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觀察|貨幣政策時隔14年重回“適度寬鬆” 釋放哪些信號?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12月10日 17:58
央視網 | 2024年12月10日 17:58
原標題:
正在加載

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5年經濟工作。針對貨幣政策,會議提出明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打好政策“組合拳”,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梳理近20餘年來我國的貨幣政策可以發現,貨幣政策基調由緊到松依次可劃分為“從緊”、“穩健”、“適度寬鬆”等數個區間。值得關注的是,我國上一次使用“適度寬鬆”來表述貨幣政策是在2010年。從2011年起,我國貨幣政策一直維持“穩健”的總基調,本次調整係14年年來的首次。

對此,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在接受央視網財經頻道採訪時表示,相比“穩健”基調,“適度寬鬆”允許更大力度地運用總量、價格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向市場注入充足的流動性,推動實際利率顯著下降。

相比“寬鬆”基調,“適度寬鬆”又更加注重政策力度的適度性,避免“大水漫灌”式的流動性過剩,防止引發嚴重通脹或資産泡沫等後遺症。

相比當前“穩健”但實際偏松的政策基調,“適度寬鬆”能夠向市場發出更加清晰、明確的政策信號,使市場各方更好地理解政策意圖,形成一致性預期。

曾剛指出,在當前社會經濟運行中,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能夠緩解需求不足和經濟下行壓力。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和降低利率,可以有效刺激消費和投資需求,推動經濟回暖。通過降低融資成本和增加信貸支持,可以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促進實體經濟復蘇。

與此同時,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形成“雙松”組合,增強逆週期調節效果,有助於改善善市場預期,提振信心。當前市場預期普遍偏弱,“適度寬鬆”政策基調的調整可以向市場傳遞明確的寬鬆信號,增強企業和居民對經濟復蘇的信心,推動經濟活動回升。

曾剛表示,在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基調下,未來我國可能採取降準、降息、結構性工具優化等多種措施,重點支持經濟復蘇和結構調整。他預計,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實施一次性較大幅度的降息。

結構性工具方面,預計央行將繼續優化和擴展相關工具,支持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重點領域,為我國經濟提供更強的逆週期調節支持,同時避免“大水漫灌”帶來的長期風險。

其中,碳減排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將在今年底到期,未來可能追加新的額度。此外,可能下調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利率(如下調0.5個百分點),進一步支持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和養老金融等重點領域。

在曾剛看來,我國選擇在當前節點調整貨幣政策基調為“適度寬鬆”,是基於外部環境寬鬆、政策協同需求以及歷史經驗的綜合考量。這一調整有助於增強逆週期調節效果,提振市場信心,推動經濟復蘇,同時避免過度寬鬆可能帶來的風險。未來,貨幣政策仍將注重精準調控和風險防範,避免過度刺激帶來的長期隱患。(央視網記者 趙子牛)

編輯:司曉穎 責任編輯:焦健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更多精彩
正在閱讀:財經新觀察|貨幣政策時隔14年重回“適度寬鬆” 釋放哪些信號?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