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聚焦:黨代表評説十六大報告關鍵詞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0日 17:13)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題 江澤民同志所作的報告引起出席黨的十六大的代表的熱烈反響。他們紛紛結合各自的體會評説報告關鍵詞。
關鍵詞:“三個代表”
報告原文: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必須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浙江省委書記張德江代表: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貫穿報告始終的一條紅線,是報告的靈魂,是大會的靈魂,內涵豐富,深邃精闢。她立足於當代世界政治經濟的新變化、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實踐和我們黨自身建設的新情況,生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構成了系統、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樹立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的又一座理論豐碑。這一重要思想,從理論上説,與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從實踐上説,是我們黨80多年曆史經驗的科學總結,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從地位和作用上説,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因此,這一重要思想,必然成為我們黨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我們一定要始終堅持,全面貫徹。
關鍵詞:十三年基本經驗
報告原文:十三年來,我們思想統一,目標明確,工作紮實,取得了重大的歷史性成就。
江蘇省揚州市委書記孫志軍代表: 十三年成就來之不易,十三年經驗彌足珍貴。我對十三年感受最深的是,千條線、萬條線,發展是第一主線;千任務、萬任務,發展是第一要務;千指標、萬指標,發展是第一指標;千困難、萬困難,只有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困難。這些年我們揚州就是扭住發展不放鬆,結果經濟發展了,城市環境改善了,人民生活質量提高了,老百姓的滿意度不斷提高。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追求讓老百姓得到實惠的發展;發展要堅持放眼世界,不斷創新,始終保持一種與時俱進的狀態;發展還要處理好與改革和穩定的關係,當前特別要下大力氣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
關鍵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報告原文:這次大會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
四川省綿陽市委書記楊海清代表:我用一句話加以評介:順民心、合民意。老百姓希望黨好、國家好,更希望自己的日子越來越好,全面建設小康,就緊緊扣住了老百姓的所想、所盼,因而可以起到凝聚人心、振奮人心的作用。小康的提法通俗、明白,很容易為老百姓接受,也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新時期的具體體現,是“三個代表”中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體體現。全面建設小康,不僅是要富國,更着眼於富民,不僅要讓老百姓擁有更多的財富,而且在民主和科教、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全面發展。
關鍵詞:重要戰略機遇期
報告原文: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説,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江西省鷹潭市委書記黃建盛代表:機遇是近年來使用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但戰略機遇期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概念。到今年底,我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將接近1000美元。從國際經驗看,人均1000美元是個重要的戰略起點,如果把握得當,經濟可以迅速起飛。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提出,要求我們從戰略的高度認清面臨的機遇,搶抓機遇,用好機遇。在錯過機遇方面,我們是有過慘痛教訓的。例如世界工業革命大發展時期,西方國家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蓬勃發展,而清王朝卻閉關鎖國,沉醉於泱泱大國的夢幻中,導致了國家的衰敗。無論是東部沿海還是中西部地區,都有如何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問題。(新華社記者慎海雄 陳蕓 賈永 )
責編:千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