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實踐與重要論述進課程教材”福建現場會③丨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陳麗英:推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10月29日 21:58:46
央視網 | 2024年10月29日 21:58:4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記者 陳麗霞)福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近年來,福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始終牢記“福建沒有理由不把教育辦好”的殷切囑託,發揮獨特優勢,深挖“理論富礦”,持續推進習近平總書記重大實踐與重要論述進課程教材,不斷提升立德樹人實效。

陳麗英從體制機制、資源建設,課程教學、實踐育人等方面作經驗交流。鄭育紅 攝

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地方重大實踐與重要論述進課程教材經驗交流會在福建福州召開。會上,福建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麗英以《發揮獨特優勢 著力以重大實踐和重要論述鑄魂育人》為題,從體制機制、資源建設、課程教學、實踐育人等方面作經驗交流。

發揮獨特優勢,福建一直在行動。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強化頂層設計和示範引領,統籌推進全省各地不斷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教育實踐,用好用足《習近平在福建》系列採訪實錄和《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運用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的生動故事,著力講深講透講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效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

2024年5月25日,“行見八閩”大思政課研學實踐圈試點建設總結會暨同上一堂大思政課活動在廈門大學舉行,總結會為14個“行見八閩”大思政課實踐研學示範點授牌。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構建完善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工作網絡,統籌建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高校研究基地、大中小學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等,加強系統研究和專業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閩工作17年半,留下的寶貴思想財富、精神財富和實踐成果是構建閩派特色“大思政課”的獨特資源。

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組織師生赴同安蓮花鎮軍營村開展以“行見八閩 啟智潤心”為主題的思政研學活動。

陳麗英錶示,福建深入挖掘寶貴資源,組織編寫《追尋足跡 感悟思想》大中小學系列叢書,一體化設計各學段的學習目標、內在邏輯和內容編排,構建縱向貫通、橫向配合、螺旋上升的知識體系。此外,通過建設教學資源庫,遴選建設大中小學精品課1000堂,切實將理論優勢轉化為教學資源優勢。

“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思政課進高校活動走進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我們持續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必修加選修的課程體系。”陳麗英介紹,福建高校注重拓展內涵,組織福建師範大學、閩江學院等高校開設了系列採訪實錄精讀精講課近100門,推動重大實踐與重要論述融入課程教學;中小學注重思想啟迪,指導開發“近鄰”課程、“海上福州的建設”、“學‘習’進步”等特色校本課程,開展“習爺爺在寧德的故事”進校園等活動。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古韻興輝”實踐隊師生赴閩浙兩地開展“追尋領袖足跡,體悟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暑期社會實踐  

立德樹人,思政為先。在科學構建課程體系的同時,福建還著力推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目前省級遴選示範課程326項,入選國家級16項。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作用,福建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以問題導入教學、以專題呈現內容、以團隊實施授課等形式,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今年初,福建省委宣傳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以“百年天演 鑒知未來”為題,聯合組織全省大中小學百萬師生同上一堂思政課。圖為福州三中組織學生及家長共同觀看研習思政課。

萬名廈大學子齊上一堂“思政大課”對話嘉庚精神。圖為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2024級新生入學教育之“書記思政課”開講。

實踐教學既是思政育人的重要抓手,又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環節。近年來,福建借助社會大課堂讓思政課活起來、實起來。

筼筜湖、下黨鄉、三坊七巷、武夷精舍、古田會議會址……這些耳熟能詳的地名,為研學實踐圈建設提供了豐富且鮮活的育人資源。陳麗英介紹,近年來,福建遴選建設省級大中小學研學營地基地320多個,創新建設“行見八閩”等研學實踐圈,構建校內校外協同育人聯動機制。圍繞“三進下黨”等重要資源,系統規劃設計研學實踐精品路線350條,開發活動課程425門,帶領全省2.5萬多支實踐隊、百萬餘名大學生投身社會實踐。

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師生聆聽古田會議紀念館館長進校園講“場館思政課”。

陳麗英錶示,新征程上,福建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將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融入課程教學,深入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的重大實踐和重要論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著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編輯:陳少婷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