勤保障部隊某旅提升指揮能力建設新聞觀察
■昝 旺 富有祥 解放軍報記者 賴瑜鴻
某聯勤保障旅圍繞物資立體投送開展針對性訓練。黃湘全攝
2016年9月13日,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大會在京舉行,習主席向聯勤保障部隊授予軍旗並致訓詞。
伴隨聯勤保障部隊成立,聯勤保障旅應運而生。新編制體制下,聯勤保障旅實現了力量結構、人員編成、裝備編配、要素編組的重塑與跨越。練兵場上,聯勤保障旅頻頻亮相,邁出堅實步伐。
不同於傳統作戰旅,聯勤保障部隊某旅按照“多能靈活、精幹高效”的要求常態化離散配置,旅機關主要任務是作戰保障中的指揮控制能力建設,真正實現“為戰而建”。
從“單打獨鬥”的應急保障到“全域聯動”的聯勤保障,新的使命任務對聯勤保障旅指揮機構提出了全新的備戰強能要求。
近年來,該旅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用改革創新精神不斷破解聯合保障指揮能力建設難題,走開了一條“思維革命—能力提升—戰法創新”的三位一體轉型之路。
思維破繭——
從“經驗依賴”到“數據賦能”,認知迭代刻不容緩
“在旅機關的日子,不怕點燈熬油,怕的是思維滯後,更怕上了戰場掉鏈子。”
從某部調任到聯勤保障旅,該旅軍事組李副組長還未到戰位就感受到來自“戰場”的緊張感——人還沒到位,他已經接到了幾波參訓通知,隨之而來的是“能力欠缺和經驗不足”的本領恐慌感。
回憶任職之初,總是繞不開幾次“走麥城”。
一次,旅隊受命參加跨區聯合實兵演習,各軍兵種部隊車輛裝備數據統計算法已更新,而旅裏沿用的卻是老辦法、老經驗,導致數據結果不統一,最終,裝備投送時間超出預定時間。
無獨有偶,那次實兵演習,導調組對該旅某保障模塊,下達“近半數兵力遇襲犧牲”的臨機導調課目,政治工作席掌握情況後,面對如此規模的“犧牲”數字慌了神:戰時撫恤優待工作如何組織?兵力補充如何落實?軍心士氣如何提振?
因預案想定不充分,該課目的處置應對被當場判定為:不合格。
接連的“挫折”,如同一塊塊巨石,重重地壓在旅機關人員的心頭,驅使他們從頭腦深處起底和反思。
“聯合作戰大背景下,聯合保障組織協調難、反應要求快、保障規模大、特殊需求多,對我們作戰保障中的指揮控制能力提出嚴峻考驗。”該旅領導坦言,“要解決新問題,就不能單純依賴經驗、照搬以往做法。”
“從‘經驗依賴’到‘數據賦能’,認知迭代刻不容緩。作戰數據承載着籌劃、決策、控制等方面大量信息,是實現‘保得好’的基礎。”痛定思痛,對該旅來説,統計、採集、更新、完善數據,用大數據説話、用大數據決策、用大數據保障,成為擺在面前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一石激起千層浪。該旅從打通“數據動脈”破題,梳理匯總典型保障行動和通用數據採集、計算方法,與保障對象、保障依託單位進行逐一校準,實現數據信息實時融合,聯合響應速度大大提升。
針對戰時政治工作的新要求,他們劃分不同階段,按不同數量規模,細化特情處置流程,明確處理權限,將特情處置案例庫豐富拓展至160余項,政治工作質效得到優化。
“未來聯合保障帶來的挑戰是全方位的,我們思維更新的步伐不能停下,否則,‘保得好’就成了空談。”該旅領導告訴記者,戰場上“先到位、後收場、全程用”的職能定位,決定了他們必須強化“思想比行動先到戰場”的理念。
這些年,該旅想打仗之所需、急部隊之所急,結合實際動態調整旅機關和抽組單位“建、用、訓、管”具體職責,不斷完善齊抓共管、共育共建的運行機制,深入對接保障對象、掌握保障需求、科學抽組模塊,做到能分能合、視情用兵、靈活拆組,常態化組織專業強訓、能力精訓和協同聯訓,實戰實保能力得到加強。
淬火強能——
每一仗都是歷練的機會,迎難而上才能把“鐵拳”攥得更緊、打得更有力
新春伊始,該旅指揮訓練作業室燈火通明、一片繁忙。首長機關指揮作業訓練如火如荼,各專業保障席位圍繞典型保障行動按照預案開展流程推演、行動協同。
“油料保障行動,突發情況下備用手段不夠……”綜合計劃席結合歷年聯合演習負面問題清單,對保障行動推演過程進行講評。
火藥味十足的講評,成了指揮流程推演最緊張的環節,旨在幫助崗位調整後的相關業務參謀軍官快速轉換角色,填補保障行動設計籌劃上的漏洞。
那次推演結束後,參訓人員都捏着一把汗:“指揮作業壓力大、挑戰大,收穫也挺大……”從保障籌劃設計到調控部隊行動,從瞬時響應的機制到應對臨機情況的招法,大到方案擬制、小到隨車工具,他們力爭做到精準細緻,有效保障行動“平戰”順暢轉換。
“深刻認識一線保障行動的複雜性,找準自身的差距不足,才能練強機動支援保障的‘中樞神經’。”該旅領導説,一批批“中軍帳”成員在實戰化訓練中拔節生長,保障行動指揮調度能力不斷提升。
近年來,從雪域高原到東海之濱,該旅融入體系練兵大平臺,在一次次破解保障難題中謀戰法、補短板、求突破。
——為解決高原保障時效性問題,他們整合專業資源、精準調度保障,創新採取“定點派駐+巡迴式保障”的保障方式,實現保障點位全覆蓋、保障行動全周期。
——着眼任務急需物資快速高效調撥,推開在預定地域倉庫預儲各類物資,完善一線自主協同保障、清單式保障等保障樣式,確保在支援保障中能夠就近就便快速保障。
——定期組織指揮所研戰研訓,各席位各專業領域人員圍繞保障行動指揮控制問題召開“諸葛亮會”,談體會、研對策。
深夜,推開軍事組賈參謀的辦公室,只見鍵盤敲擊聲細碎如雨,桌上折角的文獻書籍畫滿紅線、紅圈……
面對力量類型多元、組訓難題多樣、保障需求多類等複雜問題,賈參謀和戰友們正逐個抽絲剝繭、攻關研究,為接下來的年度駐訓任務和聯演聯訓做好各項準備。
“戰場保障是‘大考卷’,我們是‘答題人’。”賈參謀這個比喻一語中的,在練強指揮控制能力這條路上,必須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砥礪前行,每一仗都是歷練的機會,迎難而上才能把“鐵拳”攥得更緊、打得更有力。
戰法創新——
練兵備戰永遠是進行時,解決了舊問題,還要準備應對新問題
無人機在飛手操控下起飛,陸續為前線部隊投送補給和彈藥;智慧無人車前出開展戰場消殺,返程時搭載傷員完成後送任務……
今年以來,該旅各專業分隊正在完成一項“統一任務”:組織觀看去年的保障任務錄像,復盤總結薄弱環節,針對性開展專攻精練。
隨着戰場節奏越來越快、點位部署越來越分散,傳統車送模式在時效性上存在短板,迫切需要向科技要保障力,助推戰場保障能力水漲船高。
該旅依託無人機、無人車等裝備創新“直送式”“蛙跳式”“混合式”等無人化運輸戰法保法,在無人運輸投送等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此外,他們引進遠程會診系統、兵棋推演系統等,以更先進的科技成果支撐戰場保障,推動保障力建設向質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轉變。
“練兵備戰永遠是進行時,解決了舊問題,還要準備應對新問題。”該旅軍事組石組長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去年,檢查部隊演訓物資裝載情況時,他發現部隊運輸投送能力提升了,但物資裝載效率下降了,部分模塊還存在裝載運力不夠的問題。深入調查得知,無人化裝備的運載,不僅受物資體積大小影響,還有運輸條件限制等問題。
綜合分析利弊,石組長率先提出在“預”上做文章——
通過對物資的精準分類,在受領保障任務後,先期運輸部分通用類、消耗類物資器材,骨幹裝備和物資器材隨隊機動。這個創新舉措,得到該旅黨委和基層分隊的一致認可。
後來經過深化拓展,該旅黨委研究提出“預判態勢、預置資源、預聯機制、預應決策”四位一體機動支援保障戰法,並結合實兵演練和課題研究不斷創新發展。
前不久,該旅依託某訓練基地開展專業保障行動訓練,某分隊接到前送急需血漿的指令後,從距離最近的站點發出一線救護所所需血漿,通過無人機挂載,快速飛向目標地域,有效提升了戰場保障效率。
銳視點
“1+1>2”的融合力從哪來
■孫 毅
從某種意義上講,打仗就是打保障。戰爭的天平從不眷顧保障乏力者。歷史反復印證:保障力即戰鬥力,保障鏈即生命鏈。
聯勤保障旅作為聯勤支援保障的拳頭力量、聯合作戰體系的重要編成,從破除“大陸軍”體制下後勤保障碎片化的問題積弊,到聚力攻研智慧化戰爭保障新範式的時代課題,走過了不平凡的奮鬥歷程,積累了模塊化編組、積木式組合應用的經驗,探索了以聯合之思破保障之局、用體系之力鑄勝戰之基的謀戰理念,也深刻認識到聯戰聯保的核心難點。在戰爭形態加速向智慧化、無人化演進的今天,必須實現“保障力疊加戰鬥力”的飛躍,才能真正鍛造出聯合製勝的保障勁旅。
在“聯”上求深化。當前保障行動仍存在“聯而不合”“合而不融”現象,制約聯勤建設高質量發展。唯有在思維、體系、力量、行動等維度實現“深層次聯合”,做到保障行動緊貼作戰行動和進程,才能讓新時代聯勤保障體系擁有“1+1>2”的融合力。
在“合”上求拓展。聯勤保障旅的作戰體系,涵蓋現役力量、預備力量和動員力量,保障能力的提升,不是保障要素的簡單疊加,需要建立跨軍種、跨領域的一體化保障網絡,軍事物流鏈、運輸投送鏈、衛勤戰救鏈在要素聚合、流程耦合、效能融合上實現躍升,鍛造出具有整體優勢的保障體系。
在“能”上求突破。走精兵聯合效能之路,要求我們通過先進科技手段強能,將各保障要素熔鑄成為“智慧有機體”,打造未來無人、智慧融合共生的保障能力,具備實戰環境下進行力量跨越投送、物資多域聯調儲運的能力,讓聯勤保障真正成為助推戰鬥力的“能量樞紐”,為打贏未來戰爭提供堅實支撐。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