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發展永無止境,奮鬥未有窮期。“十三五”圓滿收官在即,壯闊“十四五”即將啟航。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 面對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國將如何繼續乘風破浪、堅毅前行,事關14億中國人民,也同樣牽動著世界目光。 央視網年終特別策劃《奮進“十四五”· 深解“關鍵詞”》,以小見大,讀懂中國經濟發展大局觀。

構建新發展格局 “十四五”開局要講好“三個故事”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當前國內外新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對推動“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即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哪些變化?

科技創新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將是未來創新力量的起點和支點

“科技創新”被列為未來五年十二項重要領域工作的首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創新”作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我們應該如何把握並用好它?

綠色發展彰顯中國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責任和擔當

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綠色是題中應有之義。生態環保任重道遠,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新時期,我國該如何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循環體系?後疫情時代我國提出繼續堅持“綠色發展”,有何深意?

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讓“人們生活得更好”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社會經濟中長期發展的重要構成內容。《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將城鎮化建設再提到一個全新高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這意味著什麼?

改革開放就是要讓中國成為全世界先進生産力發展的最好土壤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的關鍵,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要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如何理解“高水平開放”?疫情防控常態化大背景下的開放經濟將會是怎樣的?

要實現“十四五”時期鄉村振興目標,關鍵是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如何理解“新型工農城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