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經驗”25週年專題⑭丨長汀打造新時代“長汀經驗”升級版 努力在全國水土保持與生態文明建設中走前頭作示範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12月08日 16:03:34
央視網 | 2024年12月08日 16:03:34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記者 黃鈺姣)仲冬時節,走進龍岩長汀,綠樹蔥蘢,空氣清新宜人,汀江碧波盪漾,白鷺翩躚,翱翔于天際。林間,百年難遇的蘭花“無葉”落地生長,“鳥中大熊貓”海南鳽在這裡生息繁衍,重點治理區維管束植物、鳥類從100余種恢復到300多種;樹下,套種油茶、中草藥等,林下經濟經營面積192萬畝,年産值達35.2億元。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長汀大力發展生態旅遊,2023年旅遊人數、旅遊收入創歷史新高。

長汀美景 長汀縣水土保持中心供圖

但曾經的長汀卻是“山光、水濁、田瘦、人窮”,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縣份之一。1985年,長汀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達146.2萬畝,佔全縣國土面積的31.5%。山上光禿禿一片,地表溫度可達70多度,人稱“火焰山”。

習近平總書記長期關心關注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福建工作期間,他先後5次赴長汀調研,持續推動水土流失治理;到中央工作後,他又兩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進則全勝,不進則退”,要持續加強長汀水土流失治理。

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長汀廣大幹部群眾探索出符合實際、行之有效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多策並舉、以人為本、持之以恒”的28字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

長汀縣河田鎮劉坊村治理前後對比。上圖為劉坊村2001年5月原貌,下圖為劉坊村2023年8月的現狀。長汀縣水土保持中心供圖

從“火焰山”到“綠滿山”轉變

“三洲河田,沒米過年,企上企下灶沿邊,灶沿邊,問祖先,幾時落雨不打(衝)田,山清水秀笑開顏?”這個順口溜,充分展現了曾經長汀三洲、河田一帶水土流失嚴重,田地旱澇歉收,老百姓貧苦不堪的情景。

“當時生態特別不好,一下雨,山上的泥沙就沖刷下來淹沒農田,太陽一曬,土地又板結開裂,這種情況下樹木很難成活。”回憶起剛開始嘗試在河田種樹的情形,長汀縣綠之夢家庭農場負責人易小貞滿是辛酸和無奈。

易小貞就是長汀河田人,當年,她深受長汀縣治理水土流失的口號“讓綠色趕走貧窮”的啟發,嘗試開墾家鄉閒置拋荒地種植綠化樹。但當時長汀的水土流失嚴重,身邊的人都不看好她的這個決定。

“那時候長汀的土地既不保土也不保肥,常常早上剛給樹苗澆過水,晚上樹苗就又‘蔫’了。”易小貞説。

易小貞深受長汀縣治理水土流失的口號“讓綠色趕走貧窮”的啟發,嘗試開墾家鄉閒置拋荒地種植綠化樹。圖為易小貞。

但易小貞並不因此氣餒。通過政府組織的多次培訓,她和丈夫一點一點摸索經驗,連續一年都在研究如何保持苗木的水土,嘗試過用農家肥增加養分,用稻草來保護土壤,終於將荒置河壩田野變成一片綠洲。

“樹種活了,我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大概30多萬。”易小貞説。

易小貞的長汀縣綠之夢家庭農場地處龍岩市長汀縣河田鎮上修坊村。圖為易小貞的長汀縣綠之夢家庭農場。

易小貞還創新思路,拿著創業的第一桶金打造了別具特色的多元化經營的家庭農場,帶動了周邊91戶農民就業增收,預計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

易小貞的故事,是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歷程中的一個縮影。在無數群眾的支持配合下,長汀終於換來了今天的綠水青山。

“曾經我們種一棵樹都很困難,現在鄉村迎來了綠水青山。這麼多年後,我依然覺得是綠色趕走了貧窮,讓農村的土地種出‘黃金’,育出‘珍珠’。”易小貞感慨道。

據了解,長汀水土流失面積由1985年的146.2萬畝減少到2023年底的29.95萬畝,水土流失率從31.5%降至6.44%,低於福建省平均水平,顯著低於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水平。2021年“長汀經驗”入選聯合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成為全球生態治理典範。

從“貧困縣”到“十佳縣”的飛躍

在長汀縣三洲鎮的豐盈農場,山頭果林豐茂,綠葉間綴滿黃澄澄的橘子、蜜柚……

長汀縣三洲鎮的豐盈農場,山頭果林豐茂。鄭育紅 攝

來自浙江仙居的沈樹朝,看中了長汀在全面推進水土流失治理過程中招商引資上的鼓勵政策,2013年成立福建省長汀縣豐盈美麗生態農場。沈樹朝回憶説:“當時長汀縣生態環境已經有了明顯改善,這邊特有的土壤,使得種出來的水果品質更高。”

沈樹朝看中了長汀在全面推進水土流失治理過程中招商引資上的鼓勵政策,2013年成立福建省長汀縣豐盈美麗生態農場。圖為沈樹朝正在查看果子生長情況。鄭育紅 攝

然而,沈樹朝的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由於長期的水土流失,三洲鎮的山地土壤肥力低下,開發見效緩慢,沈樹朝的合作夥伴為了效益,想用化肥種植,但這樣做不僅難以保證果子的品質,還會對正在培肥的土壤造成損害。

沈樹朝沒同意,咬牙貸款收購了所有股份。他堅持施用有機肥,採用物理防控病蟲,同時在果樹間套種黃豆、油菜,養果又養山。2023年,這片3200多畝的農場共産出300多萬斤水果,收入1000多萬元。

“現在我的水果銷往全國各地,客戶吃到我的水果都很滿意,預計今年銷售額能超過2000萬元。”望著滿山的辛勞收穫,沈樹朝笑著説。

生態環境的改善,促進了長汀産業振興。全縣地區生産總值從1999年的18.2億元增長到2023年344.9億元,增長1795%,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34996元、23852元,2017年以來7次入選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

努力打造新時代“長汀經驗”升級版

“我們景區現在已查明濕地植物有145種、濕地動物有魚類50種、兩棲類7種……”福建長汀汀江國家濕地公園的講解員介紹道。

位於三洲鎮三洲村的福建長汀汀江國家濕地公園,早已不見昔日“瘌痢頭”的模樣,如今,這裡已成為生態旅遊勝地。

位於三洲鎮三洲村的福建長汀汀江國家濕地公園,如今已成為生態旅遊勝地。長汀縣水土保持中心供圖

“現在,長汀的綠水青山吸引著大批遊客前來遊玩,讓長汀這個革命老區煥發出新的活力。”長汀縣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岳輝説。

長汀著力培育“生態林業+”“生態旅遊業”等宜居宜業工程,注重提升景觀格局和景觀生態服務功能,並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和精品線路的規劃建設,建設一批鄉村生態旅遊景區,推動實現生活高品質、生態高顏值。2023年,長汀縣通過生態觀光、森林旅遊、綠色休閒等實現旅遊總收入68.64億元。

“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與生態安全維護模式具有科學性和實踐性。”12月5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拓展提升“長汀經驗”座談會在長汀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崔鵬在會上表示,長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等新業態,積極開發水土保持碳匯,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增加了農民收入,“綠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銀山”轉化。

長汀深入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做實“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路徑,用好汀江-韓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水土保持項目碳匯核算試點和全省林業碳中和試點政策,推進碳中和林交易,簽約成交全國首單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示範作用更加彰顯,真正讓水土保持林成為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實現綠富共贏、農民增收,不斷釋放水土流失治理生態紅利。

長汀縣委書記賴進益在會上表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雖已取得顯著成效,但仍面臨生態系統不夠穩固、價值轉換機制不夠健全等挑戰。下一步,長汀將不斷深化新時代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當前重點推動全國首個水土保持立體空間管控縣長令的實施,紮實推進“六大工程”,開展水保碳匯評估儲備,建設廣藥集團康美藥業長汀中藥材種植基地,努力打造新時代“長汀經驗”升級版,在全國水土保持與生態文明建設中走前頭、作示範。

編輯:莊媛媛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