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武“賽道”對接實戰“軌道”

來源:解放軍報 | 2024年03月25日 15:01
解放軍報 | 2024年03月25日 15:01
原標題:比武“賽道”對接實戰“軌道”
正在加載

  ②

  ③

  “一招鮮”成為比武過去時

  “以前比武往往是‘單課目賽尖子’,逮住一個課目強化就能出效果。”作為旅隊400米障礙比武紀錄的保持者,戰士謝禮敏本以為能夠憑藉自己的強項,順利拿到參加比武的“入場券”。沒想到,這次下發的比武計劃中,400米障礙並沒被單獨列出,僅僅是比武11項綜合內容中的一項。

  “現在的群眾性練兵比武,更看重綜合能力,‘一招鮮’成為過去時。”謝禮敏説。比武通知下發時,這一變化,讓全連官兵都有些措手不及:牟曉勇3公里跑得很快、張新樂投彈很遠、黃鵬射擊很準……可談到誰是“全能選手”時,大家一時間沒了主意。

  “所有課目連貫考核,心裏還真沒底,不知道自己能排多少名?”戰士夏江平道出了大家的心聲。連隊官兵大多都有擅長的課目,可對於連貫考核比武能取得什麼名次,每個人心裏都沒把握。

  比武導向轉變,訓練場上的景象也跟著發生變化:訓練評比設置多個場地,結合實戰背景實施連貫作業考核;單課目尖子紛紛主動擔任教練員,幫助其餘官兵實現能力補差,提升全課目綜合成績……

  “戰場上考驗的是綜合本領,哪有單項較量?一旦按下開始鍵,便沒有暫停之説。”這是班長毛鄢強去年參加上級訓練活動最大的感受——

  密林深處,毛鄢強帶領班組清晨出發,一路應對“敵”空中偵察、炮火打擊、化學襲擊等種種情況。剛剛來到平坦地帶,鐵絲網、雷場又成了攔路虎。“對障礙實施爆破!”毛鄢強帶領大家開闢通路不久,數個“敵”隱顯目標突然出現。

  一輪射擊完畢,他們正準備轉移陣地,新的導調指令再度下達:“遠處300米出現目標!”毛鄢強當即下令,人員迅速瞄準目標,進行遠距離射擊。擊中目標後,全班來不及調整便前往半山腰,進行俯仰角射擊考核。此外,他們還完成了觀察報知與指示目標、掃殘破障、陣地戰鬥等10余項訓練內容。

  “每輪射擊,都需要根據現地情況,採取武裝奔襲、隱蔽接‘敵’等方式,利用戰術動作突入射擊陣地。”談及那次訓練,毛鄢強記憶猶新:面對實戰背景下的連續考驗,全班整體射擊成績明顯下滑。

  回到營區後,班裏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個訓練筆記本,裏面貼滿了縮小版的靶環,實彈射擊的彈著點被挨個復刻在靶環上,旁邊詳細地寫著注解分析。大家一有空就會研究提升射擊精度的方法。

  “為何叫作群眾性練兵比武,我想,這是要求我們充分立足自身崗位,以實戰要求為指引,不斷提升綜合戰鬥能力。”毛鄢強説。

  新“賽道”助推專業訓練換擋加速

  “楊仁敬,衝起來!”新建的工化訓練場上,一個全副武裝的身影正擺動雙臂,全力衝向終點。

  越過400米障礙,製作點火管,裝藥捆包,破除鐵絲網、三角錐、軌條砦……記者看到,訓練場上各課目區域緊密相連。

  這些課目,每一項單練時,工兵連戰士楊仁敬的成績都不錯。然而,所有課目組合在一起連貫作業,不僅考驗官兵的速度強度,更檢驗著他們技能銜接的穩度精度。

  第一次嘗試多課目連貫作業,楊仁敬就感到不適應:一輪過障衝刺後,他因為手抖導致裝藥量過大……

  “暴露出的問題越多越好。”雖然成績不理想,但楊仁敬並不沮喪:“如今有了專門的訓練場地,大家訓練都更有底氣。”

  “從前我們小專業訓練,總是根據課目找場地,不僅人員分散、組訓不易,而且各課目缺少串聯作業練習,訓練瓶頸難以突破。”負責組訓的爆破技師李璋焰告訴記者,去年旅隊完成工化訓練場建設後,他們破障分隊有了專業“擂臺”,一些以往受限于場地的專業訓練課目,如今紛紛實現換擋加速。

  另一塊訓練場上,馬達轟鳴,塵土飛揚。排長王亞舟帶領幾名骨幹手持教案,共同研究挖壕挖坑機的戰技術性能、使用操作步驟與教學組訓重難點,為即將到來的小特專業作戰功能運用集訓做準備。

  “以往,由於場地的不足,擠壓了小特裝備的訓練時間,使得大家操作運用會而不精。”王亞舟説,“現在,專業訓練場成功建起來,大大激發了官兵的訓練熱情。”

  借助備戰上級比武的東風,該旅掀起學習小特裝備熱潮。王亞舟仔細研究了多型裝備的作戰運用技巧,拓展組訓思路,班組成員實操實用實保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較嘈雜的工化訓練場,電抗專業專修室格外靜謐。戰士丁超威全神貫注緊盯屏幕,偵聽、測向、干擾……鼠標輕點,鍵盤輕敲,暗藏在複雜背景中的“敵”信號瞬間被精確壓制。

  結束訓練,丁超威雙眼酸脹,卻難掩興奮:“新的訓練設備配置‘杠杠的’,模擬軟體運行很順暢!”

  幾個月前,為了提升訓練難度,丁超威將模擬軟體參數調高了一些,結果導致電腦死機。上個月,連隊申報的高性能主機順利到貨。完成軟體安裝後,丁超威迫不及待地將參數調到滿格。波形信號瞬間佔據了屏幕,讓他既興奮又緊張,專心致志仔細研判。

  旅隊搭設的小特專業新“賽道”,成功轉化為實戰能力提升的“踏板”。從2023年初到年尾的多項考核比武,官兵們捷報頻傳:集團軍“工化尖兵”比武,楊仁敬取得爆破專業第一名;“網信尖兵”比武,丁超威取得超短波組專項第二名;“破障先鋒”比武,他們取得團體第二名……

  總結表彰大會上,掌聲一浪高過一浪。亮閃閃的獎章讓丁超威等人心潮澎湃,也讓台下的官兵們備受鼓舞。

  跨單位教學帶來“比學趕幫超”新局面

  “在體能大量消耗的狀態下,能快速無誤完成一系列爆破技能操作,才符合真實戰場的能力要求。”某營訓練場上,一堂爆破專業授課正在進行。讓人意外的是,站在授課席的不是該營骨幹,而是來自另一個營的楊仁敬。

  去年,楊仁敬在集團軍“工化尖兵”比武斬獲爆破專業第一名。剛下比武場,他便受領任務,擔任旅隊爆破專業教練員。

  “比武場上的經歷讓我對未來戰場産生更多思考,對於如何組訓也有了新的想法和理念。”結合備戰比武經歷,楊仁敬總結出“先分段練精,再連貫考核;先蓄好體能,再強化技能”的管用招法,並對武裝越障、點火管製作、障礙破除等課目分步講解、連貫示範,把自己在比武場上的所學所悟傾囊相授。

  “比武‘賽道’對接實戰‘軌道’,節奏快、強度大,能讓大家直觀感受到自身的能力差距。”通過一次次授課交流,楊仁敬幫助戰友們避開了不少彎路,能力素質逐步向實戰化要求“標齊”。他收穫了成就感,也為戰友的進步欣慰不已。

  該旅參謀部領導介紹,安排比武尖子跨單位組訓教學,開闢了經驗交流共享和“比學趕幫超”的新局面,官兵整體訓練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訓練場上,一場應急救護集訓正在火熱進行。集團軍“救護尖兵”比武第一名、軍醫胡鵬結合比武經歷展開專業教學。他梳理出多種日常訓練中可能出現的典型急救場景,確保參訓者人人熟悉急救流程和處置方法。

  “考場連著戰場,考核的目的就是為打仗做準備。”作為衛勤救護的“行家裏手”,胡鵬深知,要用打仗標準來考評官兵。“出現傷員16名,其中危重、重症傷員各7名……”記者在考核現場看到,隨著胡鵬一聲令下,參訓的衛生員們一邊利用掩體簡單救治“傷員”,一邊向指揮所報告信息。收到申請後,指揮所迅速組織醫療隊前接小組前出接運傷員。

  返回途中,作為“考官”的胡鵬突然下達“一名重傷員心搏驟停”特情。前接小組人員立即停車,開展除顫、呼吸器輔助通氣等處置。前接小組組長楊儒霖感慨地説:“全程是特情,處處練能力。這次訓練讓我們在真打實備中提升了救治本領。”

  一次,某營戰士曾浩東在查看人員午休情況時發現,一名戰友臉色發紫、大口喘氣。曾浩東第一時間叫醒其他人,對這名戰友展開心肺復蘇等急救措施,同時緊急報告值班軍醫。經過持續搶救,這名戰友終於恢復心跳和自主呼吸,隨後被轉移至醫院進一步治療。“危機之所以能快速化解,得益於平時衛勤考核近乎嚴苛,有情況能夠臨危不亂,應對自如。”事後,曾浩東感慨。

  探訪該旅座座營盤,記者看到練兵場上,教練員們正積極參與組訓組考,釋放“輻射效應”,激活“一池春水”,官兵們苦練打贏本領,處處呈現熱火朝天、實戰實訓的景象。

  上圖:第73集團軍某旅開展群眾性練兵比武。

  圖①:狙擊手考核。

  圖②:救護組合比武。

  圖③:洗消訓練。

  宋凱琦、劉朋飛攝  

  銳視點

  在練兵比武中深化訓練轉型

  ■張文仁

  習主席強調,部隊要開展群眾性練兵比武活動,加強針對性對抗性訓練。深入貫徹落實習主席重要指示,鮮明立起備戰打仗指揮棒,必須緊盯作戰方式和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不斷探索創新方法路子,在練兵比武中深化訓練轉型、激發練兵活力、提升打仗能力。

  打牢基礎,聚焦廣度。群眾性練兵比武,關鍵在於“眾”,廣大官兵是活動的主體。組織比武活動,必須尊重官兵的主體地位,把廣大官兵練兵備戰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練兵先練將,施考先受考。重點組織首長機關、營連主官比武考核,為官兵立起好樣子。區分官兵專業,細化人員類別和考核組別,確保不留死角、不落一人。

  瞄準戰場,提升高度。“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時代變了,戰法就要因時而制宜。群眾性練兵比武必須緊盯未來戰爭發展趨勢,按照打仗的要求、打仗的標準、打仗的條件,緊跟使命任務拓展、戰爭形態演變、作戰環境變化設置項目,讓比武競賽最大限度對接實戰化“軌道”。推進科技練兵,探索“模擬+實裝”“虛擬+實景”“倣真+實抗”訓考模式,促進新裝備與傳統裝備、新力量與傳統力量、新領域與傳統領域的配合融合,提陞官兵在信息化條件下的實戰能力。

  帶動轉化,拓展深度。要讓在群眾性練兵比武中脫穎而出的“尖子”成為“種子”,發揮模範作用,帶動全員提升。堅持以用為本,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利用獎懲機制激發活力,切實讓那些鑽打仗、練打仗的集體和個人得到榮光,受到鼓勵。準確把握群眾性練兵比武“持續性與效益性並舉”需求,緊盯關鍵環節、突出把握重點,將比武中探索出的好經驗好做法轉化為長效機制,通過建章立制、優化機制來管長遠、固常態、促長效。

編輯:肖瀟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比武“賽道”對接實戰“軌道”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