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兩會特稿:從憲法修改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9日 22:13)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孫承斌、劉剛、鄒聲文)莊嚴憲法,2萬餘字,字字千鈞。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20多年,4次修改,每一次都折射出依法治國的發展進程。

  從現行憲法的4次修改可以看到,黨領導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艱辛求索,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産黨執政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

  改革是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不斷再認識。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和把握不斷開闢新的境界

  當“大包乾”的安徽農民享受到豐收的喜悅,當我們告別了2分錢的火柴也需憑票供應的時代,實踐給了我們一個答案: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委副書記王昭耀代表説,20多年來,憲法中有關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意義是多麼深遠!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是中國共産黨始終不渝的信念;建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中華民族堅定的追求。代表委員們高度評價憲法修正案草案中,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寫入憲法序言。這是億萬人民的願望,也被代表委員們看作是執政黨在憲法層面上最鄭重的抉擇。

  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奪取政權之後,中國共産黨人着力破解的一道歷史命題。1954年9月,毛澤東親自主持起草的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我國的國體、政體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前進目標,完成了社會主義憲法的制定任務。然而,對社會主義這一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卻經歷了艱苦曲折的探索。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鄧小平帶領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開始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探索。

  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把握,帶來關於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發展階段、經濟制度、分配方式、是非標準等一系列思想理論的重大突破,社會生産力釋放出巨大的活力。改革開放25年來,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9.4%,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已突破1000美元。順利實現現代化戰略前兩步目標的中國人民,已經邁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征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在共和國的根本大法上留下了輝煌的足跡:

  ——我們認識了一個國情:“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先後寫進憲法。

  ——我們探索了一條道路:1999年修改後的憲法明確提出,“沿着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我們找到了前進的動力:“堅持改革開放”載入憲法,終結了“改革的道路會不會變”的疑慮。

  ——我們明確了改革的方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1993年修憲時引人注目的內容。

  ——我們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認識實現了質的飛躍,“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在憲法中得以確立……

  “改革是一場革命,它所帶來的深刻變化和理論結晶,一次次體現在憲法的修改中。這是理解改革開放以來歷次修憲的一把‘金鑰匙’。”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説,“4次修憲,一脈相承、相互關聯、逐步深化,説明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更加成熟也更加堅定。”

  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憲法修改的基本取向。中國共産黨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對執政規律的認識不斷達到新的高度

  2002年12月,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第一次集體學習,就精心安排了憲法這個主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鄭成思認為,黨中央高度重視憲法,既説明憲法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也反映黨對執政規律的新認識。

  從領導人民革命到長期執政,從依靠政策和群眾運動到發揚民主、依法治國,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産黨,對執政治國的基本規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全國人大代表張宗清説:“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其核心是依憲治國。”

  憲法就是一張寫着人民權利的紙——列寧的這一論斷,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憲法的本質特性。

  中國共産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將追求民族獨立、人民自由、國家富強視為己任。經歷50多年執政的考驗,黨更深刻地認識到: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不僅應體現在黨的工作中,更應當是憲法修改、完善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回望歷史,人們不難發現,現行憲法的四次修改,都是在黨的代表大會閉幕之後稍晚一段時間才正式啟動的。而每一次提出修憲建議前,中國共産黨必然要廣泛聽取各方面、各階層的意見。中國人民大學黨史係專家辛逸把這一過程概括為:從群眾的實踐到黨的政策、理論,經過一段時間實踐檢驗後,再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憲法,然後再指導人民的實踐。“這一過程符合認識論原理,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體現了執政黨對憲法修改科學、慎重的態度。”

  完善土地徵用制度、保護私有財産權、強調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以“緊急狀態”取代“戒嚴”……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徐顯明認為,這次修憲突出了黨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也體現了憲法學強調的人權保護的原則。“草案中的許多規定,都與老百姓有着直接、密切的聯絡,而其中最核心的是尊重和保障人權。”

  1999年9月,38歲的浙江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冠巨,被授予“勞動模範”的光榮稱號。這是敢為天下先的浙江人,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勞動者的獎章頒發給一名私營企業主。

  5年後的今天,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憲法修正案草案明確提出,把“社會主義建設者”的表述寫進憲法。根據十六大精神提出的這一建議,把徐冠巨這樣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新興社會階層,團結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大軍之中。這位全國政協委員感慨:黨的執政基礎在擴大,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在擴大,黨執政治國的理念和思路日臻成熟。

  每一次修憲,都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産物。與時俱進的中華民族,正在闊步邁向偉大復興的輝煌明天

  50年前一個金秋的下午,25歲的許崇德,見證了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誕生。從此,他的生命與憲法緊緊聯在了一起。如今已白髮蒼蒼的他深情地説:“1982年憲法是一部符合國情的好憲法,22年裏對它所進行的4次修改,都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從中我們仿佛可以聆聽到時代前進的腳步。”

  一切事物的前進,莫不以思想解放為先導。當思想和觀念的閘門一扇扇打開,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便在遼闊的中華大地孕育出蓬勃的理論新枝。

  順利完成歷史性的撥亂反正——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嶄新命題——系統闡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把鄧小平理論寫上黨的旗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載入黨章……從1978年到2004年,在中國共産黨不斷取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新碩果的偉大進程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始終是貫穿其間的一根紅線。

  思想大解放,帶來實踐大飛躍。當認識沿着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軌跡逐步上升為國家意志,它所抵達的絕不是終點,而是認識與實踐的新起點。

  回望過去,改革開放以來的每一次修憲,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面臨重大歷史關頭,中國人民以寬闊的世界眼光和嶄新的時代視角,迎接挑戰、面向未來的自覺選擇。當我們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寫進憲法,當我們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國家的指導思想,當我們鄭重思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的意義……在一步一個腳印的遞進之中,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不斷與時俱進。

  “它首先説明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就是在時代變動面前,不斷開拓創新、銳意進取。這是一個民族有活力、有希望的標誌。”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説。

  憲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高度統一的體現。在新世紀新階段的關鍵時刻,把黨的十六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寫進憲法,把新的實踐中取得的、並被實踐證明成熟的重要認識和基本經驗寫入憲法,這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意願,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它向世界宣示,與時俱進的中華民族必將以更加堅定、自信、開放的姿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道上開創更加光輝的未來。

   →→專題:2004年兩會

責編:李菁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香港輿論認為:修憲體現國家政治文明的進步(2004/03/09/ 21:57)
  • [專稿] 修憲以人為本 政協委員心裏暖洋洋(2004/03/09/ 21:49)
  • [兩會今日關注]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 (2004/03/09/ 00:05)
  • 憲法修正案提出鼓勵支持非公經濟是重大飛躍(2004/03/09/ 11:24)
  • 人大代表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2004/03/09/ 20:21)
  • 政協委員分組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2004/03/09/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