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5300米!探索合成營衛勤力量編組運用新模式

來源:央視網 | 2022年08月08日 09:29
央視網 | 2022年08月08日 09:29
原標題:
正在加載

  近日,某合成師在海拔5300米的高原駐訓場,開展實戰化戰場救護演練。該師著眼高原寒區特殊戰場環境,將衛勤保障訓練融入作戰體系,對優化合成營衛勤力量編組運用模式,提升戰場救治率做出有益探索。

  “天山,我是301,我分隊遭敵火打擊,5名人員受艙內傷,請求支援!”原來,左翼攻擊群的裝甲步兵利用信息火力突擊效果,沿開闢通路快速突破“敵”前沿陣地,模擬藍軍依託堅固火力點,適時組織反衝擊行動。紅方1輛步兵戰車、1輛裝甲輸送車遭敵炮火打擊,車長一邊向指揮員報告傷情,一邊組織傷員離開受損車輛快速隱蔽,開展自救互救,並利用單兵綜合系統視頻終端傳輸現場傷情,報告具體位置。

  接到通報,紅方指揮員迅速指揮伴隨保障的救護1組迅速到達現場,第一時間採取傷情判斷、創傷止血、骨折復位、包紮固定等救治措施,隨即利用電臺、北斗等多種方式把傷員數量、負傷位置、簡要傷情上報合成營救護站。營救護站立即派某新型裝甲救護車前出,利用無人機快速搜索傷員,隨即對傷員根據傷情輕重組織搶救並懸挂傷標。在裝甲救護車上,1名衛生班長帶3名衛生員、1名駕駛員兼衛生員利用多種車載衛勤裝備,對休克傷員實施除顫、輸液等救治,傷員傷情得到有效緩解。

  該師採取“一組一站”衛勤力量編組模式,把合成營的班排兼職衛生員全部集中部署到一線實施伴隨保障,確保在“白金十分鐘”對傷員有效施救,在“黃金一小時”快速進行前接後送,使戰傷救治時間縮短40%,前接後送時間縮短一半以上。

  裝甲救護車到達救護站後,衛勤人員迅速對傷員採取檢傷分類、填寫傷情卡和供氧保暖等措施,對輕傷員實施本級留治,急危重傷員迅速利用高機動救護車送至後方救護所。

  遵循現代戰傷時效救治、分類救治、分級救治要求,該師強化戰鬥一線救治時效,突出分隊戰術與衛勤保障的融合運用,把衛生救護行動融入作戰行動中,設置多種突發複雜情況,測試多種指揮通聯手段,全面錘煉檢驗了合成營衛勤力量指揮協同和衛勤人員戰場救護能力。(蘭曉峰、汪建鋒、劉誠、劉顯偉、彭俊峰、張登淼)

編輯:劉亮 責任編輯:劉慧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海拔5300米!探索合成營衛勤力量編組運用新模式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