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新政後首個金融月度數據出爐,有何亮點?

來源:第一財經 | 2024年11月12日 10:37
第一財經 | 2024年11月12日 10:37
原標題:
正在加載

“924”一攬子政策落地後,首個月度數據出爐。

11月11日,央行公佈10月金融數據。根據第一財經梳理,10月金融數據顯示幾大要點:一是M2增速回升,M1增速在連續6個月負增長後首次出現降幅收窄;二是信貸結構存在不少亮點,特別是個人住房貸款增長有所好轉;三是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

市場普遍認為,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短期內不會改變,明年貨幣政策有望繼續保持較強力度,為經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此外,實現年度經濟增長目標,需要財政發揮更大作用,財政力度不足會成為穩增長的制約。

M1增速降幅收窄

央行數據顯示,10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9.71萬億元,同比增長7.5%。狹義貨幣(M1)餘額63.34萬億元,同比下降6.1%。

M2增速繼續企穩回升,過去兩個月累計升高1.2個百分點。其中,10月M2增速比上月末高0.7個百分點。2023年是疫情平穩轉段的第一年,M2增速明顯回升,導致基數較高。從剔除基數影響的兩年平均增速看,2023年和2024年10月末M2平均增長8.9%,保持了流動性合理充裕。

M2增速繼續回升,體現出穩增長力度明顯加大。市場專家分析,M2企穩回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債市和理財資金開始向存款回流。

近期人民銀行出臺了一攬子增量金融政策,有效改善經濟預期,市場信心提振,資本市場回穩,投資者風險偏好由避險情緒主導轉向更為積極的資産配置。

二是銀行向證券、基金等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資增加。隨著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兩項工具正式推出落地,商業銀行向非銀機構的融資增多,既促進了銀行與非銀機構之間的資金融通,增強金融市場流動性,同時也對派生增加M2産生了直接的推動作用。

三是財政支出加快,財政存款更多轉化為企業存款。隨著財政支出節奏加快,穩增長逐步加力,帶動實體經濟部門存款同比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狹義貨幣M1增速在連續6個月負增長後首次出現降幅收窄。

10月末M1增速為-6.1%,較上月回升1.3個百分點。M1增速邊際回升,既反映出增量政策加快推進的背景下,經濟活動企穩向好,社會信心有所改善,也受益於金融市場上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

市場人士預計,隨著近期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支撐效應進一步落地顯效,M1增速有望企穩。

近日,央行在《2024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對貨幣供應統計體系進行了專題分析,預計相關統計口徑調整優化後,M1統計還將更加完整、科學,能更好適應金融市場和金融創新的發展態勢。

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

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403.45萬億元,同比增長7.8%,與9月末的8%相比略降。

具體來看,2024年前10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7.0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13萬億元;2024年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403.45萬億元,同比增長7.8%。

“去年10月比較特殊。”第一財經採訪權威人士獲悉,10月社融融資規模在去年高基數基礎上,仍然保持較高增長。

2023年10月,社會融資規模中的政府債券新增1.56萬億元,比2020~2022年的同期均值多1.1萬億元,明顯超出季節規律。

上述權威人士表示,主要是由於去年10月開始加速發行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資債券,當月新增逾1萬億元,用於償還拖欠企業賬款等存量債務,推高社會融資規模基數,對今年10月同比增速産生了下拉效應。

市場人士認為,信貸增量短期內一定程度上受到地方化債的下拉影響,存量貸款中部分融資平臺債務被償還或置換;但長期看,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緩釋後,更有利於“輕裝上陣”發展實體經濟,對於紓解債務鏈條、暢通經濟循環、防範化解風險等都有積極效應。

盤活存量信貸資産取得成效

作為金融數據的領先指標,票據利率走低通常指向信貸需求不足,因此市場對10月新增信貸較弱已有預期。

最新金融數據印證了這一猜測。前10個月,人民幣貸款增長16.52萬億元,與前9個月的16.02萬億元相比,這意味著10月單月,人民幣貸款僅增加0.5萬億元左右。

不過,需注意的是,有市場機構估算,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機構貸款發放量超過110萬億元,比2023年同期多近8萬億元,比2022年同期多近20萬億元。回收量和新發放量都在同步較快增長,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盤活存量信貸資産取得成效,貸款投放效率進一步提升。

“貸款方面,從流量角度看,前三季度累計貸款發放超過110萬億,但從增量看則是在16萬億左右。如果從累計發放角度看,貸款發放還是很多的。 ”記者從權威人士處採訪獲悉。該人士舉例解釋稱,從統計角度看,銀行當期發放了100萬貸款,在此期間、由於前期發放的貸款陸續到期了80萬元,導致凈增貸款只有20萬元。

票據融資也是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渠道。表內票據融資和貸款一樣,都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

在滿足真實交易關係和債權債務關係的要求下,中小企業利用票據從銀行進行貼現融資,具有便利性高、流動性好等優勢,與從銀行貸款獲得資金沒有本質區別。

從近期票據市場走勢看,目前各銀行票據融資渠道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也能一定程度抵補常規信貸供給方面的走弱。10月銀行將到期量同比多增6000億元的“坑”填平後,仍實現了1100億元新增量。

專家表示,票據融資的主體基本是中小微企業,10月以來票據融資利率持續下行,有利於中小企業降成本,也顯示出融資環境較為適宜和寬鬆。

另一方面,信貸結構出現了不少亮點。記者從央行獲悉,10月末,單位中長期貸款餘額109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為4.23萬億元,同比增長13.6%,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3.17萬億元,同比增長21%,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為33萬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5%左右,以上貸款增速均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個人住房貸款增長有所好轉,10月份個人住房貸款規模企穩,明顯好于前9個月月均減少690億元的水平,也好于前兩年同期的水平。

貨幣政策有望繼續保持較強力度

9月下旬以來,人民銀行較大力度降準,實施有力度的降息,優化調整房地産金融政策,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一攬子增量金融政策發佈實施以來,國內外給予了積極正面評價,有力提振了社會信心,對於促進經濟金融平穩運行發揮了較好作用。

股票、債券、外匯等金融市場近期表現均呈現積極態勢,部分宏觀經濟指標和高頻數據也邊際向好,10月製造業PMI為50.1%,環比上升0.3個百分點,時隔5個月,重回擴張區間,經濟景氣度有所回升。

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物價低位運行等是當前宏觀調控需要關注的突出問題,這既是短期經濟運行困難的表現,也是中長期結構轉型深層次矛盾的反映,近期的調控思路已在適應性轉變。

近期,央行行長潘功勝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進一步表示,人民銀行將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保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加大貨幣政策調控的強度,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大力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市場普遍認為,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短期內不會改變,明年貨幣政策有望繼續保持較強力度,為經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此外,近期全國人大新聞發佈會宣佈,將通過一次性增加6萬億元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地方存量隱性債務,並額外安排5年共4萬億元新增地方專項債用於化債。

市場專家普遍認為,實現年度經濟增長目標,需要財政發揮更大作用,財政力度不足會成為穩增長的制約。上述政策將大幅節約地方利息支出,緩釋地方債務風險。同時,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銀行補充資本,優化稅收政策支持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發行地方專項債支持回購存量土地等政策也將陸續推出,未來財政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

綜合來看,11、12月MLF到期量均高達1.45萬億元,合計2.9萬億元,將對流動性有所擾動。此外,為穩定寬信用力度,助力完成全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也需要適宜的流動性環境。

為此,央行日前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位置提前,呵護流動性的重要性提升。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從明年看,穩內需重要性提升、財政延續發力等多因素疊加,貨幣政策需繼續加碼,降準降息仍有一定空間,但新設貨幣工具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同時強化與財政、消費、産業、地産、資本市場等領域協同發力,增強宏觀政策的一致性。

“在政策加力的方向下,考慮到目前金融機構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距離5%的合意下限空間日益縮窄,以及降準、MLF、再貸款工具對全市場流動性影響的傳導相對較為間接,未來國債買賣業務、買斷式逆回購等新設工具有望加碼使用,不僅能夠減輕MLF的續作壓力,還能降低對降準工具的依賴,提升流動性調節的精準度和靈活性。”溫彬稱。

編輯:司曉穎 責任編輯:焦健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更多精彩
正在閱讀:“924”新政後首個金融月度數據出爐,有何亮點?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