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創客”破解演訓一線“疑難雜症”

來源:科技日報 | 2023年11月27日 14:49
科技日報 | 2023年11月27日 14:49
原標題:“軍營創客”破解演訓一線“疑難雜症”
正在加載

  劉健在修理室打磨器材零件。 聞蘇軼攝

  ◎本報記者 張  強

  通 訊 員 蔡從潤  聞蘇軼  徐  帥

  第77集團軍某旅不定期組織“技師交流會”,讓科研骨幹上臺講體會、傳經驗,營造群眾性技術革新的濃厚氛圍。旅裏還將“技師交流會”上專業技師介紹的經驗技術、總結的戰法訓法彙編為《裝備操作指導》。這本書集納著大家的“獨門絕學”,成為破解演訓場裝備運用疑難雜症的“百寶箱”。

  彈殼收集器、炮彈裝填模擬器、360度無死角哨樓……近日,在黃沙漫卷的演練場上,第77集團軍某旅大力發揚軍事民主,激發基層官兵創新活力,新裝備、新技術、新訓法頻繁亮相。

  “走科技創新的路子,讓科技助推戰鬥力生成。”該旅領導介紹,他們充分尊重官兵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廣泛開展群眾性技術革新活動,激發了官兵的創新熱情和“智造”活力,各專業領域骨幹先後研發出20余項技術創新成果,有效提升了部隊戰鬥力。

  彈殼收集器:提高訓練實效

  戰車轟鳴、硝煙瀰漫,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某演訓場,一場實彈射擊比武考核正火熱進行。

  比武結束後,只見該旅合成一營射手賈旭從容走出某新型火炮,將新發明的“彈殼收集器”從車上卸下,射擊所剩的彈殼短短幾分鐘就被全部回收。

  “‘彈殼收集器’使用起來安全便捷,極大地提升了訓練實效!”提出革新創意並參與設計的營長李虎介紹,該車型火炮為前拋殼設計,在以往實彈射擊實踐中容易發生彈殼拋擲震開車輛防浪板的情況,不僅存在炮彈擊穿防浪板的安全隱患,還會影響駕駛員視野。在實彈射擊後,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回收彈殼,有時還達不到彈殼回收率100%的要求。

  為提升訓練質效,營隊積極營造訓練器材革新氛圍,引導官兵在訓練中勤於思考、主動鑽研、群策群力解決訓練問題。

  “只要摸清了手中武器裝備的脾氣,就能很快找到改進辦法。”平時就善於鑽研的賈旭,根據他紮實的炮長崗位功底,很快就想到可以研製一個收納彈殼的“精緻盒子”,並將其安裝在退膛口,以此收集火炮拋射出的彈殼,同時還要避免影響車內射手的觀察視界。

  原理很簡單,實踐起來卻並不容易。那段時間,賈旭設計廢棄的紙盒摞了厚厚一堆,通過不斷改裝模型和調整挂設角度,最終敲定了模型尺寸和固定方法。多次實踐研究後,他發現在右側煙幕筒位置固定“彈殼收集器”,可以使其與炮塔緊密貼合,並能隨炮塔運動實現左右旋轉、上下俯仰。

  不久後,“彈殼收集器”首次試驗取得成功,在實彈射擊比武考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之後,賈旭發明的“彈殼收集器”被旅隊上報,並成功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這項技術革新在全旅得到推廣,激起了官兵創新的熱潮。該旅領導介紹,他們深入開展群眾性技術革新活動,遴選專業技術骨幹圍繞裝備操作、器材革新相關課題開展技術攻關,並從科研院所、生産廠家邀請專家來一線授課、指導,提陞官兵的革新能力。

  無死角哨樓:改善執勤條件

  “劉班長,這個新式哨樓確實好用!”近日,在修理二連三級軍士長劉健帶領下發明的“一種便攜式可偽裝360度無死角哨樓”,一經投入使用,便獲得駐訓官兵的稱讚。

  去年6月,該旅來到雪域高原駐訓。由於營區環境惡劣,高寒缺氧加之風沙肆虐,哨兵執勤條件十分艱苦。在全旅徵集哨樓改進意見時,劉健説:“讓我來吧,我能解決這個問題!”隨即,他和戰友一有時間就鉚在修理室攻關研究。

  研究性能原理、討論設計理念、制定改造方案……正當研發有序進行時,他們發現,要搭建新式哨樓,不僅機械設備緊缺而且沒有合適的材料。

  官兵有想法,機關來搭臺。該旅領導了解情況後,積極和駐地協調機械設備,派人去市場上購買材料,並從全旅抽調優秀的技術骨幹,為基層官兵實現技術革新夢想保駕護航。得到了旅裏的全力支持後,劉健等人大展身手,一週後,新式哨樓初現雛形。

  新式哨樓四週的塑鋼玻璃不僅能夠提供360度無死角的觀察視角,而且能防風保暖,便攜式的鋼構架還有利於哨樓的快速拆搭、折疊和攜帶。可是一陣沙塵暴刮過,它的金屬結構卻瞬間發生了變形,最終哨樓坍塌。遭遇滑鐵盧,讓劉健心情十分沮喪。

  劉健在向營黨委彙報了面臨的困難後,營長楊增不僅沒有責備,還鼓勵道:“任何革新創造都伴隨著風險挑戰,革新效果不佳固然需要總結反思,但對咱們自己的革新,不僅要大膽‘翻跟頭’,也要允許‘栽跟頭’。”

  營長的鼓勵激起了劉健完成任務的決心。隨後,他立即召集小組成員進行反復研究,深刻剖析問題、研究裝備構造、向廠家技術人員虛心請教……通過不斷的嘗試,劉健等人設計的便攜式“新式哨樓”終於克服了材料問題,不僅達到了預期效果,還能完成快速拆搭,在全旅推廣使用後得到了官兵的一致好評。該旅還為劉健的創新發明申請了國家專利。

  “只要敢創新、肯鑽研,旅裏就會提供平臺,基層技術革新同樣大有可為。”劉健表示,旅黨委尊重官兵首創精神,營造出良好的基層創新氛圍,讓更多官兵的智慧能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快速拆胎器:加快搶修速度

  “報告頭車,我車輛輪胎突然爆胎,請求靠邊停車進行搶修。” 一次機動途中,聽到駕駛員的報告,跟隨維修保障的汽車技師李週全提著工具箱迅速前出搶修。他拿出自主研發的“快速拆胎器”,配合駕駛員,兩人僅用10分鐘時間就完成了爆胎車輪的更換,極大地縮短了戰車換胎時間。

  此前,該旅在演練中發現換胎至少需要4個人,花費半小時才能夠完成,而且因為沒有專用工具,使用活動扳手操作時還容易造成螺絲滑絲。維修分隊主官王玉鵬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要是車輛在戰場上爆胎了,不能快速搶修將會直接影響部隊戰鬥力。”王玉鵬説。

  為提高搶修速度,確保戰車快速出動。有著豐富維修經驗的李週全主動向上級申請攻關難題。

  以李週全為組長的小組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最終決定將研發的突破口放在扳手上,並集智攻關為扳手設計了多個開口。在此基礎上,第一代“快速拆胎器”很快誕生了,但使用效果卻並不理想。原來,在操作過程中,拆胎器的開口與車輪螺帽沒有完全匹配。

  “創新就是一次次的試錯,決不能輕言放棄。”李週全並沒有被困難打倒,陸續設計了第二代、第三代“快速拆胎器”。

  經過實車檢驗,“第三代‘快速拆胎器’有效解決了戰車搶修的問題,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該旅修理二連指導員吳敏介紹,有了“快速拆胎器”後,搶修速度得到極大提高,確保了戰車順利機動。

  “旅裏不定期組織‘技師交流會’,讓科研骨幹上臺講體會、傳經驗,營造群眾性技術革新的濃厚氛圍。”該旅領導介紹,旅裏還將“技師交流會”上專業技師介紹的經驗技術、總結的戰法訓法彙編為《裝備操作指導》。這本書集納著大家的“獨門絕學”,成為破解演訓場裝備運用疑難雜症的“百寶箱”。

編輯:肖瀟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軍營創客”破解演訓一線“疑難雜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