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趙延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自2012年起,先後派出10批共80多名專家,到青海、山西、內蒙古、四川等地的基層,開展巡迴醫療。十年來,同濟國家巡迴醫療隊共接診患者23000多人次,開展230多臺手術、800多人次教學查房、360多場專題講座、30次下鄉義診,為基層醫院捐贈儀器設備和藥品。他們用實際行動向受援地區展現了黨和國家對當地百姓健康的關心和重視,展現了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精湛的醫療技術,樹立了國家醫療隊的良好形象。央視網記者專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繼紅。
記者:您如何理解國家醫療隊巡迴醫療工作對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義?
劉繼紅:巡迴醫療是以醫療服務能力薄弱地區為重點,持續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從意義上來説:
第一,可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縮小地區間的差距。派遣醫療隊前往當地進行技術幫扶和管理培訓,規範診療行為,優化服務流程,直接促進當地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
第二,可以提高當地百姓就醫的可及性。一方面,專家直接將醫療服務送到了“家門口”;另一方面,醫療隊還可以通過遠程醫療幫助受援醫院加強學科建設,促進資源上下貫通。
第三,可以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醫療隊幫助補齊當地醫療服務短板,開展健康教育,還可以通過“綠色通道”轉診,收治疑難重症患者。加上醫保政策的支持,能防止因病致貧、返貧。
記者:同濟醫院從什麼時候開始開展農村巡迴醫療工作的?當時開展的情況怎樣?
劉繼紅:早在1965年,同濟醫院外科裘法祖教授,內科過晉源教授,還有婦産、兒科、麻醉、眼科、耳鼻喉等等科室的醫護人員,前往河南農村,與當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為廣大農民診治疾病,上門送醫送藥,培訓基層衛生人員,可以説是真正深入到田間地頭做健康幫扶。
記者:請分享早期農村巡迴醫療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或小故事。
劉繼紅:1972年,裘法祖教授第二次參加巡迴醫療。他回憶説,大家當時自己動手,搭建臨時診室、病房、手術室,相當於建起一座小型醫療站。
他們去山區開展工作,交通很不方便,羊腸小道通常只能容納一個人走。去老百姓家裏出診要走半天時間,看完再返回,一天就過去了,一天就只能看一個病人。
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裘老在救治血吸蟲病人過程中,創造出了“賁(bēn)門周圍血管離斷術”,成為治療急性大出血的有效手段。這種手術方式後來也被稱為“裘氏手術”,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獲獎。他説:“參加巡迴醫療不但鍛鍊了我,還豐富了我不少臨床經驗。對青年外科醫生來説,下鄉巡迴醫療很有必要。”
到1976年,同濟醫院先後派出農村醫療隊40多批,達1400多人次。全院大部分醫務人員都參加過醫療隊。大家也都感慨,巡迴醫療的經歷非常鍛鍊人,使自己能力得到了提升。
記者:自組建國家巡迴醫療隊以來,同濟醫院這十年間巡迴醫療工作是如何開展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劉繼紅:同濟醫院自2012年起,先後派出10批共80多名專家,到青海、山西、內蒙古、四川等地的基層,開展巡迴醫療。
為了保證支援效率,解決當地實際問題,每批醫療隊出發前,我們都會積極與當地溝通,制定詳細方案,對醫療隊學科構成、工作內容等進行詳細安排。醫療隊員結合當地的需求和定位,開展傳、幫、帶,診治當地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重症和罕見病,協助開展學科建設,提升醫療技術水平。
十年來,同濟國家巡迴醫療隊,共接診患者23000多人次,開展230多臺手術,800多人次教學查房,360多場專題講座,30次下鄉義診,為基層醫院捐贈儀器設備和藥品。
可以説,同濟國家巡迴醫療隊,用實際行動,向受援地區展現了黨和國家對當地百姓健康的關心和重視,展現了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精湛的醫療技術,樹立了國家醫療隊的良好形象。
記者:結合醫院巡迴醫療工作實際,您覺得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發生了哪些變化?還存在哪些薄弱環節?
劉繼紅:近年來,國家醫療隊除了在當地開展診療,還指導當地開展新技術、新業務,籌備學科建設,當地“造血”能力明顯增強。
比如同濟第七批醫療隊,協助青海格爾木市第二人民醫院建立了檢驗質控管理規範。如今,當地醫院檢驗科不僅臨床標本送檢越來越規範,臨床送檢積極性也大大提高,檢驗結果判讀能力明顯增強。
還有2021年的第十批醫療隊,正在積極協助四川的松潘縣人民醫院,構建區域性的創傷急救體系,計劃2年內幫助他們打造一支專業化的創傷急救團隊。
當然,短期的幫扶並不能解決長期問題,我們發現受援醫院在醫療技術、人才培養、醫院管理以及文化建設等方面都還需要改善。
我們也會積極與受援醫院建立長期合作,提升持久幫助,進一步變“輸血”為“造血”。
記者:同濟醫院是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的主體單位,您對接下來的巡迴醫療工作有哪些建議和思考?可以從哪些方面加以完善?
劉繼紅:同濟醫院是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的主體單位,可以在巡迴醫療中發揮學科、人才和管理的優勢,提升受援地區醫療水平和公共衛生防控能力。
具體來説:
首先,我們要幫助提升基層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水平。結合同濟的經驗,因地制宜,加強當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水平。
第二,我們要幫助提升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控制能力。加強醫院的識別和預警能力,提升醫務人員防護意識和防護水平。
第三,我們要針對性地進行應急救治指導。評估當地應急能力,開展技術幫扶,補齊診療技術短板,提升應急救治水平。
最後,還應該以愛國衛生運動為契機,進行公共衛生防控的宣傳教育,增強當地老百姓的自救互救技能。
總之,同濟醫院,作為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希望以巡迴醫療工作為載體,逐步織牢織密基層防護網,護佑好百姓健康。(校對 陳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