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政策解讀:2004年8億農民將獲八大實惠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28日 15:01)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新年將至,隨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確定的一系列“三農”政策的貫徹實施,2004年我國8億農民將至少從八個方面獲得更多實惠。
人均純收入預計增加128元
背景:近年來,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徘徊在2%至4%左右,佔全社會人口62.7%的農民,總收入只佔全國總收入的不到20%。
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實惠:明年國家將加大農産品促銷力度,幫助農民促進農産品增值。國家還將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30%直接補貼給農民。三年後,糧食主産區用於直接補貼的資金達到風險基金的一半,補貼數量達到商品糧的70%。2003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2574元,按照5%的預定增長目標,明年可增加128.7元。
種糧更有賺頭
背景:近年來農民種糧積極性普遍不高。我國糧食價格在連續6年低位徘徊後,今年出現回升,11月份,糧食價格上漲10.8%。
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始終重視維護糧食主産區和種糧農民的利益”。“把通過流通環節的間接補貼改為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
實惠:農村金融機構將放寬對種糧農戶小額貸款的擔保條件和期限,農民貸款難將出現好轉。允許農發行支持符合條件的其他糧食收儲企業收購農民余糧,賣糧可以有更多選擇。國家將從農村土地出讓金中劃出一定比例用於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幫助種糧農民引進市場價格高、需求旺盛的優良品種,提高糧食種植的比較效益。種糧農民會更加有利可圖。
進城務工環境更寬鬆
背景:目前,我國農村有勞動力4.85億人,外出務工人員9800多萬人,剩餘勞動力1.5億人。
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積極引導農業富餘勞動力有序轉移。”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善待農民工,維護好他們的合法權益”。
實惠:2004年,全國將有1億農村勞動力被轉移。政府還將為農民外出務工提供更多指導信息。在城鎮,擁有穩定職業和住所的農業人口,可以按規定在就業或居住地登記戶口,依法享有當地居民應有的權利。國家將取消對農民就業的限制性規定,清理對農民工的歧視性政策和亂收費。務工者勞動保護、子女受教育等合法權益的維護將成為明年各地下大力氣解決的問題。
負擔多頭減輕
背景:2003年,國家在30個省份開展農村稅費改革試點,農民負擔得到減輕。但農民負擔依然較重,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農民擴大再生産的能力。
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加快推進全國農村稅費制度改革試點。”“逐步降低農業稅稅率。”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
實惠:中央財政對稅費改革的轉移支付,將在今年305億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力度。據測算,如果這些轉移支付有70%直接用於農民減負,全國農民的人均負擔至少可以減少23元。農業稅的減免返還直接到戶到人,又可以使農民的負擔減掉一塊。以農業大省河南省的西平縣為例,當地農業稅稅率由7%降低到6%,農民畝均負擔就可減少10元。
素質教育機會增多
背景:與城市相比,無論是在素質的培養上,還是在競爭機會的獲取上,現階段農民都處在弱勢地位。
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國家財政新增教育、衞生、文化等公共事業支出,要繼續主要用於農村”。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把農民工培訓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實事來辦”。
實惠:國家將大力實施中小學危舊房改造工程、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和中西部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3年內基本消除中西部地區中小學嚴重危房,為1.6億在校農村中小學生創造更好條件、更多機會。國家將在農村建設1000個農民科技書屋,免費贈送農業科技書籍和光盤。到2007年,我國西部地區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將達到85%以上,青壯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看病吃藥難得到改善
背景: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醫療衞生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但投入不足、醫療設施落後、技術人才匱乏等問題依然嚴重,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依然突出。
政策: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加強農村公共醫療衞生機構基礎設施和衞生技術隊伍建設,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積極探索對農村貧困家庭實行醫療救助的有效辦法”。
實惠:國家將對鄉級衞生院重新定位,增強公共財政對村級衞生室的支持。按照農民的實際需求,尊重農民意願,建立起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政府將加大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從經濟發達地區起步,逐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民的看病吃藥難的狀況將不斷得到改善。
貧困群體將得到更多關愛
背景:我國還有2000多萬農村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這部分人大多生活在自然條件惡劣的邊遠地區,脫貧致富任務十分艱巨。
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繼續搞好農村扶貧開發,多渠道增加扶貧資金投入”。
實惠:扶貧資金將到村入戶,直接幫助貧困群眾增辟收入來源。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邊疆地區將被作為重點,優先解決住房、飲水和用電問題。生態環境脆弱、喪失基本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將被有計劃異地安置。受災地區群眾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減免農業稅、牧業稅,得到更多關愛。
享受更健全的公共産品服務
背景:近5年來,國家財政投入農村的各項事業費4077億元,其中國債資金佔國債發行總額的42.8%。但農村基礎公共産品服務依然欠賬較多。
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加強中央財政支農資金和農業基本建設投資。國債資金要繼續向農業和農村傾斜”。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切實改進政府對農村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實惠:2004年,與百姓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人畜飲水、鄉村道路等“六小”工程建設,步伐將大大加快,並被賦予更豐富、更實際的建設內容。在加大投入重點發展的農村公共事業,在為農民綜合素質提高創造條件的同時,還給農村勞動力的本地就業帶來更多機會。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將着眼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着眼於城鄉一體化。農民的生活質量水平將由此得到提升。(記者賀勁松、謝登科)
責編:陶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