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10月14日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特別報道內容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5日 15:05 來源:CCTV.com

  航天專家談飛船及測控

  演播室主持人 王世林:

  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載人航天飛行的特別報道。

  我們知道,中國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是在9號的上午9點整,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的發射,現在,在軌運行已經正常狀態進入到了第三天了,現在飛船的情況到底怎麼樣,今天在演播室我們請來了兩位專家一起給我們解讀,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演播室的兩位嘉賓,一位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的總設計師張柏楠先生,您好張總,還有一位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系統通信分系統的主任設計師晉東立先生,您好,歡迎兩位專家到演播室來參與我們的節目。

  我們也知道這幾天以來一直是通過晉主任所設計的通信系統在天地之間進行通話,並且也發回了很多精彩的畫面,在今天節目的一開始,我們首先結合這些畫面請兩位專家為我們做一下解釋,一起來看一下畫面。

  好,張總,您看到的是您最熟悉的飛船,您是飛船系統的總設計師,現在這個畫面是通過晉主任他們的通信系統從空中發回來的返回艙內的畫面,您能不能告訴我們現在航天員他們正在做什麼?這好像是快放的。

  張柏楠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

  對,現在航天員可能在查他們的飛行日誌,記錄一些飛行的狀況。

  主持人:

  記錄飛行日誌是不是航天員在太空工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環?

  張柏楠:

  是這樣的,因為多人、多天的飛行,以前咱們是沒有經歷過,一方面他記錄飛船系統狀態和他們自己的感覺,還有自己的身體狀態。

  主持人:

  我們可以看到在返回艙內這是航天員費俊龍,是吧?

  張柏楠:

  對。

  主持人:

  可能現在聶海勝是在軌道艙休息或者是在做實驗,一般的情況下,兩位航天員的工作安排是有一個人在軌道艙工作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人在返回艙裏面值班,這個返回艙也可以説是整個飛船的一個神經中樞的所在。

  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晉主任,像這樣的一個畫面從太空中傳回到地面,我們現在能夠實現的畫面的傳輸是單項的還是雙項的?

  晉東立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系統分系統主任設計師:

  現在實行的是單項傳輸。

  主持人:

  那就是説,返回艙的畫面可以通過視頻的接口,然後通過通信的手段發回到地面來,但是在太空中可能還看不到我們航天控制中心的一些畫面。

  晉東立:

  現在還看不到。

  主持人:

  好,我們現在也看到聶海勝也從軌道艙返回到返回艙裏面。張總,我注意到航天員他們一直在用DV機進行拍攝,在這之前你們是從畫面的採集的角度是怎麼樣考慮設計的?比如説,我們觀眾朋友能夠看到的在返回艙攝像頭裏面的角度一直是這樣一個角度,為什麼當時沒有想多設幾個角度的攝像機,使我們能夠看到全艙所有角度的畫面?

  張柏楠:

  作為飛船來講,重量還是非常緊張的,系統要求的比較精湛,所以神舟五號飛船我們只有返回艙一個攝像機,神舟六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將軌道艙攝像機的畫面也能夠傳到地面,另外一方面,我們為了靈活起見,我們的圖像傳輸系統,也可以直接接在航天的DV機上,將來實施拍攝的或者以前拍攝的畫面傳輸下來。

  主持人:

  我們記得在神舟五號發射的時候,航天員楊利偉就是用自己的DV機拍攝了很多太空的畫面,這次兩位航天員他們都帶着DV機,是不是也是給他們其中一個任務之一,讓他們多記錄一些畫面?

  張柏楠:

  是這樣的,包括一些我們自己想做的試驗項目,DV機比較方便。

  主持人:

  晉主任,在DV機記錄下這些畫面以後,它是通過什麼方式又傳回到地面的?

  晉東立:

  天地圖像通道只有一個,上面攝像機有一個固定的,DV機的畫面,它要傳下來必須在設備上進行一次切換操作,把視頻源切到DV機上傳下來。

  主持人:

  對,我們也看到好像費俊龍在拍完了以後,也是在接視頻的藉口,把這個畫面傳回到地面來。可以説這次神舟六號的成功發射到現在已經是第三天了,而且剛才晉主任也給我們算了一下,現在大概運行的圈數是38圈到40圈之間,是吧?

  晉東立:

  應該是差不多。

  主持人:

  在飛船整個運行的過程中,兩位負責人你們的擔子感覺到是很重的,責任也很重大,一位是飛船的總設計師,要了解飛船整個的狀況,但要了解飛船整個的狀況還需要通過通信的手段、測控的手段來了解。我們也知道神舟六號飛船本身執行任務的系統是有七大系統,可以説現在兩位這兩大系統正在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測控系統在整個任務執行的過程中,到底佔一個什麼樣的位置?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晉東立:

  測控通信系統在其他系統中要發揮作用,最能發揮作用的時段就是在軌運行時段,應該是這個時段,測控通信系統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在軌運行的時候對飛船進行測量、控制和航天員進行溝通、通信以及整個返回的控制。

  主持人:

  我們現在通過這個動畫也能夠非常形象的看到神舟六號在軌運行的時候打開太陽帆板的過程,實際上太陽帆板打開這個過程也是通過你們的測控手段實施的。

  晉東立:

  是的。

  主持人:

  另外晉主任,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飛船環繞地球運行的過程中是一個圓形的軌道,它所要經過的地方不光是在中國的上空,要從全世界各個地方要經過,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樣能夠保證有效的對飛船實施控制?

  晉東立:

  要有效的對飛船實施控制,測控系統採取的策略就是全球布展,應該是這麼一個基本的策略,因為飛船要經過地球的上空運行,光靠我們國內的測控站無法對整個飛船每圈都進行跟蹤,要實現每圈都進行跟蹤的話,必須進行全球布展,現在我們在三大洋布了四條船,國內有五個測控站,國外還有三個測控站,經過科學的布展能保證飛船在在軌運行期間每圈都有可見的測控弧段,每圈都能給飛船溝通聯絡。

  主持人:

  如果説飛船是一個風箏,有人把它比做一個風箏,地面的飛行測控的人員就像是牽風箏線的人。

  晉東立:

  對,這個比喻很恰當。

  主持人:

  很恰當,你們所完成的就是怎麼樣讓風箏保證它能夠正常的飛行,這是關於測控方面。另外,關於飛船也是大家這幾天非常關注的一個焦點的話題,飛船這幾天一直在太空遨游。張總,我們這兒也有很多網友提了一些問題,也非常有意思,你看能不能給他們解答一下。有一個網友問,我們的飛船造價肯定不菲,肯定是花了很多錢造出來的,可以我們為什麼不讓它重復利用呢?是因為我們的技術限制還是説為了我們的實驗成功要保證這個需要?

  張柏楠:

  應該説主要還是從最開始選擇技術方案決定的,另外,作為重復使用來講,前些段國際上載人航天界已經在討論航天飛船這種龐大的系統重復使用的,是不是從效益上來講是很高的?安全系數是不是很可靠?也在反思這個問題。

  主持人:

  從國際慣例上來看,比如説俄羅斯的飛船是不是也是像我們這樣?

  張柏楠:

  對,俄羅斯飛船跟我們一樣,也是一次性使用的,應該説重復性使用也是我們載人航天飛船未來的發展方向。

  主持人:

  好,我們在今天節目開始先請來位專家為我們解讀了一些測控和飛船系統方面的一些問題,大家也知道,我們這幾天一直有記者在北京航天控制中心做採訪,現在我們就通過視窗來連線在航天城採訪的記者孫寶印。

  寶印,你好。

  孫寶印:

  世林,你好。

  主持人:

  我已經看到你了,在現場正在做準備,寶印,這幾天尤其是今天一天一直在航天城採訪,我猜你肯定在飛行控制大廳裏面也是呆的時間最長的,在那兒能了解到很多最新的消息,你今天有什麼最新的情況要告訴我們?

  孫寶印:

  我告訴你,看到我左邊有一堵墻,這個墻就是飛控中心指控大廳的墻,實際上鏡頭往那邊一掃,就能看到飛控大廳,但是我們為了不妨礙工作人員的工作,是在這個樓道裏進行報道的,我們就在一分鐘以前看到了航天員的圖像,這是在遠望三號和納米比亞的測控站捕捉到它們的信息,然後傳到飛控中心來的,當時聶海勝手拿着他的航天員手冊在翻閱,這個時候費俊龍已經上到軌道艙去休息了,所以返回艙裏面只留下了費俊龍一個人,整個看上去狀態也是非常的良好,聶海勝也是播報自己的情況也是非常良好的,整個今天一天,我們回顧一下,首先值得一説的是早晨零點凌晨5點55分的那次軌道維持,這個情況可能在我們各個時段的新聞裏邊説的已經很多了,我在這兒也不再詳細説了,今天類似這樣的規定動作是比較少的,但是自選動作很多。我可以舉幾個例子,比如説在今天下午的時候,他們先後傳回來幾組圖像,都是他們兩位航天員在飛機上用DV拍攝下來的非常精彩的圖像,一個就是大家應該已經看到了,就是地球的這種圖像,而且這個圖像是在飛躍祖國上空的時候拍攝下來的,他放大了鏡頭以後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一些山脈,甚至還有一條河,山脈上還有這種積雪都可以看到,到底是哪座山現在恐怕判斷不出來,但是經過事後我估計是科技人員做過一些分析之後,也許能判斷出這些山是哪些山,河是哪條河。還有一個比較精彩的鏡頭,也是在下午傳回來的,是費俊龍在刮鬍子,用了一把剃刀在刮,我其實聽過專家解釋,在飛船裏邊實際上刮鬍子,尤其是好多個人衞生的行為是受到很大限制的,特別是刮鬍子,因為鬍子渣一掉下來以後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在整個失重情況,會很容易讓他吸到肺裏邊去,據説這次用的刮鬍刀上用的一些這種洗劑,這種東西應該是具有比較大的黏性,保證這些東西不會散落到艙內其他地方去。還有一個比較精彩的,我估計過一會兒大家可能從屏幕上看到,那就是費俊龍在三個小時以前曾經在艙裏邊做了四次前滾,説前滾翻不大恰當,應該是前空翻,因為飛船內的情況他是腳輕輕一蹬就是一個空翻,他連翻了四次,而且後兩次讓聶海勝給他用DV拍下來了,我估計回來以後能看到更清晰的這種前空翻的這樣一個鏡頭,真是非常的有趣,也許是航天員為了體驗失重的感覺,也許是為了舒筋活血,到底什麼意思我們現在不知道,但是整個看上去是一個非常和諧的、非常輕鬆的這樣一個畫面。

  主持人:

  好,剛才寶印給我們結合畫面非常詳細的介紹了最新的一些情況,寶印,我們也知道在飛船在軌的運行中測控系統是最緊張、最忙碌的,您今天要在演播室請進的嘉賓是不是也跟這個系統的專家有關係?

  孫寶印:

  沒錯,我要請進的嘉賓就是我們北京飛控中心的副主任朱民才,朱主任,您好。朱主任,現在我們整個測控中心,您總結一下今天整個的情況,您有一個什麼樣的評價?有什麼樣的觀感?

  朱民才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主任:

  應該説今天和前兩天一樣,也就是按照我們預定的工作程序完成了各項應該做的工作,各項工作都進展的比較順利,很正常。

  孫寶印:

  比較重要的就是上午的軌道維持。

  朱民才:

  對。

  孫寶印:

  早晨。

  朱民才:

  比較重要的一點應該説是今天早上5點55分來進行的這次軌道維持,這次軌道維持的成功就鑒定了我們能夠順序的返回主場。

  孫寶印:

  這是一個奠定基礎性的,很重要的一個。類似這樣的一個軌道維持,今後還有可能會出現嗎?

  朱民才:

  按照預定的計劃,就是在61圈還要進行一次軌道維持,使我們的落點更加準確。

  孫寶印:

  從明天來看,您覺得我們整個的飛控中心這邊比較注意的,或者説比較重要的一些操作還有哪些呢?

  朱民才:

  明天和前兩天相比,沒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

  孫寶印:

  我發現,比如説早晨有一個很重要的軌道維持以後,好像航天員自己也變得比較輕鬆,像下午出現了很多很生活化的鏡頭。又比如説刮鬍子還有翻跟頭,這些也是在經歷了一種重要操作以後一種輕鬆的表現嗎?您覺得呢?

  朱民才:

  是的,現在目前一切都比較正常,所以大家在精神上都比較輕鬆了,心理上感覺到壓力沒有那麼大。

  孫寶印:

  所謂飛控中心這一塊兒,你們在跟航天員對話的過程當中,你們是不是也有意識的儘量緩解他們的一些壓力,有沒有這樣一些機會或者是這樣的意圖,能夠通過一種方式緩解他們這種在空間的這種壓力?

  朱民才:

  是的,比如説在今天下午的幾次通話,確實有意識想緩解一下航天員的壓力,也使得他們在天上不感到孤單,使他們感覺到地面的人時刻關心着他們的生活、工作和生命的安危。

  孫寶印:

  比如説你們都會跟他們説些什麼呢?

  朱民才:

  比如説今天他翻跟頭的時候,我們給他熱烈的掌聲,向他們説你們真棒,做得很好。

  孫寶印:

  他顯然是聽到了這樣的讚揚了。因為我看到他本身是翻了一個,後來三個,自己感覺非常好。

  朱民才:

  是的,另外比如説傳下來的他刮鬍子的鏡頭以後,我們就問他你這是什麼時候做的?他就翻開工作手冊,告訴我們這是他28圈起床以後做的。

  孫寶印:

  相信經過航天員這樣一些很輕鬆的,比如説翻跟頭、刮鬍子這樣一些行為,到時候航天員回到我們身邊的時候,一定是依然那麼英俊、依然那麼瀟灑。

  朱民才:

  是。

  孫寶印:

  好,感謝朱主任。世林,這裡情況就是這樣。

  主持人:

  好,謝謝寶印,如果有最新的消息我們再連線,再見寶印。

  好,觀眾朋友,您現在收看的是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的特別報道。

  剛才我們在航天城的記者為我們介紹了最新的飛船的一些動態和情況,在節目進行的過程中,大家也注意到演播室還有兩位嘉賓一起來參與我們的節目,我再來介紹一下,一位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的總設計師張柏楠先生,還有一位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系統通信分系統的主任晉東立先生。今天可能大家談論最多的就是兩個話題,一個是測控的問題,以及是關於飛船本身和航天員的問題等等。我們知道説到測控的問題和通信的問題,昨天有很多事件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説“天地通話”大家也看出到了通話的話音也是非常的清楚,晉主任,“天地通話”是怎麼實現的?因為您前面也介紹了,就説我們是在全球布控,但是飛船也是在以每秒將近八公里的速度在運行,在什麼樣的狀態下?是哪個站跟他們聯絡在一起實現了“天地通話”?又是怎麼樣傳到北京的?

  晉東立:

  對,天地通訊是在整個測控通訊網內實現的,剛才我談到整個測控網的全球布控,飛船在運行的每一圈都有地面一個測控站和它溝通,天地通信從電路上來講要分兩大段,一個空間段,也就是天地段,飛船和地面的測控站之間我們現在設計了兩種手段確保天地的通信,一個是下行的圖像傳輸,另一個是雙向話音的溝通。從測控站到指控中心,剛才朱主任所在的中心,這個是靠我們整個地面通信網來把他聯絡起來,這一段也是兩種手段,兩種手段互為備份,確保整個天地聯絡通信的可靠性。

  主持人:

  對於測控的關心不光是觀眾朋友關心,很多網友也通過我們的網站發來了他們關心的一些問題。比如説,在測控方面他們非常關心當飛船進入了測控盲區的時候,這個詞也很專業的,地面控制中心是否就和飛船暫時失去了聯絡?

  晉東立:

  我們一般説法叫非測控區。

  主持人:

  不叫測控區。

  晉東立:

  是這樣的,我們在有效的測控弧段,我們和飛船進行溝通,除了我們的測控區中心和飛船暫時失去聯絡,實際上叫測控盲區的意思,好像感覺我們測不到它,實際上是能測到的,但是我們可能就沒有駕馭實施測控的一些手段。

  張柏楠:

  作為飛船來講,首先主要還是靠自主的程序控制,不管是有沒有測控,它都應該保證飛船的正常運行。另外,飛船系統的一些遙測參數在測控區外的時候可以保存下來,經過測控區的時候可以把它全部下傳,實際上相當對整個飛船的運行過程我們都能夠掌握。

  主持人:

  張總,做了非常清楚的解釋了,但是這個網友緊跟着還有一個問題説此時進入了非測控區的時候,如果碰到了緊急的情況怎麼辦?

  張柏楠:

  如果碰到緊急狀況的話,飛船作為故障對策有多種手段,作為一些不是特別緊急的故障航天員可以做稍加處理以後,經過測控區的時候由地面人員測控系統來進行處理。對於一些特別緊急故障,航天員可以自主來處理,而且我們也有航天員自動啟動返回的這種程序,航天員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返回地面安全地區。

  主持人:

  實際上這些問題你們都已經考慮過了,而且都有方案。但是這個網友還是不甘心,還有一個問題,他説是不是可以利用三顆地球同步衛星聯網對飛船進行全程測控?這是不是搞測控比較專業?

  張柏楠:

  是比較專業,而且這個在國外除了這種地面站,主要是靠中繼衛星來進行測控,這個應該説是目前國際上比較常用的手段。

  主持人:

  好,這是剛才我們了解了網友提出的一些問題,張總和晉主任給我們做了一些解釋。觀眾朋友,我們知道對於飛船的控制手段也有很多種,我們再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相關的知識,然後我們再回來接着聊。

  解説:

  程序控制是第一種,也是最主要的一種控制手段,所謂程序控制是指地面控制中心把飛船此次飛行所要完成的所有動作按順序提前編出控制指令,並在飛船飛行中實施注入,飛船入軌道後就會按照時間順序逐一執行,但當某一條程序控制指令由於某種原因沒有被飛船控制執行時,地面控制中心就得用最快的速度補發一條遙控指令,重新要求飛船執行這個動作,這就是神舟六號飛船的第二種遙控手段控制控制。它和程序控制共同為飛船的正常飛行提供了雙保險,飛船的三種控制手段就是由航天員手動控制飛船,但這種控制手段極少使用,只有在飛船處於合適的狀況下才會讓航天員親自對手操作。

  主持人:

  好,觀眾朋友,歡迎繼續收看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的特別報道,接下來就有一些話題我們繼續採訪演播室的兩位專家。

  張總我們前面談到了通過測控和通信系統可以實現“天地通話”,而且我們可以看到艙內航天活動的一些畫面等等,您覺得通過這樣的一種手段包括使航天員和地面,包括跟家屬的聯絡,跟同事的對話等等這樣一種手段,是不是也可以緩解航天員在這種比較封閉的、狹小的空間中所造成這種孤獨感?從心理作用來講是不是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張柏楠:

  我相信首先航天員經過長期刻苦的訓練,他能適應這種長期孤獨的環境,尤其是神舟六號兩名航天員互相之間配合,相為夥伴的這種關係也會大大的降低這種孤獨感。然而地面親人和地面的工作人員對他的支持肯定會大大提到心理上的這些。

  主持人:

  對。但是現在我們是只能有單向的這種視頻的傳輸,就是在地面我們能夠看到艙內的畫面,艙內好像現在還看不到地面的畫面,是不是這樣?

  晉東立:

  未來我們準備把圖像搞成雙向。

  主持人:

  在“神七”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實現?

  晉東立:

  是。

  主持人:

  如果實現了這樣一個視頻畫面雙向傳輸的話,遠在天涯的航天員可以説當看到親人的畫面,看到同事的畫面時真正有這種天涯若比鄰的感覺了,那樣對心理障礙的調整是更有好處的。

  我們接着再來看有一些網友提出的關於飛船的問題,剛才張總已經給我們解釋了幾個問題了,還有一個問題是關於噪音的問題。因為我們現在看到艙內的畫面,但是我們聽不到艙內他們對話的聲音,包括一些聲音和雜音都聽不到,到底現在航天員所在的返回艙內噪音有多大。

  張柏楠:

  作為噪聲環境,航天員系統是有明確的要求,尤其在航天員休息的時候要能夠滿足人最起碼的對噪聲環境的要求,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過分安靜的環境其實對人的心理不利,如果靜的時候連針掉地的時候你都能夠聽出,環境其實對人反而不利,所以一般來講,所謂國外也是這樣的,空間飛行器裏要有適當的背景噪聲,人相對感覺安全一些。

  主持人:

  在返回艙裏面,我們就拿返回艙舉例説,在返回艙內航天員聽到的都是什麼樣的聲音?

  張柏楠:

  主要應該是風機的聲音,因為在失重情況下,不像我們在地面的時候自然對流,空氣是不能流動的,它主要是靠風機來對流,可能前一階段都介紹了包括了空氣的濕度、成分都需要控制,這些都需要風機來實現。另外,極少部分的設備——轉動部件也會産生一定的噪聲,但是這個還不是主要的因素,主要是風機。

  主持人:

  在返回艙裏面主要是風機的聲音,這個分貝有多少?也就是説您舉個例子,相當於比如説您在什麼樣的環境中聽到的多少分貝的聲音?

  張柏楠:

  應當説跟咱們日常聽到的聲音差不多。

  主持人:

  比如站在馬路邊上。

  張柏楠:

  比馬路邊可能稍微要好一些。

  主持人:

  也就是説航天員在航天的時候還是有一定的噪音,而且這種噪音的存在對他的環境的影響還是有的,對心理包括身體的影響還是有的,需要這樣的一種噪聲。

  張柏楠:

  對,需要這種噪聲。

  主持人:

  這是關於飛船,網友提出的問題,我們再看網友提出的測控方面的問題,説飛船在天上的運行軌道為什麼每圈都是不一致的?是人為控制的還是自動漂移的?

  晉東立:

  這個是自然規律。他在圍繞地球飛行的時候是一個半小時轉一圈,地球還有一個自轉,所以每一圈它都要經過地球上面不同的地方,這個是自然規律,不是人為控制它到哪兒就到哪兒,這是一個自然規律,這就是咱們所謂的第一宇宙速度。

  主持人:

  在第一宇宙速度下,如果它是做一個圓形軌道繞着地球飛行,它必然會是這樣的,每一圈都是一樣的。

  晉東立:

  每一圈都經過地球不同的地方。

  主持人:

  我們知道有極軌衛星,是通過兩極的,我們飛船主要是通過哪幾個部位?

  晉東立:

  我們是傾斜軌道,不是極軌。

  主持人:

  傾斜軌道的含義是什麼?

  晉東立:

  傾斜軌道就是説飛行的軌跡和赤道有一個夾角,這個夾角不是90度。

  主持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知道有遠望的四艘船在進行檢測和測控,是不是也是根據這樣的一個軌道來布控的,所以我們也知道遠望幾艘船是布在三大洋,一共是四艘船。很多觀眾朋友可能也非常的關心遠望號船對飛船施行監控到底是怎麼樣來監控的,船又是什麼樣的船,我們的記者在發射前特別到船上走了一圈,我們跟我們的記者一起去探秘遠望號。

  解説:

  眼前110米長,身型巨大的船隻遠望二號是中國第一代航天測量船,他與遠望一號同年建成,排水量都超過兩萬噸,被稱為遠望號船墩中的姐妹花。遠望號的名稱來源於元帥葉劍英的《遠望》,由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每一艘遠望號船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雷達裝置最是醒目,在最高處的甲板上可以一探它們的廬山真面目。

  趙晶 記者:

  這裡是遠望二號船最高的甲板,它距離船的最低部有38米高,在這一部分裏安裝着整個遠望二號船上最關鍵的一些技術設備,比如説我身後的雷達,就是當航天員在飛船上與地面進行“天地通話”的時候,就是通過這個雷達來進行信號的傳輸的。

  潘永猛 遠望二號船政委:

  第一個像大鍋一樣,它就是185統一測控系統,它主要是對同步衛星進行控制,它的作用距離最高可以達到四五萬公里。第二個鍋是US統一測控系統,它主要是對飛船進行測量控制,最後一個鍋衛星通信(系統),我們這個船不管到什麼地方,天涯海角我們與家裏面聯絡就像打市話一樣清晰。

  趙晶 記者:

  遠望號船上都會有一間像這樣的指控中心,他們相當於是整艘船上的一個中樞系統,所有測控到的有關飛船的信號都會匯總到這裡。

  解説:

  我們所看到的航天員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裏的畫面,就是最新通過遠望號的船指控中心再外傳輸的,一齣海就是幾個月,船員們習慣以海為家,走廊裏挂着的風光照片全是他們自己拍攝,踢足球更是停靠外國港口時,船員們與當地人熱絡感情的首選運動。與陸上生活相比,其實船上的日子相當艱苦,比如用水就嚴格規定,像這樣的一個小桶裏裝着的是一名船員兩天的洗漱生活用水,而因為出海執行神舟六號的測控任務,遠望二號船上有八名船員不得不與即將分娩的愛人妻子做短暫告別,所有付出源於一個關於航天的夢想。

  演播室主持人:

  好,觀眾朋友,歡迎繼續收看神舟六號載人航天的特別報道。

  這幾天飛船是大家關注的一個焦點,所以很多人也在探討這次我們發射神舟六號飛船的意義。我們也知道神舟六號可以説是有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因為我們知道,中國的航天工程是要分三步走,如果説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標誌着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神舟六號就是第二步任務起的承上啟下這樣一個結點,您怎麼來看神舟六號的發射對我們航天工程和航天事業發展的意義?

  張柏楠:

  神舟五號飛船正像您所説的,它是標誌着咱們國家突破了載人航天技術,解決了載人發射和載人回收的問題,但是神舟六號應該説是一次真正意義的載人飛行,他就是人相對長期在軌道上飛行,飛船的系統幾乎全部都投入了使用,前面進行了考核,對於航天員整個飛行期間的狀態也進行了考核。

  主持人:

  這次神舟六號飛天,主要要完成哪些任務?

  張柏楠:

  首先還是要把人送入太空然後返回地面,另外一方面,與神舟五號不同的是要進行大量的以有人參與為主的科學實驗項目,這個是跟神舟五號所不同的。

  主持人:

  我看到也有的資料顯示,神舟六號的飛船跟神舟五號相比做了110項的改進,而且資料還把神舟六號飛船從數字上面做了一些解讀。比如説從2開始説,2就是神舟六號飛船搭乘兩名航天員進行多天的飛行。8就是飛船的總長是8米多,但是我看到有的報道説是9.2米,到底這個飛船是多長?

  張柏楠:

  好像還是8米比較準確。

  張柏楠:

  對。

  主持人:

  好,這是關於飛船的一些知識,我們再來關注一下關於測控的問題。有一位網友是這樣問的,請問專家天地之間的通信機制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安全性怎麼樣?他講到了安全性的問題,晉主任,在實行測控和通信的過程中,我們這個手段受到什麼樣的不安全因素的影響?

  晉東立:

  天地通信的機制,我剛才講了一下各有兩種手段,這兩種手段是確保它的可靠性,要説安全性,可能受一些大自然因素的影響,比如説太陽磁爆或者説其它的比較嚴重的干擾可能會影響正常的通信進行。

  主持人:

  比如説太陽的磁暴會對我們的通信造成影響。

  晉東立:

  如果還有發射日凌的話,也會對我們地面通信網造成影響。

  主持人:

  什麼叫日凌?

  晉東立:

  日凌也是一種自然現象,就是我們建的衛星通信網是我們整個測控通信網建設的時候所依據的一個主要的手段,它主要是用於溝通地面測控站和指控中心之間的通信,衛星通信主要是靠赤道上空的衛星做轉發,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時節,由於天體運行的規律,太陽都會通過赤道直射衛星通信的天線,這樣太陽把有效的信號給淹沒,這樣就造成通信中斷,也會對我們正常的天地通信造成影響。

  主持人:

  説到日凌的問題,正好我們這兒有一個背景短片,我們一起和觀眾朋友了解一下到底日凌是一種什麼樣的天氣現象?

  張淵 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總工程師:

  當地面站、太陽和衛星他們移動到接近一條線的時候,這個時候陽光、太陽黑子輻射,包括陽光裏邊一些高強度電磁輻射就會進入到我們地面衛星通信站天線的波瓣裏頭來,會造成衛星通信的中斷,這種影響叫做日凌現象。

  解説:

  無論飛船上的數據要傳回地面控制中心,還是地面控制中心向飛船發送控制指令,都要經過衛星通信設備傳輸,因此如果飛船在測控區內正好遭遇日凌現象,致使衛星通信中斷,將會影響地面對飛船的監視控制,造成嚴重的後果,2003年神舟五號飛天期間就曾經遭遇到日凌現象。

  張淵:

  當時它的影響發生在返回跟蹤前10分鐘左右,它影響了測控站的引導數據,還有預製指令的發射,後來我們把這個做了調整。

  解説:

  據了解為了避免日凌現象將會對飛船飛行造成影響,我國在載人航天工程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將會在飛船發射前進行空間環境預報,並根據預測出的日凌現象發生期對飛船的發射時間進行調整。據專家介紹,根據預測神舟六號飛天期間將不會受到日凌現象的影響。

  主持人:

  這是我們所談到的一些太空的現象,或者太陽的運動對通信、測控這塊兒造成的影響。張總對於飛船在太空中運行的時候,比如説其他一些天體的輻射或者碎片等等這些,到底對飛船有沒有影響?概率有多大?

  張柏楠:

  空間環境對飛船的影響應該説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載人航天飛行,應該説長期飛行主要應付的也就是空間環境對你的影響,包括輻射環境、失重環境還有近些年比較突出的微流星這種環境,對這些環境應該説飛船系統包括從工程總體的角度來講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比方説作為空間幅度角度來講,主要是靠合理的選擇軌道和發射時間,剛才專題片裏也都有提到。微重的環境一方面靠飛船系統設計上要來解決這個問題,航天的訓練上要解決這個問題,從微流星環境來講,主要是是靠預報,另外一個作為長期飛行的話,還需要有防護和規避。

  主持人:

  從你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在以前的航天活動中有沒有受到影響的一些例子?

  張柏楠:

  微流星環境據有報道説,在和平號空間站曾經在它的懸窗上曾經發現有空間為流星撞擊的痕跡,但幸好沒有造成什麼災難性的後果。

  主持人:

  在太空停留的時間越長,這個問題會越突出,概率會越高。

  張柏楠:

  作為五天飛行來講,這個問題相對來講,尤其是靠我們報告可以躲開比較高峰的時候。

  主持人:

  在飛船在軌運行的過程中,你們兩位的工作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今天兩位坐到我們演播室,我們感覺兩位現在還是比較輕鬆的,因為現在一切都非常正常,在飛船從發射到返回的過程中,你們覺得哪些時間是你們感覺最緊張的時候?

  張柏楠:

  作為飛船系統來講,應該説在整個飛行的全過程中,我們應該説都比較緊張,相對來講,可能上升段和返回段的環境比較惡劣,而且如果出現問題發展比較快,這是我們最關注的兩個階段。至於在軌道上來講,可能是我們更關心第一次進入軌道艙這個問題。

  主持人:

  第一次進入軌道艙是在第六圈的時候,那個時候您在做什麼?

  張柏楠:

  當時我們也在北京控制中心在密切的關注着飛船進行的情況。

  主持人:

  可以説為了這一次進入軌道艙或者叫穿艙的實驗,你們在地面做了非常多的準備,也做了非常細緻的準備工作。我注意到光部件就有十多萬件,而且涉及幾千家工廠生産的産品,你們怎麼樣最後保證説飛船可以準備發射了?

  張柏楠:

  作為飛船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可能説是更龐大的一個系統工程,我們主要還是靠系統工程這種管理方法,另外靠我們整個研製團隊這種相互配合,包括總體分系統,外協單位的相互支持,還有我們大系統之間,包括今天跟我一起做演播的通信系統,我們都要密切配合共同來完成這個任務。

  主持人:

  關於飛船,實際上最緊張的時候是發射的時候和返回的時候,在在軌運行的過程中您覺得比較讓你感覺到緊張的是那次穿艙的實驗。我們知道穿艙完成以後在返回之前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關閉艙門,那個時候您為這一刻又做了哪些準備?

  張柏楠:

  艙門的研製應該説我們最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但是隨着載人航天不斷的實驗,應該説對艙門認識也越來越深。從神舟五號來講我們對艙門在地面起飛之前,技術上已經做的檢漏以後,保密封閉以後,在軌道上沒有打開過,所以這樣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安全的。作為神舟六號要打開艙門,這就要求航天員在軌道上要完成這個動作,而且我們個人認為也是航天員最關鍵的動作之一,各種觀眾也有知道一旦艙門關閉不嚴,不管是漏氣或者是返回的時候,如果那時高溫的氣流要進來都會對航天員和飛船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因此艙門的關閉我們認為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操作,而艙門系統本身也是我們設計中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

  主持人:

  還有一位網友問,請問我國的載人飛船都會以“神舟”命名嗎?再下一次的時候或者説會不會研製新的載人航天器?

  張柏楠:

  如果還是載人飛船的話,我相信它還叫神舟,因為這個名字已經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認可,當然載人航天器還有很多種,包括空間站、空間實驗室、航天飛機,那個時候也許會有其他的命名。

  主持人:

  在新一代的航天器的時候可能會有新的名字。好,再看看網友提出的有關測控方面提出了一些什麼樣的問題。有一位網友問,“神六”會不會在軌道上碰到其他的衛星或天體?如有這種可能怎麼辦?

  張柏楠:

  如果從天體來講可能有大小,一般人可能常規上認為像月球這樣龐大的叫天體,實際上小的還有一些叫小行星,並不是很大,實際上真正還有小的10厘米甚至更小的,實際這種天體依然存在的。目前,從國外裏講能夠預報的天體在近地軌道上大概在10厘米左右這樣尺寸的是可以預報的,如果再比較小只能靠防護。

  主持人:

  還有一個問題跟飛船有密切的關係,通過直播看了航天員在艙裏面的工作,但是老覺的航天員的腿伸不開,是不是空間太小?當時為什麼不設計成讓他們能夠把腿伸開運動運動?

  張柏楠:

  作為伸腿來講空間應該還是有的,我相信航天員可能主要是怕碰到飛船上其他的設備儀器,從保護飛船的角度來講,可能儘量收的緊一點,如果在軌道艙要睡覺的時候,大家通過畫面可以到,睡袋應該説還是足夠長,船還是足夠長。

  主持人:

  就是説躺直了是沒有問題的,是可以伸開腿的,但是要到軌道艙裏面去。

  張柏楠:

  對。

  主持人:

  在返回艙裏面,由於設備比較多,可能活動的空間會狹小一些。

  張柏楠:

  他怕碰到産品。

  主持人:

  再接着看網友提的問題,這位網友特別想知道返回艙和軌道艙分離之後軌道艙的用途,它能夠自己運行多長什麼?能不能作為一個基站與以後發射的飛船進行對接?

  張柏楠:

  首先軌道艙留軌還是為了繼續進行科學實驗,因為我們可以實驗的項目有很多,有的是需要載人參與的,有的是不需要載人參與的,剛才提到這個想法也非常好,就是留軌以後也可以作為相互對接的目標,這個在我們目前研究方案的時候也可能考慮過這種用途。

  主持人:

  軌道艙在太空停留的時間的長短是不是也跟軌道艙攜帶的燃料有關係?

  張柏楠:

  是的,它主要是跟軌道艙攜帶的推進劑有關。

  主持人:

  如果有足夠的推進劑就可以在長時間內在上面停留,發揮作用,這是關於飛船方面的一些問題,我們來繼續關注一下測控。晉主任剛才給我們介紹了,在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有一個專門的叫“天地通”的控制室,是專門負責通信的。

  晉東立:

  天地通信專門有一個機房,所有的通信中端都在那裏。

  主持人:

  好,下面我們就通過一個背景短片一起走進晉主任所工作的這個天地通信控制室去看一下。

  解説:

  這間不大的屋子叫做天地通信監控中心,平時只有四個人執行任務,飛船上升和下降,工作時有八個人。

  天地通信監控中心工作人員1:

  從天上下來的圖像,然後天地之間通話都由這個中心控制,這個中心管着覆蓋全球通信這些測控臺站,天上航天員和地面的溝通是由這兒來完成技術保障的。

  解説:

  包括首長和航天員家屬在內的所有人和航天員通話的話音都會集中到這裡。

  天地通信監控工作人員2:

  它有多種手段來保證話音的通信效果,至少有兩種不同的通信體制來保證上行的是兩條之路,然後下行也是同樣的,而且在下行的兩條路裏面還有備份的手段,所以應該來説系統是比較可靠的。

  解説:

  專家和觀眾所看到的飛船內的畫面也在這裡完成傳輸。

  天地通信監控工作人員2:

  給它分很多的途徑,然後通過我們的衛星通訊和中繼網送到各個測控站,然後由測控站直接根據相應的弧段把它發上飛船,然後飛船通過很多途徑收到這個信息,然後飛船下來的信息也是測控站先接收,經過多種途徑,最後也是匯集到我這兒。將來我收飛船的圖像的時候,我們要把圖像選到這個地方來看一下。

  萬靈 (記者):

  到時候可以一個屏幕可以看九幅圖。

  天地通信監控中心工作人員2:

  可以,我們主要是不對畫面的質量進行監視,我們主要是關心從飛船上傳下來的圖像,因為是由我們這兒選切的,我們主要關心圖像有沒有正常的接受,然後接受的對不對。

  解説:

  之後,監控中心把多個測控站傳來的圖像選切後送到攝像中心,攝像中心把質量最好的一路畫面送到指揮大廳,在大屏幕上顯示。

  國外航天專家談宇航

  演播室主持人:

  好,觀眾朋友,歡迎繼續收看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的特別報道。

  接下來又到了我們連線海外分演播室的時間,接下來我們就先連線美國的單邊報道點。徐建,你好。首先給我們介紹一下今天你請到分演播室的這位嘉賓。

  徐健:

  今天我們繼續邀請美國宇航局太空科學實驗任務負責人李傑信博士作為我們的嘉賓。李先生,您好。

  主持人:

  歡迎李博士。

  李傑信 美國宇航局太空實驗科學家:

  你好,王先生。

  主持人:

  你好。

  徐健:

  李先生,現在神六飛船在軌飛行已經進入了第三天了,除了進行太空科學實驗之外,宇航員在太空生活也是實驗的一部分。根據您了解的情況,太空生活會對宇航員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李傑信:

  在太空一般是微重力,一般我們現在生活都是在一個重力之下,第一,馬上一上去就可以適應,這個適應非常快,在地面上做的很多動作你在天上不能做,因為太快了,在天上一切都要慢慢的。當然最重要的一到天上之後馬上就要排水,大概24小時,48小時之內要把水完全排完,這是第一個重要的事情。第二個,肌肉骨骼在地面也要受很多重力,雖然我們不運動,肌肉骨骼還是健康重力,這方面要適應。還有就是關於心臟這方面,心臟在地球要不停的,神經要指揮心臟要像一個泵一樣,要把血液由上面打上來,到天上之後這部分指令也不一樣,神經自己會適應這方面的。另外,在天上這個環境主要是一個幽閉的環境,這也是為什麼宇航員的選擇標準是看你能不能適應幽閉的環境。另外,我想在西方跟東方對這種環境的適應力量,我想東方人應該強非常非常多。還有,在飲食、飲水方面,因為這次時間比較久,也有飲食這方面的,當然講現在準備回航的話,在回航的時候要先把身體失去的水還要補充回來,這個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水不夠會休克,所以回來之前,我想一般宇航員都應該吃點鹽片,不停地喝點水,再回到重力場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主持人:

  好,剛才李博士給我們介紹了航天員在太空的時候會受到影響。我們想這樣的影響無論是對中國的航天員或者世界上其他的航天員影響都是類似的。我這兒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一下李博士,我們知道您在美國宇航局已經工作了20多年了,相信您也跟很多的航天員和科學都非常的熟悉,據您了解來看,什麼樣的科學家可以成為航天員去遨游太空?

  李傑信:

  好的,謝謝王先生,這個問題非常好。第一個,美國選拔宇航員有一定的標準,第一個學識要求的至少要大學畢業,最好有碩士和博士學位更好,大學在數理化這方面的專業。如果是要做飛行員、駕駛員這部分,中國這方面都需要一千小時的噴氣飛機的實際經驗,關於特別的條件,第一個就是看你有多少經驗,還有未來發展的潛力,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這是第一個考慮因素。第二個考慮因素,就是你對人生各種態度是不是積極進取的態度,所以宇航員在這方面要求的跟別的不一樣,關於人生的態度積極進取這個非常重要,還有,因為在一個很幽閉的環境,很多人在一起,是不是你有團隊的精神,你可不可以大家一起合作,做一點事情,這個非常重要。還有,在太空艙的發射期間你的適應能力怎麼樣?發生緊急事情你適應能力如何?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這些因素可能跟每個特殊的情況有關係,比如説有些人有債務糾紛,或者是沒有完的法律上的糾紛,在選太空人之前都要把這些事情完全解決好,所以一般講起來應該是這樣子。我講中國年輕人想要做太空人,第一個用功讀書,第二個鍛煉身體,第三個認真努力,第四個積極進取,大概就是這麼一些事情。

  徐健:

  好的,李博士,在載人航天領域美國採用的是航天飛機,中國和俄羅斯採用的航天器是飛船,您能給我們談一下,這兩種飛行器就是航天飛機和火箭加飛船,它們各自的優點和不足嗎?

  李傑信:

  好,其實這兩種東西是各有韆鞦,宇宙飛船的結構比較簡單一點,它機動性很大,它的技術非常成熟,它也非常安全,它可以做遠距離的,如果脫離地球軌道的一定是要用宇宙飛船,用航天飛機飛不了那麼遠。航天飛機的優點主要是,當時的運載量非常大,它也可以重復使用,它的空間很大,但是它的缺點就是它很複雜,它的維修費用非常高,它的危險也大,並且他只能限制在地面軌道附近。

  主持人:

  徐健,我們剛才都聽到了李博士給我們做了航天飛機和飛船的比較,我相信李博士通過我們的電視機也能夠看到,在我們的演播室還有兩位專家一起來參與我們的節目。這兩位專家一位是負責飛船總體設計的總設計師,還有一位是負責測控的專家,他們可能也會有一些問題想跟李博士交流,現在我們就請北京演播室的兩位專家,看看你們有什麼問題。

  張柏楠:

  首先,我非常感謝李博士為中美載人航天交流做出的貢獻,作為我個人來講,我比較關心李博士目前關注或者從事的空間科學實驗的項目以及對未來空間科學試驗項目,尤其是有人參與的有什麼好的建議?

  李傑信:

  美國在太空站其實有很多空間科學項目,我負責那部分大概就是做基礎物理這方面的,主要幾個實驗比如説太空原子鐘,因為全球定位衛星基本上核心是一個設原子鐘在太空做實驗,可以把原子鐘的精確度改進到1000倍左右,因為通訊到別的行星可能要幾個鐘頭甚至上幾天,距離太遠,大概沒有辦法馬上,所以需要一個精確的時間。另外,基礎物理方面也是有很多,做相對論方面的實驗,了解很多整個宇宙的結構。另外,關於技術這方面,比如説流體在航天飛機上或者是在宇宙飛船上用很多液體的東西,這些在微重力跟在一般重力下情況不一樣。還有燃料,這個也是很重要一個問題,因為在太空飛船裏燃料的情形跟地面完全不一樣,在地面有對流,在天上完全沒有對流,所以在天上很可能東西已經在裏邊燒了很久,還是看不到火苗,它悶在裏頭,假如説這個野火一下燎原,你要控制住這種困難,怎麼樣早期偵測到燃料火警非常重要的。另外,當時關於生物科技這方面,關於蛋白質結晶對醫藥方面都很用處的。

  主持人:

  好,張總,剛才李博士介紹了一些情況,但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交流先到這兒,以後如果有機會的話,希望張總和李博士能夠面對面的交流。

  好,謝謝徐健,謝謝李博士參與我們的節目,謝謝你們。

  李傑信:

  謝謝王先生。

  普通人的航天夢

  主持人:

  好,觀眾朋友,歡迎您繼續收看我們的特別報道。

  我這兒有一個最新的消息就是《北京晚報》刊登了一篇文章,並且登載了一張照片,前面我們曾經放過很多人的航天夢,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説有一個人實現了他真正的航天夢,他在這幾天利用早晨的時間用自己的相機拍攝到了神舟六號飛船在太空遨游的畫面。我們現在能夠看到就是報紙的版面,頭版頭條刊登的就是他拍攝的照片,用相機拍到了“神六”,這位市民是北京市民,他叫張桂存,我們現在就通過電話聯絡張貴存,採訪張桂存。張桂存,你好。

  張桂存 總參通信部企業信息雜誌編輯:

  您好。

  主持人:

  您好。我們剛才大家都看到了你拍攝的照片,我們感到非常的驚訝,您是怎麼想起來要拍攝“神六”?

  張桂存:

  我看到“神六”升空以後,我就關注報紙,在報紙上看到航天飛船在北京上空早晨起來飛臨幾次,今天早晨4點鐘起床以後就在我們樓房北邊的陽臺上,我就在那兒等着,大概是4點55分的時候,從天上可以看到北斗七星矩形底下,我就發現了橘黃色的像蘋果一樣大的物體,我覺得是“神六”,均勻的向東南方向飛行,而勻速的,而且發着一閃一閃的光,當時我就拿數碼照相機因為我這是10倍的,裏邊有攝像功能,就調到攝像一直追拍,追拍大概兩分鐘左右,航天器飛船就飛到我們樓的右面,以後看不見了,我就從北邊的陽臺又跑到南邊的陽臺,在南邊的陽臺我把整個的窗戶都打開,我把照片機也調到自動的夜景模式,然後我擠到窗戶框子那地方突然發現它已經飛過來了,而且我們這個地方是五樓比較高,旁邊是屬於郊區,旁邊沒有高大的建築,我前邊是一片草地,很空曠,這邊沒有什麼雲彩,什麼都沒有,非常晴朗的天,然後這邊看到它以後我依着窗框子就照下來,當時用的10倍的光學備鏡。

  主持人:

  張先生,我再問你一個問題,當時您看到在太空飛行的物體的時候您就那麼肯定那是“神六”嗎?

  張桂存:

  因為我原來想小時,我今年也40多歲了,上學的看的東方紅衛星,原來發射第一顆的時候,我曾經親眼看到過東方紅一號在天上飛行過,但是那時候看的是比較高,也比較小,也是均衡的勻速前進,所以我今天早上起來看到這個,我非常的高興,因為看這個報紙的時間,就是咱們科學家預測的時間,我覺得相當的準確,大概就是4點54分多一點我就拍到了。

  主持人:

  張先生,我告訴你,現在在演播室就有我們飛船的總設計師張柏楠先生,我請他告訴你看到的是不是“神六”。

  張總,他看到的是“神六”嗎?

  張柏楠:

  沒有看到準確的畫面,首先我感謝這位先生對神舟飛船的關心。

  主持人:

  我們把這張報紙拿來了,你瞧一眼這個照片。你看這張照片拍的像不像?

  張柏楠:

  可能有些像吧,但是我想不能肯定,但是非常感謝他對我們的關心。

  主持人:

  張總是從非常科學的角度不敢輕易的給予判斷,但是如果根據飛船運行的狀況來看,晉主任,您是負責測控的,今天早晨他是4、5點拍攝的照片,您覺得有這種可能性是在我們北京上空,您大概算一下。

  晉東立:

  這個要看剛才他説是幾點鐘,他説是4點鐘。

  主持人:

  張先生,您剛才説是幾點鐘拍攝的?

  張桂存:

  我4點半開始起床,然後4點55分發現的北方。

  主持人:

  在北方發現的,你家住哪兒?

  張桂存:

  我家在朝陽區姚家園,就是四環跟五環之間。

  晉東立:

  這個恐怕要查一查數據,記不清楚,因為飛船飛的太快了,20分鐘就可以飛的好遠的。

  主持人:

  應該是“神六”,是很有肯定的,兩位專家給你的解釋非常有可能的。張先生,您對演播室的兩位專家有什麼問題嗎?

  張桂存:

  我想問問張總,我小時咱們看的東方紅衛星也是均衡的發着橘色的光在天空中翱翔,現在咱們看的“神六”感覺比它離地球好像近一些,感覺比東方紅衛星要大那麼5、6個,我想問問您這是怎麼回事?

  張柏楠:

  東方紅衛星實際上尺寸相當小,如果説在地面憑肉眼很難看到,當時是科學人員採取了一些特殊的測試使地面能夠看到這個,這個題目我記得在前期在電視裏邊曾經做過,是我們空間技術研究院的508所有,跟我們也一起從事過神舟的研製工作,他曾經親自參與了這個,尤其是我前任的總師,戚發韌院士,他是東方紅衛星的主要負責人,他對這個非常清楚。

  主持人:

  當時東方紅衛星的高度是多少?

  張柏楠:

  因為東方紅衛星以前是個橢圓的軌道,它時近時遠,作為飛船來講是個圓軌道,作為軌道高度應該跟東方衛星相當。

  主持人:

  好,張先生,剛才張總已經為您做了解答,非常感謝張先生接受我們的採訪,可以説我們大家共同的感覺是您是一位高級的老牌的發燒友,從東方紅衛星您就開始觀測一直觀測到“神六”,非常感謝您。正像我們節目中經常談到的,非常多的人,很多的普通人都有自己的航天夢,像這位張桂存先生,他跟很多普通人的航天夢不同的是他實現了自己的航天觀測夢,所以在這兒我們要非常的感謝張桂存先生,同時也向他表示祝賀,好,謝謝張先生。

  在前面我們已經播放了一個普通的航天夢,講的是我們從科幻小説裏整理出的一些大家對於未來的或者太空的幻想,普通人到底還有哪些航天夢,我們再來看一下。

  解説:

  他們是生活中的平凡人,他們又是航天發燒友,他們以自己的方式關注着、熱愛着祖國的航天事業,因為懷着這樣的航天夢,他們變得不再平凡。

  我的航天夢

  國慶假期本是學校放假的日子,可上海市報童小學的孩子們卻一大早就趕到學校,在學校七樓的航天科技城裏大家正熱火朝天的忙碌着。

  老師:

  外面用手壓一下,對,好,壓,三點,這有三點,點住它。

  記者:

  你們現在做的是什麼模型?

  學生1:

  神舟系列火箭模型。

  老師:

  小心,你拿好這一頭。筆,好,去撕一下,圍起來,圍起來,對,很好,不錯。

  解説:

  不僅做火箭,孩子們還要把自己想象中的太空世界畫出來。

  學生2:

  我畫的是小火箭,那小火箭飛到太空上去和更多的人交朋友。

  學生3:

  這是我們想象中的宇宙空間站。

  學生4:

  我在這裡生活着。

  學生5:

  有的太累了,在休息。

  記者:

  這裡面還有很多小人。

  學生3:

  對,他們在工作,在這裡生活,他有的太累了在休息。

  記者:

  這裡還有彩電呢?

  學生1:

  有的非常高興,因為他們很快可以隨便點,他們很高興的可以看彩電呢。

  學生4:

  跟地球上生活一樣,還可以到處飛游玩。

  記者:

  這些都是什麼呢?

  學生2:

  這些都是各個公司的太空飛船,他們要到太空來探索。

  記者:

  還有飛車。怎麼公司都可以上天呢?

  學生3:

  他們想把公司開到太空上去。

  學生1:

  因為他們很先進。

  記者:

  這是很未來的美景,可以把自己的公司開到太空上去。

  學生4:

  沒錯。

  記者:

  這個怎麼還寫着星星茶樓啊。

  學生1:

  這個是一個茶樓。

  學生2:

  這可以讓太空人吃飯的,喝茶的,還可以欣賞外面的美景。

  解説:

  報童小學是1938年由愛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為賣報兒童創辦的小學校,報童小學把傳統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與航天知識相結合,孩子們從豐富的航天特色中學到的不僅是動手能力還有做人的道理。

  上海市報童小學副校長:

  有一個女孩,她樣樣都好,是學校裏的小幹部,就是有一個缺點就是她不叫媽媽,什麼道理?因為從小爸爸媽媽做生意,顧及不到她,是外婆帶大的,我們學校裏開展親子活動,老師説明了一定要請自己的媽媽來,無可奈何之下她請了自己的媽媽來,兩人一起動手做火箭,只有動作上的交流,沒有語言上的交流,最多有一個眼神,兩個人是把火箭做好了,在操場上試飛的時候成功了,孩子很激動,這個時候無意當中叫了一聲“媽媽我們成功了”,媽媽那個時候特別激動,眼淚都含在眼眶裏了,我們都看到了。

  解説:

  王楊母親開的店剛巧就在報童小學附近,趁飛船還沒做好,我們在媽媽的店裏找到了王楊。

  記者:

  當時叫你媽媽的時候,你當時心情怎麼樣?

  王楊的媽媽:

  很開心的那個時候。

  解説: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上海市報童小學副校長:

  一年級的時候有一個女孩在班級裏非常出色成績非常好,什麼機會都給她,老師也很喜歡她,沒有想到到二年級的時候轉來了一個男孩子。

  韓雪小朋友:

  好多次優秀的成績都被王洛奇搶去,所以我有點埋怨王洛奇。

  上海市報童小學副校長:

  這樣一來,女孩心裏不平衡了,回家就跟媽媽説,我要把他趕出這個學校去,不讓他留這個班級裏。

  韓雪的媽媽:

  後來我女兒參加學校的紅領巾火箭協會,我發現她的性格好像越來越樂觀了,情緒也好多了。

  上海市報童小學副校長:

  老師告訴他們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火箭的精神就是團結、向上、奉獻、創新。在這個裏面我們每個孩子之間應該是團結、合作、互補的。而不是成為敵人,應該是對手,應該是公平競爭的對手。所以呢,慢慢地他們兩個人得關係越來越好了,是一對學習上的競爭對手,生活當中的好朋友,友誼非常深。

  解説:

  現在飛船模型已經沾好外殼,下一步就是噴漆了,這可得去操場上施展拳腳。

  記者:

  張老師,為什麼想到準備這麼個禮物送給“神舟”六號呢?

  報童小學教師:

  因為我們學校是個航天航空特殊學校,學生都想有個願望帶到天上去,讓他們能夠達到他們的願望,我們學校組織了讓學生自己來做個“神舟”六號的模型,把他們的願望和他們的要求讓他們到天上去。

  解説:

  眼看漂亮的飛船模型就要大功告成了,忙活了幾天的孩子們體驗着巨大的成就感。火箭就要到最後一個步驟了,那就是插上兩對藍色的像翅膀一樣的太陽能板。

  成功了!

  瞧!這就是報童小學的孩子們送給“神舟”六號的禮物。它將帶着孩子們的美好祝願飛上天,飛到更遠的未來。

  演播室主持人:

  好,觀眾朋友,歡迎繼續收看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的特別報道。在演播室一直有兩位嘉賓來參與我們的節目,一位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的總設計師張柏楠先生,還有一位是測控和通信系統的通信分系統的主任設計師晉東立先生。兩位專家,剛才我們一起看了一段普通人的航天夢,同時我們也跟北京的一位市民,他今天拍攝到了太空飛行物的照片,我們也做了聯絡,可以説大家對於航天的熱情非常的高。我想張總您作為飛船的總設計師,在設計飛船的過程中,可能也接觸過很多這樣的人,大家對這個飛船都非常感興趣,您怎麼樣看待普通人對於這種航天的興趣和熱情?

  張柏楠:

  首先我非常感謝有這麼多人關心航天,從我個人來講,我覺得載人航天是人類未來的路。因為咱們常説,地球是人類的搖籃,我想人類總要長大,總要走自己的路,我想載人航天就是將來人類的路。

  演播室主持人: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人類總歸要走出地球。

  張柏楠:

  對,我相信這是大家也非常好奇的,包括剛才那個博士也説過這個問題,對地球之外的東西還是非常好奇,非常感興趣的。

  演播室主持人:

  晉主任,您怎麼來看待普通人這種對航天的夢想?

  晉東立:

  我覺得有這麼多人關心航天,也説明我們國家,我們這個民族會非常有希望,就像張總説的,未來人類要衝出地球,我們國家有這麼多人關心航天事業,這説明將來我們國家,我們整個民族航天事業肯定會後繼有人,包括這麼多小朋友都對航天有這麼大的興趣,這是非常可喜的一個現象。

  演播室主持人:

  我這兒還有一組最新的數據,就是關於世界上現在到底有多少名航天員?哪些國家都有多少名航天員?説現在全世界,到目前為止已經有451名航天員造訪太空了。這其中隨着中國“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的順利升空,中國現在是有3名航天員了。前蘇聯、俄羅斯一起是有103名航天員,美國是有281航天員,還有其他國家的航天員是64人。可以説隨着“神舟”六號的成功發射,很多人對於不光是做著航天夢,對於航天的熱情,同時想當一名航天員的這種想法,估計很多年輕人也越來越多了。所以網友提的問題裏面,有很多都是關於航天員的,待會兒我們回來再接着聊。

  默默奉獻的航天人

  演播室主持人:

  好,觀眾朋友,歡迎繼續收看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的特別報道。

  “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是從9號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地發射以後,現在飛船在太空已經運行了3天,到第3天的時間了。根據最新的消息,現在飛船已經運行到了第43圈。在飛船靜靜地在太空遨游的時候,很多人也非常關心為飛船的設計和發射默默地做著貢獻的這些航天人。

  今天我們的“航天人生”要介紹的主人公也是今天來到我們演播室的嘉賓,就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的總設計師張柏楠先生,在聊我們話題之前,我們還是一起來看一下“航天人生”的專題片。

  (“航天人生”專題片):

  胡世祥:

  我們為中國民族做了一點點工作,感覺到很驕傲。

  王永志:

  我們中國人也要進入人類活動的第四領域,進入太空。

  劉竹生:

  這種航行的的確確是有風險。

  劉宇:

  我希望這種好運能夠一直伴着我,伴着以後的每次飛行。

  尚志:

  載人航天系統決定了對這個工作就要追求完美。

  張柏楠:

  “神舟”五號,包括“神舟”六號,每一次飛船應該説都是跨度非常大的。

  侯鷹:

  他們所遇到的技術問題和環境會更加複雜。

  解説:

  大家也許已經注意到,與兩年前“神舟”五號發射時相比,“神舟”六號各個系統的總設計師、總指揮當中多了一些年輕的面孔。今天出現在鏡頭裏的就是“神舟”六號飛船總設計師,43歲的張柏楠。

  從“神舟”一號開始,張柏楠就和載人飛船結下了不解之緣。對“神舟”系列宇宙飛船,他傾注了所有的知識、所有的心血。現在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被稱為“少帥”的張柏楠。

  張柏楠,1987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畢業後,開始參加返回式衛星的總裝設計工作,載人航天事業立項以後,他又被調入載人飛船總體室,歷任總體組組長、總體室副主任設計師和總體室副主任,具體組織載人飛船的設計工作。

  1997年,張柏楠出任神舟飛船副總設計師。2004年開始擔當“神舟”六號總設計師的職務。

  記者:

  在飛船的設計和造作過程當中,有沒有一些讓你覺得很懸的事情,如果這個事情錯過或者是沒有發現的話會釀成大禍,或者讓人提一把汗的經歷?

  張柏楠:

  應該説從整個實驗過程中,發現的任何問題應該説都是如果真的發生,都會驚出我們一身汗的,應該説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整個飛行過程中,我認為都非常順利。

  記者:

  “神四”飛行完了以後,做實驗的時候發現整個飛船艙體裏邊有一種有毒的氣體一氧化碳,這個之前好像沒有做過這方面的檢測。

  張柏楠:

  應該説從衛星研製來講,我們對火工品應用的是比較成熟的,但是當時説了,“神舟”四號是我們全面地從載人環境這方面,通過實驗發現很多問題,促使我們想了好多問題,最終也解決了很多問題。應該説在一次空投實驗裏意外地發現有一氧化碳氣體的成分,一氧化碳主要是火工品在工作的時候所産生的,如果濃度比較大的時候可能就會導致航天員中毒。應該説一氧化碳對衛星系統沒有任何影響,但是載人飛船就不一樣了,會到航天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影響。應該説這個事我們發現的還是比較及時的,我們很慶幸能夠在地面實驗的時候發現這個問題。問題發現了以後,從解決來講,只要發現問題,我們肯定就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各種手段,包括密封、排放等等各種手段,最終我們很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解説:

  張柏楠自己説他相信古人的一句話,“積跬步而至千里”。他説,任何大事都是從小事做起的,很多作風和風格的養成也都是從小事開始的,只有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不斷地發展、不斷地提高,而最後才能做成真正的大事。

  記者:

  您是1962年出生的,應該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東方紅”一號的發射。當時小的時候,童年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你後來也從事這一行,跟航天事業有關?

  張柏楠:

  應該説小的時候,我對飛行有一個比較非常嚮往飛行。其實我考大學的時候,主要報考的都是與航空有關的,包括北航,都是當時我自己選的(專業),因為我非常喜歡飛行,在我從小學的時候就開始了。

  記者:

  是不是小時候也經常做點兒航模什麼的?

  張柏楠:

  那時候沒條件,那個時候沒有條件去做航模,應該説對這個非常感興趣。到後來一步一步地能走到現在的崗位上,能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我覺得非常地高興,而且也覺得非常幸運。

  解説:

  張柏楠説,載人飛船這種大的系統靠的是團隊的力量,靠每一個崗位的人都盡職盡責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假如有一個人做不到位,就有可能最後導致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受到影響。張柏楠説他每一天腦子裏都繃着一根弦,而且這根弦只有在成功回收以後才可能稍稍地松一下。

  在同事眼裏,張柏楠是個責任心強烈的人。而在妻子和女兒看來,張柏楠還是個體貼的丈夫和慈愛的父親。妻子説,張柏楠確實非常忙,但只要他有時間,連自己的衣服都是丈夫給買。13歲的女兒説,爸爸總是出差,老不在家,她想爸爸了,就跟他寫封信。

  張柏楠女兒:

  最親愛的爸爸,昨天我們好不容易收到了你的回信,好興奮呀。我有好多事情想要説,不過媽媽可能已經在電話裏對你説了。

  解説:

  孩子説,爸爸告訴她,收到女兒的每一封信都讓他很開心。這次忙完“神六”,他一定在家好好陪陪妻子和女兒。

  演播室主持人:

  好,剛才我們通過航天人生的專題片認識了飛船系統的總設計師張柏楠先生,現在我們還有很多問題想要採訪您。在演播室我們可能會跟您聊一些更具體的問題,比如説剛才我們在前麵片子裏面看到了,我們的記者問您。您説,直到飛船最後成功地回收了,您繃着的那根弦可能才會松下來。現在飛船還在太空遨游,船懸在太空,您的心現在是不是也在懸着?

  張柏楠:

  是,我的心是跟飛船一起在飛。

  演播室主持人:

  您的心跟飛船一起在飛。飛船在太空遨游的時候,您每天睡覺睡得好不好?

  張柏楠:

  首先我覺得我對我們的夥伴、同事應該是非常地相信他們。作為飛船隊伍來講,我們有很多時候大家一起做一件事。從飛行控制來講,我們有一個很出色的副總師張訓軍在負責飛控方面的問題。另外我們還有一個副總師潘滕,現在已經到了內蒙古回收區,帶着一支隊伍去負責載人飛船回收。他們每個人的工作都非常稱職,如果每個人工作都非常稱職,我就放心一些。

  演播室主持人:

  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就是現在飛船在太空正常的運行是這樣一種狀態,總的來説,而且其他方面的工作也都佈置得比較穩妥。作為您來講,是不是只在等待那成功回收的一刻?

  張柏楠:

  當然也要參與,但是更多的是等待。

  演播室主持人:

  更多的是等待,很多工作實際上都做在發射飛船之前了。説到飛船發射之前,我們前面專題片中也介紹到了他們把您稱做是“少帥”,“少帥”肯定是相對於所要承擔的工作來講,與以前的領軍人物相比是比較年輕的。作為少帥,承擔起這麼重要的飛船系統的總設計師的工作,在開始接受這個任務的時候,您覺得有沒有壓力?

  張柏楠:

  首先我覺得應該更正一點,説“少帥”不是很合適,不能夠這麼説。我在前面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説過,“神舟”主要是靠一個“神舟”的團隊,我們有很多人,包括我們前任的指揮任大軍,給我們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現任我們的指揮尚志,應該説也是一個非常出色的領導者。我們大家一起配合,剛才介紹了,還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在工作,所以我覺得我只是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分子,不好説是其他的什麼。

  演播室主持人:

  作為發射飛船來講,尤其是載人的飛船來講,在發射之前的工作和發射之後的工作相比,你有沒有想過,拿什麼來比較一下?比如説在發射之前,是不是要把每一個部件、每一個程序、每一個原來所設想的工作都要做到細之又細,然後才能簽字?有沒有這個過程?我們在想象。然後才能簽字説這個飛船可以發射了。

  張柏楠:

  發射前和發射後應該説還是有些差別。發射之前,我們應該盡可能想象所有測試的手段、檢查的手段,要把飛船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毛病和缺陷都挑選出來,多發現一個問題,將來飛行中多一份安全。只要電鈕沒按下來了,我們就一直在不斷地做這方面的工作,經過長期地測試和實驗,應該説飛船的質量相對還是非常可靠的。但是到了飛行以後,很多就像咱們可能要説打個比方,像比如説拍電影也好,什麼也好,一旦放映了。好多問題,雖然自己覺得做得也不是很好,或者有些反映,事先也不是很了解。但是在飛行過程中,我們還是有很多辦法的。我剛才提到的,我們有一支飛控實驗隊,他們是負責在地面判斷飛船當前的狀態,剛才説的側控系統,它會把飛船上好多的這些工程遙測信息傳下來,我們有好多技術人員進行判斷,發現這裡邊是不是存在着一些問題。如果有問題的話,要及時、馬上,而且立刻要採取對策,使飛船能夠回到正常運行的狀態,能夠保證飛船正常運行,能夠保證航天員安全,這方面我們的隊伍也做了充分地準備。

  演播室主持人:

  可以説緊張和壓力是一直伴隨着您的。像剛才我們片子中講到的,您的女兒也經常説,“老見不着爸爸,爸爸老出差”。在這麼通訊發達的時代,您的女兒還非要寫信給您,而且您還給她寫過回信。當時寫信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張柏楠:

  應該説我的愛人和我的女兒對我的工作非常支持,我也非常感激她們,也非常地熱愛她們。也很遺憾,因為工作的原因使得我跟她們在一起的時間很短,沒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顧她們。如果説有什麼可以表示的話,我希望通過這種交流,能夠把我的感情表達給她們。

  演播室主持人:

  因為打一個電話也許很方便,但是説過的話是留不住的。通過給女兒寫信,也許對她的成長,成為她未來一個美好的回憶。

  我看這個片子中也講到了,您女兒非常珍惜您給她的回信,説好不容易收到了爸爸的來信等等。這幾天有沒有見到愛人和孩子?

  張柏楠:

  回來的時候曾經見過一面,很短。

  演播室主持人:

  很短暫,見了一面。我們今天中午的時候,我們的演播室,您坐的那個位置就是您的妻子和孩子她們坐的位置,也參與了我們節目。所以,我們下面通過一段錄像一起來看一下我們演播室中午對您夫人和女兒的這段採訪。

  (回放中午演播室主持人魯健):

  我們聽導播告訴我們,聖誕節的賀卡也帶來了。叫我們再看一下,好不好?這特別有意思,“警告”。

  中午演播室主持人:

  這個賀卡我們一定要請攝像師來給一個特寫了。

  (中午演播室主持人魯健):

  現在看得也很清楚,小婧妍為我們解釋一下這個是怎麼回事?左邊和右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內容?

  張婧妍 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女兒:

  當然飛船要祝它成功,但可是不能讓他老抽煙,到那兒肯定要老抽煙的,所以就和媽媽一起讓他説不能讓他再抽煙了。

  中午演播室主持人魯健:

  要戒煙,畫了一個戒煙的標誌。

  (中午演播室主持人魯健):

  非常貼心的女兒。

  中午演播室主持人魯健:

  我能不能看看這張賀卡?大家看看這上面寫的是“祝聖誕快樂,預祝飛船發射成功”。還畫了一個火箭的模型,OK。這邊就是一個警告了,“嚴禁吸煙”。這是為了父親的身體健康着想了。

  (中午演播室主持人魯健):

  不知道張先生能否聽從女兒的勸告?

  演播室主持人王世林:

  既是對您事業成功的一種祝願,但同時也是對您身體健康的一種關心和關懷。在家裏抽煙嗎?

  張柏楠:

  非常感謝她們,在家裏我絕對不抽煙。

  演播室主持人:

  絕對不抽煙,但是女兒非常擔心你。抽煙是不是對於緩解壓力有幫助?就是當你有壓力的時候,或者感覺比較緊張的時候,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疏解?

  張柏楠:

  可能是一種方式,但是是一種不太好的方式。

  演播室主持人:

  是一種不太好的方式。對,我們也希望像您的女兒一樣,祝您確實少抽一些煙,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作為少帥,還要領軍這麼龐大的一支隊伍去完成更多的“神舟”號飛船的發射、設計等等工作,也是祝您身體越來越健康。

  張柏楠:

  非常感謝您。

  演播室主持人:

  前面我們聊的是關於您和您的家庭。其中,您妻子也談到了説她印象很深一件事是您陪着她買了一身衣服。是不是因為平常陪着她買東西的時間太少了,所以她印象很深?

  張柏楠:

  可能吧。

  演播室主持人:

  平常有沒有跟妻子在一起,比如説逛逛街。

  張柏楠:

  如果有時間,我希望儘量能夠陪陪她。

  演播室主持人:

  確實家庭的生活對你們這樣緊張工作的人來説,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境的改變,也是一個港灣,對於調整是有好處的。

  我們再把話題回到飛船上。在整個飛船發射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的網友發來問題,有很多是關於飛船的,這就涉及一些非常具體的問題。比如網友説,請問我國“神六”在技術性能和價格方面和美國的航天飛機以及俄羅斯的宇宙飛船有什麼不同?有什麼樣的差距?

  張柏楠:

  從技術先進的程度來講,航天飛機應該説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從價格和效益來講,航天飛機的成本是載人飛船成本應該説是數倍、數十倍這種關係。也正因為這樣,所以目前航天飛機美國已經停止了航天飛機計劃,不再生産,準備用新的飛船來替代航天飛機。如果從神舟飛船和俄羅斯聯盟飛船相比較而言,應該説這兩個飛船性能是比較地接近,但是咱們神舟載人飛船從空間、從技術系統的一些性能來講,應該説在一些領域,比聯盟飛船更先進一些。當然同時也應該承認,聯盟經過這麼多次飛行,技術上相對來講非常成熟,也是非常可靠的。

  演播室主持人:

  説到這兒,我想起一個問題。我們知道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1961年的4月份,前蘇聯成功地發射了載人飛船。1969年的時候,美國實現載人登月。可以説是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是太空競賽非常厲害的時候,現在可以説又進入了一個太空熱潮的時代,現在我們的飛船和那個時候相比,確實是有40多年的差距。從技術、從各方面來講,是不是我們也需要這麼多的時間去彌補?

  張柏楠:

  從載人航天來講,作為這個民族,我想這個路總是要走的。當時確實在六七十年代,由於那種政治環境下,兩個超級大國在競爭,可能政治的因素刺激了載人航天的飛速發展。隨着前蘇聯的解體,目前載人航天的發展逐漸恢復了冷靜,大家目前也在仔細地反思,究竟載人航天應該朝什麼方向發展?但是從近期的情況來看,我想載人航天逐漸恢復到它本來應該的速度和本來應該的方向,應該説載人航天還應該主要是以“探索太空,開發太空”為主要的目的。因此包括美國,現在又重新提起了“返回月球”的口號,而且據説已經開始着手在準備實施這個計劃,它這次的目的可能就不像阿波羅登月的時候,政治目的更強一些。這次可能從未來的科學研究和未來的發展、開發的角度來講,可能這方面的目的會更多一些,而且俄羅斯目前也有這方面的考慮。因此我認為在前面提到了,人總是要離開地球,走向太空的。這一步不管是從哪兒開始走?總要開始走,我希望我們將來走得更遠。

  演播室主持人:

  從我們“神舟”五號的成功地發射和返回和“神舟”六號成功地發射,是不是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就是我們中國的載人航天的工程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張柏楠:

  應該説是起點比較高。因為前蘇聯也好,美國也好,當時都是以單人飛船起步的,它是經過了幾代才進入到相對比較穩定。當時前蘇聯是聯盟飛船,它是作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來設計的,美國是阿波羅飛船,它既可以用於登月,同時也用於天空實驗室的實驗計劃,作為運輸飛船。咱們國家起步應該説就是瞄的這個目標,從載人飛船剛開始設計開始,就把飛船作為運輸,不僅僅是個實驗裝置。作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將來可以用於飛船和地面空間站也好,空間實驗室也好,這種天地往返的運輸,人員的運輸,這是一個起點比較高的地方。另外一方面就是説,飛船的步子邁得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快,應該説第一艘載人飛船是一人一天,第二艘就是兩人多天,以後我相信我們的發展會越來越快。

  演播室主持人:

  剛才您也談到了,就是我們“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的起點是比較高的,而且“神舟”六號與“神舟”五號相比也有110多項的改進了。現在很多觀眾朋友也關心,下一步飛船的發展,“神舟”七號的時候、“神舟”八號的時候,這個飛船會有什麼樣的改進,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飛船?

  張柏楠:

  從載人航天發展來看,應該各國走的道路基本上相同。它首先要解決進入太空、返回地面和人長期飛行這幾方面,應該説這個也是我們載人航天第一步的主要任務。在後續的發展過程中,從國外來講,它還要解決作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還要解決幾個關鍵的技術,包括交匯對接技術,包括出艙活動技術,包括長期、更長期的,就是數十天,甚至上百天,一年的這種在空間飛行,更長時間地考核人在太空的這些反應,同時也檢驗能長期在空間生存的系統的可靠性,這個是我們後來發展的一個方向。另外,我相信載人登月,包括在探索火星,甚至更遠的星體,也是人類未來發展的方向,我相信會越走越遠。

  主持人:

  好,今天的“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特別報道的話題就先談到這裡,再見。

責編:薛藍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