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心慌多汗……“熱”出這些症狀應及時就醫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 2024年06月20日 14:16
工人日報客戶端 | 2024年06月20日 14:1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夏至未至,多地已經迎來高溫天氣。有的地方急救中心已經接到10多例因中暑需要救治患者。

據報道,自6月以來,北京120呼叫量較上月同期明顯上升,與中暑相關的急救呼叫日均20余起。

中暑,即暴露在高溫、高濕、不通風環境中,或劇烈運動後,人體吸熱-産熱-散熱構成的熱平衡被破壞,人體局部或全身熱蓄積超過了體溫調節的代償限度。

不同程度的中暑

人作為恒溫生物,體溫在一天內會有微小波動,早晨最低、下午或傍晚最高,但始終會保持在36℃~37℃範圍內,當體溫過高時,會産生許多問題。

中暑包括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症狀為乏力、頭暈、口渴、出汗等。患者在離開高溫環境進入陰涼通風的環境後,短時間可以恢復正常。

輕症中暑:症狀為噁心、嘔吐、心悸、面色潮紅或蒼白、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體溫不受控地升高。

重症中暑:按嚴重程度依次分為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主要以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和肌肉痛性痙攣為主要表現,逐漸發展為嗜睡、昏迷,同時伴有高熱,嚴重者危及生命安全。

熱射病致死率高,主要表現為體溫明顯增高,開始時大量出汗,之後皮膚幹熱、無汗並伴有昏迷。發病後3小時為搶救的黃金時間,需立即送往醫院救治。

關注重點人群

中暑一般與人體體溫調節功能,以及身體活動有關。

嬰幼兒、老年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長期臥床、肥胖患者等群體,器官儲備能力較差,免疫力和自我防護能力下降,易發生體溫失衡,一旦處於悶熱、空氣流動差的環境中,容易發生中暑。

運動員、消防員、建築工人、環衛工人、夏季劇烈運動的健康青年人等群體,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進行高強度體力活動,因水分補充不及時、衣物遮蔽影響皮膚散熱等因素,易導致中暑。

中暑後的處理方法

若是先兆中暑,應立刻離開高溫環境,並且注意補水。及時採取措施後,相關症狀能完全緩解,避免繼續發展。

輕症中暑的急救需注意以下要點:

1.儘快離開高溫環境,尋找陰涼通風處休息

2.減少衣物,用水淋濕皮膚,利用風扇等工具加速患者周圍空氣流通

3.補充含鹽飲料或500ml水中添加0.5g食鹽(氯化鈉)服用

重症中暑常伴有昏厥、無自主意識,需立即撥打急救電話,等待的同時採取現場救治,急救需注意以下要點:

1.儘快離開高溫環境,尋找陰涼通風處,讓患者平躺,雙腳墊高

2.減少衣物,冷水浴或在頭部、腋下及腹股溝等大血管區覆蓋濕毛巾

3.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

4.熱痙攣或熱衰竭患者可小口補充水分或電解質飲料

5.以最快速度送往醫院搶救

夏季怎麼避暑防暑

攝入充足水分:在高溫天氣中,身體水分的流失速度加快,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避免脫水。同時,避免過量飲酒或含咖啡因的飲料,因為可能加重脫水。

避免高溫時段外出:儘量減少在高溫時段,通常是中午到下午的戶外活動,以避免過度暴露于高溫環境。

選擇適合的服裝:穿著輕鬆、透氣的衣物,選擇淺色衣物和寬鬆的款式,以幫助散熱和保持身體涼爽。

避免劇烈運動:在高溫環境下,減少劇烈運動的時間和強度,以避免過度耗能和身體過熱。

尋找涼爽的環境:在高溫天氣中,儘量待在陰涼、涼爽的室內環境,或尋找空調設施提供的涼爽場所。

防暑認知誤區

1. 閉門不出

急救醫生提醒,不出門可以避免太陽暴曬,但若是室內空氣流通不佳或進行長時間劇烈運動,仍可能因熱量積聚而引發中暑。特別是體質較弱的群體,在夏季長時間待在環境悶熱且不通風的室內,較容易發生中暑。

2.中暑後立刻進入空調房

人體主要靠皮膚完成散熱,如果中暑後立即進入空氣不流通且溫度過低的空調房,會引發全身皮膚毛孔劇烈收縮,阻礙毛孔正常排汗散熱,反而會加重病情。

3.吃冷飲

吃冷飲也不是預防中暑的好辦法。高溫天裏應多喝水和補充電解質,高糖飲料或酒精會導致身體失去更多體液。因此,在高溫炎熱天氣不宜大量飲用含糖碳酸飲料,也不適宜快速飲用大量冰鎮飲料。

夏季其他疾病

高溫天氣除了引起與體溫調節有關的生理機能緊張外,因人體處在熱應激狀態,還會誘發熱傷風、熱中風、腹瀉等疾病,並可能加重原有心腦血管疾病症狀。

熱傷風:高溫天氣人們為了涼快,常常吹空調、電扇,若出汗時吹空調或冷風,容易引發感冒,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熱傷風。

病情較輕的熱傷風,會出現低熱、頭痛、全身不適等症狀。病情較重的會出現高熱,出汗後熱仍不退,並伴有頭痛、身體酸懶、倦怠、口乾但不想喝水、小便赤黃、舌苔黃膩等症狀,有些患者還會嘔吐或腹瀉。

得了熱傷風應多休息,保證充足睡眠;充足飲水,保證每日飲水2000毫升,其中有一部分最好是電解質飲料;飲食均衡,少辛辣外,可適當補充維生素C。感冒症狀較輕者,可自行服用藥物治療,但如果用藥後無明顯改善或症狀加重,應及時就醫。

熱中風:中風又稱為腦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腦血管病。從發病季節上來説,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溫度在0℃以下的寒冬,另一個是氣溫超過32℃的盛夏。發生於高溫天氣的中風,又稱為熱中風,大多屬於缺血性腦卒中。

熱中風後,患者容易出現頭暈、頭痛,伴有視物旋轉、噁心、嘔吐;各種運動障礙,如一側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持物不穩、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口角歪斜;感覺障礙,如發生在口唇、面舌、肢體的麻木;還有患者會出現性格、行為、智慧方面的改變等。

預防熱中風,要重視基礎疾病的控制,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及腦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要積極治療,遵醫囑按時服藥,監測血壓、血糖、血脂等,定期評估血管情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煙,不酗酒,及時補充水分,早睡早起,勿貪涼,合理飲食,心態平和。

系統性紅斑狼瘡:夏季紫外線強烈,研究證明,紫外線不僅是狼瘡發病的重要誘因之一,還是導致狼瘡復發、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有高達60%狼瘡患者因接受陽光照射激發或加重病情。

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曾小峰建議,防止紫外線照射是廣大狼瘡患者們最重要的一項防護措施,尤其是曾經有過皮疹的患者,建議進行合理防曬來避免紫外線對皮膚的照射,減輕皮膚炎症,減少疾病復發。

若患者突然出現長時間的發燒,身上出現紅斑、脫髮,發生關節炎、關節腫痛的情況,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復查。

編輯:杜婧甜 責任編輯:李素江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頭暈心慌多汗……“熱”出這些症狀應及時就醫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