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年《南坑的年》作者:綠笙

副標題:

來源:央視網  |  2024-02-07 18:46:13
央視網 | 2024-02-07 18:46:13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年的味道在爆竹聲中縈著淡青色的硝煙在佈滿陰霾的天空上擴散,慢慢地在整個村莊的上空凝結。在這個被兩邊聳立的山群逼仄出一條狹長深坑,一個在地理和方位一目了然叫南坑的地方,年就在裊裊的炊煙中如一幅民俗畫在潮濕的天空中顯現出來。年終於在人們的期盼中邁著固有的優雅從容的步子來到了,它讓被雨霧籠罩得有些透不過氣來的人們心中溢滿了久違的陽光。  

  年夜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程序,既是對舊年辛勞的慰藉,也是對新年即將到來的一個充足的準備。傳統的閹雞公配老酒不再是年夜飯唯一的亮色,生猛海鮮翻山越嶺早已走上了山裏人的餐桌,只有年夜飯所包含的文化寓意依舊。壓年是辭舊迎新時為自己未來預先做一個必不可少的鋪墊,在過年時最為忙碌的主婦總是承擔了壓年的責任。廳頭、灶頭和飯桶是壓年的三大任務,廳頭和灶頭都被放上了一竹筒米,米中插四根香、二根紅燭,還有十二個硬幣包的紅包,寓意月月有錢花。而對於一家人來説最為重要的日日蒸飯的飯桶則有相當豐富而寓意深刻的內容,薯子——(薯子根扎得深,寓意穩)穩;蒜——(寓意生活會打算)算;豆腐——(寓意富貴)富;筍——(留著筍尖的一根筍,寓意筍能發)發;粉幹——(粉幹長長的,寓意日子很長遠)長,少不了的還有十雙新筷子和十個新碗。壓年所有的東西都粘上紅紙,自然是為了吉利的彩頭。壓年是認真而虔誠的,寄託了人們對來年生活的祈盼。  

  大年初一吃齋是南坑林氏家族遺存下來的習俗,它無疑是家族文化中重要的傳承,而一大早那杯必喝的糖茶顯然是對新年甜蜜開始的一種強烈暗示。大年初一祖祠的祭祖儀式,則是提醒後來者對前人的懷念,在明了來龍之後更好的地認準去脈,並找到在精神和文化上的家園。林氏的祭祖儀式並不複雜,由本族的子弟輪流做頭,凡做頭者負責發餅和糖、煙,還有那篇必不可少的祭文。在祭文裏我找到了林姓的源流和九牧林跋山涉水來到南坑的足跡。  

  大年初一從祭祖開始,在家家戶戶傳來的打米果聲中接近尾聲,新的一年就這樣開始了,而過年時的年味還懸在空中並沒有落地。祭拜太保公和民主公是年初一隆重祭祖儀式後的插曲,太保公和民主公是民間的圖騰崇拜,因為是神,某些並沒有上祖祠的族人也就不敢忘記在他們的面前燒上一炷香,他們對神有祈求有敬畏,心虛和貪念讓人不敢忽視這個儀式。這時,年味在南坑這個小村莊已濃得化不開了。如果用心體味,就可以捕捉到濕漉漉空氣中傳來的老酒醇香,就連那些歡實地走家串戶的狗們發出滿足的叫聲也透著那麼一種醉人的年味,從誰的門窗裏溜出來的猜拳行令聲在村中古道上幸福地打滑後被夜悄無聲息地擁走了。猛然間,一串焰火和爆竹聲把夜的黑震顫出許多歡快的旋律,點亮了新年裏人們心中的光。

  

  作者簡介: 

  綠笙,本名林域生,三明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文聯八屆委員、福建省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三明市作家協會主席。1991年入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作家班學習,先後在刊物發表散文、小説作品200多萬字;出版長篇小説《永安筍商》《金沙縣》《謝祐》《建蓮古事》《三明往事》《我們的日月溪》6部,共計263萬字。

編輯:李倩然 責任編輯:白玉清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新聞欄目推薦
正在閱讀:家鄉的年《南坑的年》作者:綠笙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