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2024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動開放平臺提檔升級,積極推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這是自2023年10月被納入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後,積極推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又被寫入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
黃蕾建議要持續推進內外互聯,釋放“絲路海運”與陸海新通道的疊加合作的效應。鄭育紅 攝
“將‘絲路海運’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省委、省政府服務國家中心大局,全面謀劃福建海洋事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紮實有力推進海洋強省建設的決心和信念,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提振地方政府、社會組織以及參與企業的信心。”2024年福建兩會期間,福建省人大代表、閩江學院副教授黃蕾在接受央視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積極推進“絲路海運”品牌建設、持續拓展相關産業發展,既符合國家戰略佈局要求,同時也是海洋領域對外開放的客觀需求。未來,應進一步擦亮這張“中國名片”。
2021年以來,“絲路海運”被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與“中歐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一起成為我國“一帶一路”的三大物流品牌,有效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黃蕾認為,“絲路海運”的建設理念已經超出傳統的商貿物流或交通運輸的範疇,需要聚集範圍更廣的生産資源要素,並挖掘更多新業態新模式,以支撐結構合理、創新驅動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和互惠互利、包容並蓄的對外開放格局。
第五屆“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上,舉行“絲路海運”聯盟新成員授牌儀式。
跨界合作、融合發展是“絲路海運”品牌的一大優勢。自2018年底啟動運作至今,“絲路海運”聯盟成員達317家,116條命名航線貫穿大洋,構建起連通43個國家131個港口的航線網絡,幾乎涵蓋海絲沿線各個重要港口所在的國家和地區。作為推進“絲路海運”發展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的重要國際合作平臺,“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也已成功舉辦了五屆。
“‘絲路海運’聯盟的參與方主要是各國企業,聯盟在推進規則標準的軟聯通,先後研究和發佈了一系列港口服務標準、通關服務標準、多式聯運港站服務標準。此外,每年還通過評選優良航線和碼頭,努力提升服務水平和暢通效率,這些舉措都極大地提升了聯盟的公信力和影響力。”黃蕾建議,可將“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擴大規模,升格為國際級論壇,更好地促進産業跨界融合、交流。參照21世紀海上合作委員會,除了設立秘書處等常設機構外,還可依託各國和各個地區的高校、科研機構、金融機構以及國際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共建全球級專業智庫,定期組織論壇會議、交流訪問、考察調研等,著力完善絲路海運國際合作機制,共同推動“絲路海運”高質量發展。
2020年7月7日,“絲路海運”命名航線船舶、世界最大集裝箱船“現代格但斯克”號首航廈門港。
如何推動“絲路海運”走得更實更遠更好,讓“絲路海運”朋友更多、輻射更廣、服務更優、紅利更足?黃蕾建議,在頂層設計方面,可依託福建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借助新一輪《加快建設“海上福建”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出臺和“十五五”規劃前期調研,在更高起點上制定“絲路海運”總體發展規劃,統籌謀劃推進重大政策、重大平臺、重大項目。
“要做大做強産業集群,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黃蕾提出,要大力發展航運總部經濟,高水平建設國際航運服務聚集區,鼓勵龍頭企業加大沿線港口佈局力度,同時加強多港區協同一體化發展,強化産業集群協同,實現供應鏈和産業鏈上下游之間、不同産業橫向之間的深度融合。
絲路海運出口班列
人暢其行、物暢其流,構建物流大動脈是打造鏈結全球“雙循環”戰略節點的關鍵環節。黃蕾建議,要加大包括陸地通道建設、海上通道建設、數字和智慧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統籌規劃存量與增量資源,進行“全省一盤棋”整體佈局。要創新互聯互通機制,加大科技創新合作,探索綠色智慧港航技術共研、成果共享合作新模式,推動港航技術發展,搭建港航貿信息互聯通道。要持續推進內外互聯,以港口為龍頭,發展水路、鐵路、公路、航空多式聯運高效集疏運模式,發揮“一帶一路”連接樞紐功能,釋放“絲路海運”與陸海新通道的疊加合作的效應,同時拓展國際海洋合作新領域,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陳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