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報道:回顧2003 展望2004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01日 12:00)
CCTV.com消息(亞洲報道):在過去的一年中,亞洲報道伴隨您共同見證了我們身處的這個大洲所經歷的風雲變幻的歷史時刻:從參加朝核問題會談的六方代表緊緊相握的手,到顛簸行駛在印巴之間那輛滿載和平的巴士;從亞洲各國為抗擊非典而設立的一道道生命的防線,到東盟10國領導人歷經周折,奮力推動着的一體化的航船。這些難忘的片段都銘刻在我們的記憶之中。今天,當這一切即將離我們遠去的時候,讓我們把目光再次投向這片複雜多變、卻又生機勃勃的土地,一起來回望過去這一年中亞洲所經歷的重大事件。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平穩中有變數的2003年東北亞局勢
説起2003年的東北亞局勢,就不能不提朝核問題。在2003年的一年中,朝核問題真可謂是一波三折、峰迴路轉。國際社會為推動這一問題的和平解決進行了種種艱苦的外交努力,最終打開了對話解決的大門,東北亞地區的緊張局勢也大大得到了緩解。然而,日本出兵伊拉克、不失時機地向軍事大國演變;以及美軍調整韓日兩國駐軍的行動,卻為正在逐漸穩定的東北亞局勢增添了新的不穩定因素。如果我們用一句話來描述2003年東北亞地區局勢的話,就應該是“平穩中有變數”。
時間剛剛進入2003年,東北亞地區就出現了劇烈震蕩。1月10日,朝鮮宣佈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朝美發生嚴重對峙,局勢一度走到了非常危險的邊緣。為此,國際社會紛紛表示希望通過對話和外交手段解決分歧。4月,在北京舉行了中美朝三方會談上,邁出了通過對話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的第一步。
北京三方會談之後,朝美雙方的主要看法和主張依然尖銳對立,朝核問題再度陷入僵局。為啟動新一輪北京會談,把朝核問題納入和平解決軌道,中國政府再次派出特使穿梭於有關國家之間,與相關國家高層進行了深入接觸,逐步形成了重要共識。
8月27日—29日,中朝美韓俄日旨在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中、朝、美、韓、俄、日六方代表的手終於握到了一起,顯示了尋求和解合作、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問題的政治意願,會談正式開啟了和平解決朝核問題之門。東北亞地區局勢在2003年末又重歸平穩。
2003年7月26日凌晨發生在日本議會大樓的反對派議員的手腳相加並沒有阻止參議院通過支援伊拉克重建的特別措施法案,法案的通過意味着日本可以向處於戰爭中的外國領土派遣自衛隊。
日本官房長官福田康夫説:“這對不僅對伊拉克,而且對中東地區以及世界和平都是件好事。這也是日本光明前途的開始。”
也許,這一法案的通過,對於日本加快由經濟大國向政治軍事大國演變的確是一個光明的開始,但是,這卻成為2003年東北亞地區平穩發展中的一個最大變數。
就在2003年的最後幾天,日本終於正式向伊拉克出兵。12月26日下午,日本航空自衛隊先遣隊首批20余名隊員從成田機場乘坐民航班機出發前往伊拉克。這成為日本在二戰後首次將自衛隊派往戰場。
應該説,在整個2003年,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的日本一直不甘寂寞,從通過以加強和擴大自衛隊權限為目的的“有事三法案”到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派兵伊拉克;到重新研究《基礎防衛力量構想》;引進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所有這些,都是標榜奉行和平立國的日本向軍事大國蛻變的重大步驟,因而引起日本國內外輿論的高度警覺。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是影響東北亞地區局勢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2003年更是如此。2003年6月,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上任3年以來首次訪問日韓。迎接他的不僅僅是禮兵和樂隊,還有日韓民眾的一片抗議之聲:“拉姆斯菲爾德來這裡是為了脅迫韓國政府向伊拉克派兵,我們討厭這個計劃!”
其實,這位韓國人只説對了一半,拉姆斯菲爾德日韓之行的另一個目的是調整和鞏固美日、美韓軍事同盟關係,增強美軍在東亞的威懾力。應該説,美國一直在考慮調整他在全球的軍事力量。2003年,美國的這一調整在東北亞地區正式拉開了序幕。
美軍的調整思路是:將“三八線”“非軍事區”的美軍南撤;把日本沖繩的美軍調往澳大利亞的新基地;增強東南亞地區的美軍力量,其中包括尋求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建立基地,並向菲律賓派駐地面部隊。
美軍這一調整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美國海外駐軍的反應能力,但是,美國的這一做法卻使得東北亞地區的局勢出現了新的不穩定。
合作中求發展的2003年東南亞局勢
當時間的指針指向2003年的時候,東南亞各國已經徹底擺脫了5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的困擾。為了走向持續穩定、實現共同繁榮,東南亞在2003年進行了一次重大轉型,以條約形式確定一體化的日程。所以,如果我們用一句話來描述2003年東南亞局勢,這就是“合作中求發展”。
2003年10月7日,東盟10個成員國的領導人齊聚印尼巴厘島。在這裡他們將在一份具有歷史意義的文件上簽字,各國決定在2020年成立“經濟”、“安全”、和“社會與文化”三個東盟共同體。
東盟十國確定的經濟一體化目標,是對內外各種挑戰因素所作出的反應,也是各國希望通過集體的力量來追求自身發展的歷史性舉措。
根據實現經濟共同體的行動計劃,東盟各國已經確定在11個領域優先展開一體化進程,其中包括旅游、農業、紡織、漁業以及電子業等。東盟的目標不僅是要成為單一市場,而且還要成為一個具有競爭力的生産基地,向全球推出“東盟製造”的品牌。
在實現經濟共同體的同時,東盟各國還決心建立一個安全共同體和社會及文化共同體。雖然後兩者的具體內容尚未確定,但從長遠目標看,東盟顯然是希望在經濟、防務和社會層面,最終實現全面融合。這將是繼歐洲聯盟之後,世界上又一個願意向全面一體化目標過渡的區域性組織。
2003年12月11日的東京國賓館。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正在接待10位來自東南亞的貴賓。他們就是東盟十個成員國的領導人。幾個小時後,日本終於繼中國之後以非東盟成員國的身份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
日本和東盟關係的升溫不僅是日本的迫切期望,也是東盟方面的意願。長期以來,東南亞國家一直存在着“利用大國相互制衡”的心態,而日本適時跟進,正符合這些國家的切身利益。
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迅速的區域性組織,東盟正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個熱點。2003年來,東盟在持續推進內部經濟一體化的同時,與周邊大國如中國、俄羅斯、美國甚至印度的經貿合作也日益密切。在一場跨區域的經濟博弈中,東盟毫無疑問已經成了周邊大國“爭相合作的夥伴”。
作為一個音符,東南亞在2003年以悅耳的聲音跳躍在亞洲和世界的五線譜上。但在東南亞這個大樂章裏,還時有恐怖主義這一不和諧的音符的出現,2003年東南亞反恐形勢依然嚴峻。
和解中有波折的2003年南亞局勢
如果我們用一句話來描述2003年的南亞地區局勢,就應該是“和解中有波折”。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還是能不時聽到極端主義分子在南亞製造的爆炸聲,這一地區的非傳統安全形勢依然很不樂觀;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地區的傳統安全形勢卻出現了非常明顯的緩和跡象,在2001年底已降至冰點的印巴關係,在2003年迅速升溫。印巴的普通百姓成為兩國關係和解的最大受益者。
一個名叫法蒂瑪的可愛的巴基斯坦女孩,先天性心臟病幾乎使她還沒來得及享受母愛就險些離開這個美好的世界。在法蒂瑪的父母即將絕望之時,由於印巴改善關係,並恢復了兩國間的公路客運。幸運的法蒂瑪乘坐第一輛印巴邊境公交車到達印度接受心臟手術。半個月後法蒂瑪康復出院。
2003年是印度與巴基斯坦關係的緩和年。印巴關係“解凍”的熔點開始於4月中旬印度總理瓦傑帕伊的表態。他説,“迎接南亞次大陸巨大變化的時候了”。“我們現在伸出友誼之手,但希望(對方)作出相應的回答”。
巴基斯坦果然很快作出了積極的回答。印巴雙方於5月初同意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2003年下半年,走在印巴和解最前面的是公路和航空客運,鐵路交通也恢復在即。與此同時,印度又在10月提出了20點和平建議,將全面恢復印巴關係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到11月底,兩國的邊界停火將2003年的印巴關係推倒了一個小的高潮。印巴關係在和解的氣氛中度過了2003年。
正如我們剛才在片子中看到的,在世界局勢風雲變幻的大背景下、2003年的亞洲卻是亮點不斷:和平成為了東北亞各國共同的心聲,合作已經是東南亞響亮的主旋律,而和解則是南亞地區不可逆轉的潮流。所有這些,讓我們對於和平與發展這一時代主題有了更為真切和清醒地認識,也讓我們對於亞洲的和平、合作與和解的未來充滿了希望。在新的一年裏,我們亞洲報道將與您一道,共同去記錄和見證亞洲新的發展與變化。好,感謝收看今天的亞洲報道。
責編:李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