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連線]揭密中國探月工程(下)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2日 15:48)
CCTV.com消息(時空連線):2004年2月25日,備受矚目的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終於正式啟動,這也標誌著中國的現代版“嫦娥奔月”正式拉開了帷幕。據了解,我國的月球探測計劃分為“繞、落、回”三個發展階段,都屬於不載人探測活動。目前實施的第一期工程的目標是在2007年以前發射一顆圍繞月球飛行的衛星,總投資約14億元人民幣。在此後的兩個階段中還將向月球發射無人探測裝置,採集月壤樣品,進一步開展月球探測工作。目前,即將上演的現代版“嫦娥奔月”的各種“角色”已基本選定。“嫦娥”將由我國的“東方紅”衛星“扮演”,而送當代“嫦娥”奔月的將是“長征”三號甲型運載火箭。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地球惟一的天然衛星,也是進行科學探測的理想場所。月球具有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多種資源。月表蘊藏了大量地球上很貧乏的氦-3,這種元素有可能成為新世紀熱核聚變能的寶貴原料。同時,月球也是人類向外層空間發展的理想基地,有可能成為人類進行星際旅行的中轉站。因此,千百年來,遙遠的月球一直是人類難以擺脫的誘惑。冷戰時期,前蘇聯和美國在航天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探月就成為它們角逐的一大焦點。1959年,前蘇聯發射的“月球1號”飛船飛到月球附近,開始了人類對月球的考察。1961年5月,美國總統肯尼迪向全世界宣佈了宏偉的載人登月計劃——“阿波羅月球探測計劃”。1968年12月,“阿波羅8號”繞月球軌道飛行了20個小時,這是世界上第一艘繞月飛行的載人飛船。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成功。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阿爾德林成為人類歷史上首次踏上月球的宇航員。
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前蘇聯和美國共成功發射了45顆無人月球探測器和10艘載人月球飛船,先後共有12名宇航員成功登月。雖然取得的成就已經遠遠超過了多少世紀以來的地面觀測,但是兩國也都嘗到了多次失敗的滋味、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1972年美國阿波羅計劃完成後,月球探測一度陷入了低迷狀態。
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一輪月球探測的高潮被世界空間大國再次掀起。2004年1月14日,美國總統布什宣佈,美國將實施重返月球以及未來登陸火星的太空計劃。這個消息的公佈立即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少支持這項計劃的人認為重新登月有助於人類更好地研究火星,曾經搭乘阿波羅11號首次踏上月球的宇航員阿爾德林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也有很多人對此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重新登月耗費巨大,用處也不大。
雖然民眾對此議論紛紛,但美國政府卻並沒有表示要放棄這項計劃,而包括中國、印度、日本和歐盟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也都將登月作為航天計劃的目標。
2003年9月27日,歐洲第一個月球探測器“靈巧一號”順利發射升空,這標誌著歐洲探月行動的正式開始。“靈巧一號”將利用搭載的紅外線探測器拍攝迄今最詳細的月球地理圖,破解45億年前月球形成的奧秘,並蒐集月球上是否存在水的證據等等。日本也將月球探測定為其星球探測計劃的首要目標,正研製“月神A”月球衛星和“月神B”月球軟著陸探測器,預計于2009年發射。此外,印度也提出將在2007年左右發射月球衛星,並在此基礎上實現2015年前宇航員登月。
可以看到,幾乎所有有能力的國家都想在月球探測方面一展身手。那麼,到底是什麼使得新世紀月球探測再度升溫?各個國家在這一領域的能力又都如何呢?
主持人:我們現在看到這個過程非常有意思,既然這個探月工程對於一個國家戰略是非常重要,那我相信從美國到印度,他們一定是認真想過這個問題的,我們就有一個疑問了,為什麼美國在60年代探之後,他不去了,10幾年,月亮上寂寞的一個人影都沒有,到90年代後期,紛紛又都想去了,為什麼?
歐陽:確實上實際6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進行了,成功進行了40、50次的月球探測。但是那個時候的月球的探測主要是基於冷戰、空間霸權的爭奪,當然也極大的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美國阿波羅,事後的統計,它産生了三千多項專項專利,全面地帶動了上世紀60、70年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最後也算了一筆賬,每投入一美元,大約四到五美元的産出,所以阿波羅是一個賺錢的工程。
欒:美國的科學家,搞月亮的科學家,他送我一本書,叫《探測月球》,整個內容我翻了一下,説的基本上是駐的事情,他們不是在沉默,他們是在研究,他們並沒有觀望,他們在工作,如果沒有這個過程的話,這撥勢頭不會這麼強。
主持人:雖然現在,我們直接從月球獲得益處可能還不是馬上就能實現的,但是我們也了解了一下,説美國當年搞探月工程的過程當中,就因為這個工程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民用技術,據説我們現在用的手提電腦也是跟探月工程有直接關係的,如果我們自己來發展自己的探月工程的話,估計會給我們的民用經濟或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什麼變化呢?
欒:一個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是一個牽動性的。我舉這麼一個例子説,現在所有地面的有些基礎科學,你只要加上空間二字,就可以形成新的科學,它的牽動性就這麼大,比如説我們有生命科學,加上空間,現在就有空間生命學,我們説有材料學,加上空間,空間材料學,我覺得拿這個例子講,你的本行比如我們現在叫廣播學,加上空間,空間廣播學,過去來講,最遠的我們用電離層折射,然後去反射形成一個遠距離的電波傳輸,你的語言就可以到全世界了,現在不用,現在用空間,在空間形成之後,我們可以做到村村通,村村通工程我們航天也在做著,你不要連線了,從空間拿來以後就可以做了
主持人:也有很多的觀眾在問,説現在這麼多國家,從歐盟,從日本,從印度,從我們,都要往上走,跟美國的差距,我們可以看得到,剩下水平大概是在一個什麼樣的層次上,從工程上來説?
孫:我的看法美國和俄羅斯應該算作一個檔次,比較進的,中等檔次現在可能是歐洲,這個情況,其次我估計都差不太多,各有特色。
主持人:包括中國和印度,誰更靠前一點兒,這兩個國家好像現在競爭的態勢非常的激烈?
欒:我去過印度,我見過印度的航天局長,我們也是朋友,它們國家對於科學和技術是非常重視的,特別是對於航天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且雄心勃勃,要進入到航天的重要的國家裏來,另外他們在資源衛星上,他們國家的研製很有特色,我看了他的實驗室,確實做得很好,但是我從總的全局看,我看它有這麼幾個方面和中國還不完全一樣,一個,它研究的面沒有中國這樣廣。但是他們進展的速度很快,我們也希望印度航天局的同仁繼續努力,為人類的航天事業的發展做貢獻。我到德國去,我説句笑話,二鍋頭,我説的是笑話,他們説老欒有一個二鍋頭理論,他們德國認為我們,德國歐控局他們把我們看的很重,美俄是一個分隊,這是第一鍋,歐洲、中國是一個分隊,這是第二鍋,他們把像其他一些國家作為第三個大,像馬拉松方隊一樣,我們是第二鍋的頭。
主持人:我們叫二鍋頭。
欒:從目前來講,從中國航天科技的整體實力來看,二鍋的頭還是這麼一個位置。
主持人:當初美國人登上去之後,包括很多電視也都有報道,也帶回了一些東西,我們也從美國人帶回來的東西當中進行了研究,估計有什麼是他們沒有告訴我們的?
歐陽:每年都要開很多的月球科學討論會,每年發表的東西,我想大概有一尺厚的肯定會有的,應該説似乎是什麼東西都告訴別人,但是真正有很多東西,我們仍然無法找到,比如説月球的更精密的一些圖,它可以往上發佈一些,我們甚至現在也在練兵,根據它發表的資料,我們也可以再出相應的圖來,但是我們希望以後的圖比它這種圖要好,另外,月球上有一些,比如説詳細資源的情況,它已經做了五種有用資源,全球性的分佈,但是它發表的東西非常粗糙。
主持人:也就是説核心技術其實是沒有告訴我們,核心資料沒有告訴我們?
歐陽:不,他們説都告訴大家了。
主持人:還有這樣一個問題,因為我們是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有一個好處就是後發優勢,我們可以從別人的經驗教訓中吸取很多的東西,既然俄羅斯和美國都走在前頭了,我們從他們的發射的過程當中吸取了什麼教訓,哪些彎路我們不必走?
欒:咱們説到歷史看,美國和俄羅斯在探月過程當中,也不知道什麼情況的,比如我給你舉個例子,美國的宇航員進到月球以後,它回國的時候總統是不握手的,擔心月亮裏面有污染,人類還不知道的一些東西,現在説法就是禽流感這種東西,不知道宇宙當中還有什麼東西對人類是有害的,所以要觀察一下。一看,沒什麼問題,現在你看所有宇航員回來以後都可以握手了,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從未知開始的,他們在月亮上怎麼走呢,他們有了好幾個過程,比如第一個過程純粹是擦肩而過,過去就走了,順路看看月亮,像蘇聯有的,他做了六七次,他就直接撞過去了,打到月亮上了,打完了一塊碎鐵就完了,我們這次探月沒有走擦肩而過,也沒有走直接碰撞,我們走的是一個奔月的軌道,時時的剎車,繞月球極軌運行的軌道,這個美俄都沒有這麼做過。
主持人:我們知道在地球上各個國家有嚴格的疆界,差一寸都不行,包括在公海上,其實利益的劃分也是負責明顯,有專屬的經濟區,現在月球上是什麼規矩,誰先去了誰先得益?
欒:月球協定規定的是月球是全人類的,月球的所有都是全人類的,就像公海一樣是全人類的,但是誰到那兒去,誰受益,這是基本的一個原則,公海裏有很多資源,你不去,別人打了魚也不會分你。
主持人:但是這就又牽扯到孫院士您的活兒了,一旦這個事情我們探明了,説那兒真有好東西,真可以挖的話,您説我們要帶一些設備上去挖,很大的能量,您得有像這樣一個飛行器把這些設備,包括這些人給送到月球上去,這事是不是真難?
孫:我也在想這個問題,我們要回想一下,航天是50幾年,這樣一個飛速的發展,我想我們回頭來講,在50年代的時候都很難想象的。作為一個科學技術發展,尤其是在新的世紀到來,我相信科學技術發展是非常非常快的,這些問題假設需要的話,我們都會,人類都會一步一步解決這些問題
主持人:非常感謝三位來到我們演播室接受我們的採訪,謝謝。
現在人類已經知道在月球上並沒有嫦娥和月兔,但是月球仍然承載著人類很多的夢想。這一次的探月計劃宣佈,到2007年之前我們就會發射第一個飛行器奔向月球,到那時候也許我們對月球就會有更多的了解。
責編: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