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爆“兩彈”的“神威大隊”:年輕飛行人員拔節成長

來源: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23日 15:33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23日 15:33
原標題: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年輕飛行人員群體——列陣長空展雄姿(強軍路上)
正在加載

  圖①:轟—6K翱翔藍天。楊田星宇攝 圖②:訓練結束後,飛行員交流訓練心得。朱姜海攝 圖③:飛行員正在登機。龍小康攝

  今年4月22日,是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神威大隊”授稱28週年的日子。這一天,該團邀請“神威大隊”授稱後第二任大隊長丁德余、原領航員楊冬華回到營區,與青年官兵們一起,共話使命擔當。

  “高速飛行中,我在雲層露出的一道縫隙裏捕捉到了突然閃現的目標,迅速對準、投下炸彈。返航時,無線電波裏傳來指揮員清晰的聲音:命中目標!”説起28年前的那場重大演習,58歲的楊冬華依然記憶猶新。

  2023年“金飛鏢”競賽考核,90後機長魏星率領機組在演習中成功命中高難度目標。“當聽到‘命中目標’的那一刻,如釋重負。‘神威’的榮譽不是過去時,而是進行時,需要我們年輕一代不斷傳承發揚、挑戰極限。”魏星的講述,讓在場官兵們深受觸動。

  “命中目標!”任務不同、主角不同,無線電波傳來的同一句肯定,詮釋著該團一代代官兵的共同追求。長空之上,這支英雄團隊整齊列陣,承載著使命與夢想接續奮飛。

  賡續勝戰傳統,築牢鐵心向黨的忠誠本色

  “那一年重大演習,參演機組一舉擊沉‘敵艦’兩艘,創造了超氣象條件下一次命中目標等3項紀錄,大隊被空軍授予‘神威大隊’榮譽稱號。”在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一大隊榮譽室,新畢業飛行員們精神抖擻、身姿挺拔,聽著大隊幹部劉林鬱的講解,大家的目光紛紛聚焦在那面“神威大隊”戰旗上。

  走進“神威大隊”榮譽室,一張張照片,一枚枚勳章,訴説著該團的崢嶸歲月。

  青春總是與創新業、開新路相關聯。該團組建之初,部隊官兵白手起家,睡覺住草席棚子、學習趴床板架子,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新飛機的改裝任務。

  1965年,我國成功進行了一次原子彈“空爆”試驗,而駕駛飛機執行這次任務的機組就來自這支部隊。“空爆”成功後,機組記了集體一等功。

  該大隊所在團領導介紹,新飛行員進入大隊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他們介紹大隊的光榮歷史和神威大隊一代代前輩們的英雄事跡,築牢官兵鐵心向黨的忠誠本色。

  “搏擊長空心向黨,飛行萬里不迷航。”近年來,該團官兵發揚“敢挑重擔、敢於亮劍、敢打必勝”的優良傳統,矢志轉型、備戰練兵,錘煉決勝千里的戰略打擊能力,部隊轉型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敢挑重擔,向戰而行,勇蹚新路——

  那一年,部隊組織多方向、多時域、大重量、高強度跨區機動遠海突擊訓練,連續機動轉場飛行數十小時,在總航程、海上飛行、低空超低空飛行公里數和夜間飛行時間等方面連創紀錄。

  敢於亮劍,關鍵時刻,主動請戰——

  那一年,部隊執行某重大任務,面對複雜環境、生死考驗,擔任指揮員的飛行員劉維主動找到團長:“讓我上!”主動請纓,是一名黨員在關鍵時刻的挺身而出,是一名軍人在危難時刻的血性擔當。

  敢打必勝,為了打贏,全力以赴——

  那一年,某次轉場任務中,限定時間之內要完成百餘個目標規劃。年輕的飛行人員王亞雄拍了胸脯:“保證完成任務!”他連續奮戰,比預定時間提前完成任務。

  馭大國重器,為祖國奮飛。從前身部隊航測珠峰、空投空爆“兩彈”,到如今戰巡南海、島礁起降、礪劍高原……一批批年輕飛行人員總是出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擎旗自有後來人。如今在這支部隊,90後飛行人員佔比已經超過半數,00後飛行人員佔比近20%。

  奮飛新時代,“神威大隊”所在團的年輕飛行員們用實際行動賡續勝戰傳統,翱翔九天、飛躍高峰。

  七奪“金飛鏢”,源於一次次向難題發起衝鋒

  暮春時節,一枚信號彈劃空而過,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海上飛行訓練正式拉開戰幕。

  “起飛!”隨著塔臺指揮員一聲令下,數架戰機依次滑出、接續升空。機長魏星駕駛戰機奔赴某海域,遂行海上突防突擊多課目實戰化訓練。魏星和機組成員穩定操控飛機,從雲端到低空再到超低空掠海飛行,成功規避“敵”雷達搜索,迅速抵近靶區海域,一氣呵成完成轟炸打擊。

  “轟炸機超低空突防,是指戰機飛行高度距離海面100米以下,從而躲避雷達追蹤實現對目標的突襲。”魏星説,實現超低空飛行,對飛行員的膽識和技術是極大的考驗。

  得益於部隊高強度的任務錘煉,從剛開始的“門外漢”到技術能手,魏星逐漸成長為一名能駕馭多種飛行高難課目的轟炸機機長,連續3次奪得“金飛鏢”獎盃。

  “金飛鏢”是空軍突防突擊的至高榮譽。前兩次魏星以副駕駛身份參賽奪魁,第三次角逐“金飛鏢”,他首次以機長身份率隊出征。

  當天,演習進入最終揭榜競賽環節,面臨3種不同類型、3個不同難度的打擊目標組合,如何抉擇?怎樣取捨?魏星最終決定:兩個打擊目標全部選擇高難度。

  自信源於底氣,底氣源於實力。平時訓練,魏星機組把每枚導彈和各型飛機的特點都摸了個遍,形成了彈道數據表,並通過大量數據建立模型、設計開發計算軟體。

  最終,飛行機組以微弱優勢險勝,為部隊捧回了第七座“金飛鏢”獎盃。

  “空中差之毫釐,靶向失之千里。稍有差池,戰時就會貽誤戰機甚至影響作戰進程。”飛行人員沈可親歷了3次競賽。在空中,沈可需要短時間內完成複雜計算,與主副機長密切協同。

  沈可回憶,某次執行任務時,空中發現、鎖定目標晚了一步,幸好機長李偉傑第一時間提醒,否則很可能錯過打擊窗口。此後,面對複雜信息、考驗協同的操作,沈可養成每項數據、每次修正都反復驗證的習慣,確保萬無一失。

  “金飛鏢”帶來的裂變效應正在漸漸顯現,帶動了越來越多年輕飛行員出色完成大項任務。

  去年的一次聯合演習,剛剛加入“神威大隊”不到兩年的年輕飛行員潘則辰受領任務——獨自前往高原腹地布設靶標,5000多米的海拔,40多個日夜,潘則辰克服惡劣環境和身體極限的挑戰,最終保障了演習的順利進行。

  超越卓越,屢創佳績。為了讓戰鷹飛得更高、去得更遠、打得更準,以李偉傑、魏星、沈可等為代表的一批批年輕飛行人員創新戰法、提高本領,向著“全疆域到達、全時空突擊、全方位打擊”的目標要求不懈努力。

  面向未來研戰,助推年輕飛行人員拔節成長

  2023年6月,00後萬一鳴以優異成績從空軍航空大學畢業。得知自己畢業分配的部隊是有著英雄血脈的空軍航空兵某部,萬一鳴驚喜萬分,“那時,我就在心中發誓:一定要地面苦練、空中精飛,以優異的成績,早日成為藍天雄鷹,為強軍興軍貢獻力量。”

  在該團,一批像萬一鳴這樣的90後、00後飛行人員,正振翅騰空。

  轟炸機飛行人員成長週期長,需要過硬技術、沉穩心態支撐。“無論從心理上還是技術上,都需要跳出舊有的‘舒適區’,迎接新的打磨和錘煉。”從一名經驗豐富的機長,轉變為一名轟—6K“新員”,新的機型內容、新的飛行要求都讓陳東倍感壓力。

  為了不掉隊,他常常挑燈夜讀,認真學習最新理論,細緻復盤每一次飛行動作。不久後,陳東帶領大隊官兵在“亮劍課堂”“學研講堂”中不斷深化研究成果,形成一系列資料支撐。

  同年7月,陳東作為新改裝機長參加空軍航空開放活動,此次經歷讓他印象深刻。“不同戰機的陳列、不同裝備的展示既開闊了視野,又帶來了緊迫感。”陳東説,“面向未來戰場,必須練就過硬本領,才能提高勝算。”

  年輕飛行人員翟鵬博,酷愛鑽研技戰術,在訓練中心、研究室,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作為多項科研任務的武控師,憑藉過硬的理論和技術功底,翟鵬博曾在任務中化解多起安全風險。

  一次演習任務中,身處空中的翟鵬博突然遭遇強干擾,瞬間失去回傳畫面。憑藉紮實的技術基礎,他冷靜沉著、科學應對,迅速完成“發現、鎖定、修正”三連動,成功擊毀“敵”洞庫。

  翟鵬博主動發揮特長,承擔課目教學任務,參與新員改裝培養工作,在理論改裝階段抓原理、重思辨、教經驗,在上座實習階段逐人逐架講評,從起飛之初立牢戰的導向……在他和戰友們的努力下,大隊近3批新員戰鬥力成長週期減半。

  “長大了我也要當飛行員”……一張貼有轟—6K標誌的賀卡上,是孩子們用稚氣筆跡寫下的祝福。這是去年參加空軍航空開放活動時,陳東收到的一份特殊禮物。

  陳東説:“這份禮物時刻提醒我們,必須替孩子們守護好頭頂上的這片藍天。未來,他們也會成為我們。”

  勝戰使命記心間,奮飛強軍新征程。新一代年輕飛行人員們,正加力奮飛、搏擊長空,闊步踏上光榮與夢想的新征程。

  (朱姜海、高思峰參與采寫)

編輯:劉京京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空爆“兩彈”的“神威大隊”:年輕飛行人員拔節成長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