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視點丨奧運營銷是一場關於品牌、文化、市場和消費者的深度對話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7月26日 15:50
央視網 | 2024年07月26日 15:50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 從亞運會、大運會、世界盃、歐洲盃再到巴黎奧運會,每次體育盛會都為品牌提供觸達消費者的平臺,這更是一個拓展海外市場、提升國際影響力的絕佳機會。

從服裝、飲食到各類賽事用品,中國品牌正以多元化姿態,深度參與到這場國際體育盛宴之中,品牌們巧妙地借助奧運營銷的東風,加速其國際化的征程。

在服裝領域,安踏、李寧、九牧王等中國體育品牌將中國文化元素融入領獎服和比賽裝備的設計中,已然成為國際賽場上的璀璨明星。

在飲食領域,中國品牌的國際化進程同樣令人矚目。伊利、奈雪的茶等品牌把奧運會當抓手,加速其在全球市場的曝光與佈局。比如,蒙牛拿下奧運全球TOP合作夥伴,伊利通過贊助國家隊等方式進行奧運營銷,喜茶在法國巴黎打造快閃門店“喜茶巴黎觀賽茶室”。

另外,隨著奧運會的持續升溫,中國體育用品出口也掀起熱潮,從乒乓球到LED顯示屏,從懶人沙發到奧運吉祥物,無數“中國製造”正以其卓越的品質和創新的設計走向世界舞臺,借奧運東風,浙江體育用品及設備出口已超100億元。

奧運營銷是一場關於品牌、文化、市場和消費者的深度對話。服裝、飲食、體育用品等“中國品牌”“中國製造”走向奧運賽場的背後,首先得益於産品品質的卓越。眾多企業不斷致力於技術創新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確保其産品能夠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以及達到奧運會的嚴格標準。

此外,政策的政策支持也是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以江蘇省淮安海關為例,他們為加工貿易企業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指導服務,簡化了內銷手續,暫停了加貿限制類擔保,釋放了政策紅利。這些措施不僅幫助企業降低了運營成本,也提高了市場響應速度,使更多體育用品出口企業能夠抓住“賽事經濟”的機遇。

雖然眾多的中國品牌已經成功在國外“露臉”,但在“奧運營銷”中,我們也必須重視一個現實,品牌“出海”並不等於“出彩”。品牌力量需要日積月累,持續穩定的傳播才能在消費者心中紮下根。

據了解,以奧運會為代表的體育營銷,實際上奧運贊助商成功的概率大約只有25%,也就是説,有四分之三的奧運贊助或者營銷,是不成功或者不太成功的。究其緣由,可以歸結為幾個關鍵因素:品牌差異化程度低,導致品牌難以在眾多贊助商中突出自身特色;缺乏系統性的營銷規劃,使得品牌無法有效傳達其價值主張和營銷信息;高額的贊助資金投入,如果沒有得到合理的預算分配和回報評估,造成資源浪費。

中國品牌的“出海”之路並非坦途,成為奧運贊助商只是品牌營銷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想要火出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品牌方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擁有深遠的戰略眼光,持續創新,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提升産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避免陷入同質化的競爭泥潭。比如在服裝設計上,關注可持續發展和環保材料的應用,積極響應全球綠色消費的趨勢,這將是中國品牌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同時在面對文化差異、産品質量標準等多重挑戰時,必須深入了解目標市場的消費習慣和法律法規,確保産品能夠符合當地的標準和要求;通過講述品牌背後的文化故事,與當地消費者建立情感聯絡,提升品牌的文化認同感,在融入當地文化同時,也需要保持自身的獨特性。

總之,中國品牌在“出海”過程中,需要綜合運用創新、技術、供應鏈管理、知識産權保護等多元化策略,才能在面對“奧運經濟”時乘風而行,實現在國際市場上的長遠發展和成功。(央視網財經觀察員 謝毫)

編輯:司曉穎 責任編輯:焦健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更多精彩
正在閱讀:洞察視點丨奧運營銷是一場關於品牌、文化、市場和消費者的深度對話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