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國:從紅色風暴發源地到草原明珠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12日 17:14)
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12日電(記者高文靜、柴海亮)由呼和浩特北行,翻過大青山,就進入了美麗遼闊的內蒙古自治區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簡稱達茂旗)。再前行,就是鑲嵌在群山中的草原明珠——百靈廟。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一場捍衛民族尊嚴的紅色風暴,讓百靈廟鎮成為傳奇。上世紀30年代,這裡相繼爆發了百靈廟暴動和百靈廟戰役。
1936年2月21日,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罪惡計劃,時任中共西蒙工委書記的烏蘭夫同志等,領導百靈廟蒙政會保安隊千余名愛國士兵舉行了武裝暴動,蒙古民族打響了抗日救國的第一槍。
11月下旬,為了阻斷日偽軍向綏遠各地進犯的企圖,傅作義將軍組織5000餘人奇襲百靈廟,殲滅日偽軍700餘人,擊落敵機1架,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的士氣。時在陜北的毛澤東同志即致電稱:“綏遠抗戰勝利,為全國抗戰的先聲”;著名記者范長江稱讚道:“這次戰役,揭開了民族光榮歷史的新頁。”
歷史曾為百靈廟打上光榮的印記。60多年後的今天,百靈廟又給世人展現了新的姿容。
荒涼、貧瘠、野狼出沒、狐兔奔逐,是人們對這個小鎮的最初記憶。75歲的老人李瑞熟稔這裡的一草一木,自老家山西參軍後來到塞外,百靈廟承載了他52年的春秋。在老人的記憶中,昔日的百靈廟方圓百里,只有幾座孤零零的喇嘛廟。在艾不蓋河東岸,零零星星住着十幾戶和喇嘛做生意的買賣人。“百靈廟現在的住戶基本上都是解放後的‘移民’。”
老人説,百靈廟剛和平解放的時候,旗委、旗政府和武裝部當時都沒有辦公的地方,只能在喇嘛廟裏辦公。李瑞在百靈廟成家立業,現在有4個孩子,分散在內蒙古各地。解放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百靈廟只有一條長約150米的街道,街上只有一個廁所,上廁所要排很長的隊。在物資匱乏的年月,全家人生活十分困難。“大米極少,吃菜更難,哪能像現在,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老人笑道。
李瑞從達茂旗物資局局長的位置上離休後,生活舒適而愜意。不大的院落,整潔而溫馨,老人喜歡在角落裏種些花草蔬菜,怡情養性。
77歲的老人拉西吉格木德關於百靈廟的記憶是灰色的。他1952年隨部隊來到百靈廟時,這裡百廢待興。“當時,百靈廟就連馬掌、鐵釘一類的東西也得到外地去買。”當時,拉西吉格木德一家7口擠在兩間土房裏,跼踀不説,光是冬天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氣溫,就讓人從頭涼到心。“百靈廟到20世紀80年代初才有了澡堂。”
老人的大女兒阿拉騰托雅,現在住着98平方米的樓房,水電暖氣一應俱全。讓阿拉騰托雅記憶猶新的是,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她每天都要和三妹到離家一公里遠的地方挑水,她挑大桶,三妹挑小桶。一前一後,左搖右晃。
過去,百靈廟一直被外地人稱為“垃圾鎮”,垃圾滿街倒。而今天記者漫步百靈廟,所到之處無不乾淨整潔。錯落有致的樓群將不多的平房映襯得格外矮小,寬闊的街道、精緻的休閒廣場、琳瑯滿目的商店和穿着時尚的行人,一派繁華景象,仿佛這裡不曾有過衰敗與戰火。
如今的百靈廟鎮已是達茂草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達茂旗立足當地鐵礦、稀土、煤炭等豐富的礦産資源,按照“工業立旗、三産拉動”和“工業向優勢區集中、農牧業生産向水富集區集中、農牧業人口向小城鎮集中”的工作思路,探尋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和諧並進的路子,不僅使全旗經濟建設進入快車道,而且草原生態得到了較好的保護,空氣質量一直是包頭市最好的。
達茂旗旗委書記巴特爾告訴記者,在2001年至2004年的4年裏,達茂旗生産總值由8.3億元提高到30億元,財政收入由0.5億元提高到2.2億元。2004年,達茂旗進入了全國西部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行列。
“百靈廟武裝暴動紀念碑”靜靜地矗立在女兒山上,俯瞰着草原古鎮。它記載了百靈廟滄桑而光榮的過去,也向人們昭示着草原明珠光明的未來。
責編:劉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