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長城堡門的新生

來源:新華網 | 2024年08月12日 11:37
新華網 | 2024年08月12日 11:37
原標題:文化中國行|長城堡門的新生
正在加載

  新華社太原8月11日電 題:長城堡門的新生

  新華社記者王學濤

  在山西1400余公里的長城沿線,矗立著一座座軍堡。數百年前,戍邊將士在此“安營紮寨”,如今這裡是極具特色的民居村落。近年來,山西開展“長城堡門守護行動”,為長城人家帶來新活力。

  忻州市繁峙縣茨溝營堡東門修繕前後。(何宇飛 攝)

  忻州市繁峙縣內的茨溝營堡修築于明萬曆三年,為內長城重要城堡之一,現僅剩東門。東門由三部分構成,底部為城臺,城臺上建關帝閣三間,明天啟三年又在閣前增建三間獻殿。如今關帝閣內墻壁上仍保留著關公題材的精美壁畫。茨溝營堡現為山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前幾年,東門南段墻體部分磚石塌落,關帝閣頂滲雨,壁畫出現起甲、裂縫、剝落等病害。“門樓墻都歪了。”村民高俊偉回憶説。

  如今,這些問題都已得到解決。2022年至2023年,山西省文物局下撥文物保護專項經費188萬元,對茨溝營堡東門和壁畫進行全面保護修繕,堡門一改往昔破敗凋敝的景象。

  山西省文物局文物保護利用處副處長張喜斌説,2020年以來,山西省文物局開展“長城堡門守護行動”,爭取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專項經費1700余萬元,以最小干預的原則對15座長城堡門進行了保護修繕。該守護行動在改善民生的同時,也提高了村民保護長城的意識。

  這是修繕後的朔州市平魯區將軍會堡西堡門。(楊傑 攝)

  作為村民出入村莊的必經之地,一批堡門修繕完畢後,大大方便了百姓生活。

  “之前從門洞過又危險又不好走,小汽車還過不來,現在孫子、外甥女逢年過節來看我,就能把車開到家門口了。”70歲的楊傑説。他是朔州市平魯區將軍會村村民,明萬曆九年,這裡成為一座軍堡,清順治末年廢軍堡改為民堡。村裏戶籍人口雖有300多人,但實際只有五六十個老人常住。交通不便是造成空心化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西堡門是村民出入將軍會堡的唯一通道,堡門上方有磚雕,還嵌著一塊“安攘門”的石匾,寓意安寧與穩定。由於年久失修,西堡門出現墻體裂縫、空鼓等病害。楊傑回憶説,村民們為了防止石墻崩塌,搬來石頭頂住空鼓部分,門洞下只能過小型的三輪車,私家車和大車無法通行。一直到近年來文物部門對西堡門、甕城城門等進行搶險加固,正常交通才得以恢復。

  “堡門得到修繕,長城一號旅遊公路支線即將修到村口,村莊的交通條件正變得越來越好。”將軍會村村委會主任牛桂秉説。

  拼版照片:上圖為大同市新榮區助馬堡東門修繕前往下掉磚(李文藝 攝),下圖為搶險加固後的助馬堡東門(劉貴倉 攝)。

  長城堡門修繕是擲地有聲的宣傳,讓越來越多村民認識到長城不僅僅是“一道墻”。

  “以前村民從堡墻上搬磚、鏟土,現在再也沒人幹這事了,甚至不再去攀爬夯土堡墻。”大同市新榮區助馬堡村長城保護員張振興説,這種變化得益於近年來文物部門對助馬堡兩座堡門的修繕保護。

  助馬堡是明長城山西段著名的屯兵官堡之一,四百餘年裏飽受風雨侵蝕、戰火侵襲,古老而蒼涼。記者看到,助馬堡南門原有磚砌墻體經過剔補加固後,門洞上方大片磚雕得以保存、工藝精湛。東門門洞上方及周邊的夯土進行加固後,不再往下“掉磚”。隨著修繕工作的推進,熱愛長城的情結在更多村民心中産生。他們集資在村口立起簡介碑,還建設了村民俗館。

  張喜斌表示,通過“長城堡門守護行動”,一批瀕臨坍塌的長城堡門得到保護修繕,既保障了村民出入安全,也營造了保護文物、留存鄉愁記憶的良好氛圍;文物部門將根據各地實際狀況,加大對堡門的保護力度。

編輯:吳慧芳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文化中國行|長城堡門的新生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