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屆林博會專題⑥|三明將樂:靠山吃山更愛山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11月07日 15:54:52
央視網 | 2024年11月07日 15:54:5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 如今,每逢假期,一撥撥自駕遊旅客涌向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開展綠色鄉村遊,村莊人滿為患。

新中國成立初期,將樂縣森林覆蓋率不足三分之一。如今,通過持續不斷地植樹造林,將樂縣幹部群眾已將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0.8%,實現了和諧發展與綠色延續。

常口村全貌 將樂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讓森林既長“葉子”又長“票子”

將樂縣坐落于群山之中,是典型的靠山吃山之地。多年來,大山一直是將樂縣經濟發展的主要來源,為當地人提供食材、燃柴和收入。山裏人為了生存和發展,不斷從大山中索取各種資源,包括採集、撿拾、挖掘和砍伐。

這種延續數百年的生活生産方式,曾讓大山背負沉重負擔。然而,如今走進將樂縣,只見青山環抱,綠意盎然。這一巨大變化,源於當地對“靠山吃山”觀念的重新認識,以及對大山資源索取方式的根本改變。

面對荒涼的山嶺和落後的經濟,將樂縣常口村在保護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方向上進行了多次討論。

1997年,時任常口村民兵營長、林業員的張林順回憶説:“當時爭議很大,有人提出伐木賣山,優先發展經濟。但考慮到對山體的破壞極大,生態無法修復,我們否定了這一想法。”

經過多次討論和嘗試,常口村最終決定以保護恢復生態環境為主,開展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的開發模式,發展特色林果經濟。他們鼓勵大家多種果樹,提高收入,同時多種樹,實現經濟杠桿對生態保護的撬動。

如今,常口村種植了臍橙、葡萄柚、甜柿等水果,併發展了林下黃精等中藥材産業。鐵皮石斛和黃精等林下經濟預計年産值可達21.6萬元,臍橙産業的引進至少為常口村每年帶來100萬元的增收。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村民們還辦起了農家樂,每逢節假日遊客絡繹不絕。“都誇我們環境好。”馮先家説道。

山清水秀的常口村,土壤有機質富集,非常適合種紐荷爾臍橙。圖為常口村臍橙大豐收。三明市委宣傳部供圖

2021年,全國首張林業碳票在將樂發行。憑藉這張碳票,常口村3197畝生態公益林在核算5年的碳減排量後進行交易,1000多名村民每人領到了150元的碳票收益。目前,將樂縣已開發林業碳票項目面積4.8萬畝,碳票量15萬噸,佔全市已開發碳票總量半數以上,並實現碳票交易1.65萬噸,交易金額24.78萬元。如今,將樂縣真正實現了讓森林既長“葉子”又長“票子”。

2021年,全國首張林業碳票在將樂發行。三明市委宣傳部供圖

和諧發展實現綠色延續

1958年4月8日,在全國大規模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大潮中,將樂林場正式成立,掀開了將樂林業發展史嶄新的一頁。

面對一片片荒山禿嶺,林場的首要任務是綠化。當年,數百名林場幹部職工浩浩蕩蕩開進大山,開始大規模墾荒造林。20世紀70年代,林場又展開了第二次造林大會戰。兩次墾荒造林大會戰,在城區造林5萬餘畝。

常口村青山綠水 三明市委宣傳部供圖

“劈山造林時,我還是個年輕小夥子,什麼活都幹,包括施工、路建、調苗、開山、煉山、造林等。條件很差,但大家都幹勁十足。”林場職工張建春回憶起當年親歷和參與的墾荒歲月,依舊感慨萬千。

數十年彈指一揮間,當年種下的苗木早已成林。金溪兩岸青翠林子綿延不絕。2023年,將樂縣林業産值達到60億元,比2013年的35.2億元顯著增加。

2008年至2024年,造林面積約3.36萬公頃。現在,全縣森林總蓄積量達到2589萬立方米。林子密了,風光好了,遊客也來了。青山秀水的常口村、藍天綠林的龍棲山……一個個景區亮點紛呈,實現了生態環境與旅遊經濟的和諧發展。

靠山吃山更愛山,這是將樂縣生態建設的秘訣。這裡大山林木茂密,植被豐厚,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實現了綠色的延續。(文/陳登達 陰志毅)

編輯:陳少婷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