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首播

重播


 
  舟曲第二中學條件困難,三名支教女老師住進男生宿舍。

    近千名師生,但水源是三根滴水的水管,水是從山上流下來的。當地沒有青菜,只有土豆,一天三餐都是土豆。

    每次家訪,她和另外幾名志願者一大早就要出發,走四五個小時的山路才到達第一戶人家。

    她的回報是:得知老師要走,孩子們中午沒有回家,守在學校等著為老師送行。家長特意熬了黃酒,把家裏的豬也殺了,走了十幾小時山路送到學校。

    許晨出生於1990年,2010年畢業于聊城大學東昌學院教育係學前教育專業。

    得知自己入選中國文明網“道德90後”,許晨顯得很平靜。“我還不知道這事,也不知道怎麼入選的,是我周圍的人在網上看到後告訴我的。”2月1日,許晨這樣告訴記者,並向記者講起了她的支教故事。

    2010年8月8日,甘肅舟曲發生了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1400多人遇難,舟曲縣教育系統損失巨大,4所學校嚴重受災,48名教師因公殉職。得知消息後,許晨第一個報名前往舟曲支教。她是支教團中唯一一名聊城籍支教老師,也是支教團中唯一一名90後。為期120余天的支教生活,讓這名聊城女孩變得堅強、樂觀。

    【艱苦在舟曲】她們擠進男生宿舍洗澡成為一種奢望

    舟曲第二中學是一所大山裏的學校,有師生1000多人,學校用水用電特別困難,住房也很緊張。2010年8月29日晚上,舟曲第二中學副校長蕭亞斌把許晨等三名支教女老師領到了男生宿舍。蕭亞斌對她們解釋説:“沒辦法,學校條件困難,你們就多擔待著點。”許晨告訴記者,在奔赴災區前,她曾立下豪言:“災區條件困難,沒有住宿的房子,我們就住帳篷!”但是,被分到男生宿舍時,這些女老師從內心裏還是比較難以接受。“幾個小姑娘,天天出入于男生宿舍,家人知道了也不放心呀。”

    而另外一名與許晨同去舟曲、來自德州學院的孫凱被安排在由廁所臨時改造的磚房裏住。“當地的廁所還是旱池,把坑填了,在上面架起一張床就是孫凱的房間。他的房間裏還有很大的異味,但是沒辦法,當時實在是沒條件。”許晨説,然而,這種不適應很快就消失了。

    舟曲第二中學專門負責學校宿舍管理的一名老師,名字叫梁碩,他給每名前去支教的老師排了班,要求每名老師要在學生入睡後,到宿舍裏檢查學生是否到齊。許晨告訴記者,第一次去學生宿舍夜查時,她被眼前的景象鎮住了。“如果不是親眼看到,真的很難想象,一張寬1.2米的鐵架子床上,兩個學生擠在一起睡覺,晚上都不能翻身。每一個簡陋但乾淨的小房間內,都住著十幾個學生。”看著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們睡覺都睡不安穩,作為當地老師的梁碩不忍心多看一眼。

    與住宿相比,喝水吃飯也成了大問題。全校有近千名師生,但水源是三根滴水的水管,水是從山上流下來的,冬天還會凍住,需要用海綿把水管包裹住。想喝口水都要接大半天,洗澡更是奢侈的事兒。“2010年9月9日,到舟曲10天了,我還沒洗過一次澡。”許晨説。

    此外,當地沒有青菜,只有土豆,一天三餐都是土豆。“就連包子都是土豆餡的,蘸著辣椒吃。”許晨説,遠在聊城的父親給自己打電話時,她告訴父親“我想吃白菜”。然而,從聊城郵寄到舟曲的包裹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到。去舟曲時,許晨體重為90斤,支教結束後回聊城時她只有80斤重。

    【家訪在路上】左是懸崖右是大山每天最多走訪三戶

    每個週末,許晨都會和另外三名志願者去貧困學生家裏進行家訪。為了幫助舟曲更多的貧困孩子,有時下午5時許上完課後,她也會去學校附近孩子的家裏了解情況。

    許晨坦言,當時去舟曲的目的就是支教,但在教學過程中,她發現當地很多孩子家庭都很貧困。於是,她和其他三名在舟曲二中支教的志願者就利用週末休息時間去學生家裏走訪,爭取讓外界更多的人了解舟曲的情況,搭建起舟曲貧困孩子與愛心人士之間的溝通橋梁。每到一戶人家,許晨都要認真地詢問學生家裏的情況並做好筆錄。

    每次家訪,許晨和另外幾名志願者一大早就要出發,走四五個小時的山路到達第一戶人家。“左邊是懸崖,右邊是大山。其實,山上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踩出一條路,我們就沿著那條路上山。”許晨説。通常是下午一兩點到達第一戶學生家裏,一個多小時後繼續上路,再走幾個小時到第二戶學生家裏。所以,他們每天最多只能走訪三戶人家。支教期間,許晨磨破了三雙鞋。“當地人都把我們視為尊貴的客人,以最高的禮節招待我們,如果知道我們去,他們都會把家裏的豬、羊、雞殺了給我們吃,並特意為我們釀造青稞酒。”許晨告訴記者,為了不給家長添麻煩,他們家訪時都不會提前打招呼。

    【傷感在離別】我們去山東上大學姐姐你一定等我們

    2010年12月底,許晨等人的舟曲支教生活即將結束。和往常一樣,許晨認真備好了最後一堂課,是初中二年級三個班的課。然而,她走進教室時,卻發現孩子們趴在課桌上哭。許晨告訴記者,三個班的孩子幾乎都問同樣的問題:“老師,你能不走嗎?老師,過了春節你還回來嗎?”看著孩子們眼中充滿淚水,她明知道自己春節後不會再回舟曲,但不敢對孩子們説出真相,只是説:“別哭,聽話!老師們都會再回來的。”

    舟曲第二中學的孩子們只知道老師在中午前後走,但不知道具體時間,所以他們中午都沒有回家,守在學校等著為老師送行,生怕下午上學後老師們都已經離開。上午到校時,很多學生從家裏給老師帶來了核桃、青稞酒、豬肉、哈達,還有學生帶來了自己折疊的星星、千紙鶴。很多孩子告訴許晨:“姐姐,你等我們。五年之後我們要考山東的大學,到時候我們再去找你。”一名學生將一把糖塞到了她的手中。許晨告訴記者,舟曲的孩子平時都吃不到糖,她至今也不知道孩子們從哪弄到的糖塊。接志願者的車開始啟動時,學生們將車堵住不讓老師走。

    當地的幾位老師一直將許晨等支教老師送到蘭州,他們一直揮著手,眼裏含著淚水。在回山東的途中,許晨收到舟曲第二中學梁碩老師打來的電話。梁碩正在替許晨上課,他在電話中輕聲告訴許晨:“我剛從教室出來,孩子們老是問我你們還會不會回來給他們上課,為了不影響孩子上課,我只好告訴他們你們過完春節就回來。”還沒挂電話,許晨就已經潸然淚下。

    許晨告訴記者,現在她經常會收到舟曲孩子們發來的短信(他們沒有手機,是借別人的),説説自己的學習情況以及學校裏的新變化等。

    【感恩在心間】長途跋涉十幾小時學生家長送來黃酒

    在支教的120多天裏,在許晨等支教志願者的幫助下,舟曲2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山東愛心人士的資助。當年上初一的張芳(化名)家就是其中的一戶。2010年,張芳的弟弟正在上初一的學習班時,晚上發生了泥石流,他本來可以逃出去,然而為了救出一位老人,他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張芳家是離學校最遠的幾戶人家之一,家境十分貧困,在許晨等人的幫助下,她家收到愛心人士的資助。

    許晨告訴記者,得知志願者要離開,張芳的父親趕到學校,當時已經是晚上了。張芳的父親説,他早上不到5時就從家裏出發,因山上積雪深及膝蓋,直到中午12時他才下山坐上去學校的車,為了儘早趕到,他中午都沒有吃飯。張芳的父親特意熬了黃酒,把家裏的豬也殺了,還給支教老師們帶來了土豆和豆腐。

    許晨説,儘管大山裏的孩子飽受貧困的折磨,但他們都特別勤奮,很愛學習,每天太陽尚未升起,校園內唯一的一盞路燈下便聚集了眾多讀書的學生。而且,孩子們都很懂得感恩。許晨經常會收到學生寫給她的紙條,紙條上工工整整地寫著:“姐姐,我喜歡你。”“姐姐,謝謝你們。”教師節那天,她還收到了孩子們手工折疊的小禮物。“我把孩子們寫給我的小紙條都保存下來,壓在床舖下,慢慢地攢了厚厚的一沓。”許晨把這些小紙條視為珍寶,把它們都帶回聊城珍藏起來。

    【父愛在水城】女兒事跡報告會上慈愛父親潸然淚下

    “説句實話,不怕大家笑話,我在我爸爸的眼中,確實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但是,正是坐在我面前的這位"老帥哥",我的老爸,不斷地讓我在人生道路上自我選擇。自從有幸加入支教團隊的那刻起,我爸知道,他的女兒已經張開了自己的翅膀,向蔚藍的天空翱翔。”回到山東後,在一場報告會上,許晨這樣説。聽到此處,台下的父親已經潸然淚下。

    許晨的父親許林之是聊城市區一家飲食服務公司的普通員工,許晨是家裏的獨生女。許林之告訴記者,説家裏不寵她(指許晨)是不可能的,但他更希望女兒能成為一個堅強、樂觀、有愛心的人。所以,在得知招募去舟曲支教的志願者這一消息後,他第一個為女兒報上了名。

    女兒去了舟曲支教,許林之夫婦心裏特別擔心,不知道女兒在外是否習慣。許晨告訴記者,爸媽每天都給她打一個電話詢問在舟曲的情況。電話那頭,女兒説:“爸爸,我想吃白菜。”父親只能打趣女兒:“瞧你那點出息。”儘管心疼女兒,許林之卻説:“她需要這樣的鍛鍊。”經歷120多天的支教生活,許晨回到聊城後,父母都感覺自己的女兒成長了很多,完成了華麗的蛻變。

    採訪最後,許晨告訴記者,在舟曲支教的日子裏,雖然條件比較艱苦,但她受到太多的感動,很多不知名的社會人士給在舟曲支教的老師們送去了祝福。“有位山東老鄉給我們郵寄了一包棗,説讓我們和當地的藏族同胞一起嘗嘗咱山東的棗!”許晨透露,她資助廣西的一名初中學生有兩年的時間了,經常郵寄一些東西和錢,雖然不多,但每次都能收到小女孩打來的致謝電話。許晨還説,這個孩子的花費越來越多,但自己財力有限,所以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同她一起資助這個小女孩。她的願望是“愛能延續”。

責任編輯:鄭路路

熱詞:

  • 舟曲
  • 聊城
  • 支教
  • 女孩
  • 許晨
  • 入選
  • 中國
  • 文明
  • 道德
  • 搜索更多舟曲 聊城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