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第一堂課 丈夫替她上)
羊岩子小學,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庭院,山區常見的毛石墻,在離門不遠還殘損坍塌一塊,校門旁挂著個小黑板,上面寫著“歡迎你們到來,謝謝您的愛”。
老師在校門外迎接著記者一行。她是一位很普通的女教師,樸實的衣著,真誠的笑容,給人的感覺就是,只有這樣淳樸的山區女人,才能在這個工資連溫飽都難達到的平凡崗位上工作。如此簡陋的環境,孩子們就如一棵棵小樹苗,而老師就像陽光雨露一樣,呵護著孩子們快樂健康的成長。
校園如普通庭院般大小,一側是高高的荒山,一排5間簡陋的瓦房是學校的全部,其中三間是教室,另外二間是倉房,裏面堆放著木柴。校園操場上搖搖欲墜的破舊籃球架只是在銹跡斑斑的鐵框上釘了幾塊極不規整的破木板。教室裏,幾張簡陋的破舊老式課桌圍著一個鑄鐵爐子整齊的排列著,很顯然山區的小學生們在冬天上課只能用給爐子填柴禾來取暖。
46歲的吳艷蘭是這裡唯一的代課老師,她1988年畢業于葫蘆島市綏中縣一高中,後考取代課證任加碑岩鄉村小學代課老師已22年。6年前,吳艷蘭被安排到偏僻的大山裏羊岩子小學任代課教師,而提起第一天來上課,吳老師的眼睛濕潤了,因為山高路遠坑深,原本不想來此教學的她的第一堂課是丈夫替她完成的。
第一天來上課,當看到簡陋不堪的校園,吳艷蘭懷疑自己走錯了地方,而當時學校裏只有2個都是3年級小男孩更讓她心灰意冷。然而學生稚嫩的“老師好”讓吳艷蘭在失落中苦笑了笑,可看到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和守在大門外的孩子的家長,尤其得知倆小學生來求學每天爬山越嶺至少要走1個小時,吳艷蘭的心軟了,從此開始了師生三人的特殊艱苦教學。
如今她已經親手送走了4屆學生。每一個離開學校的學生都會給她寫一封感謝信,所有信件吳艷蘭都如獲至寶的珍藏著,這也是她能夠堅守教育崗位的精神動力和慰藉。
吳老師家住在距離學校六公里外的王臺村,每天翻山越嶺過河套要走一個多小時。學校裏的班型是根據附近村屯孩子們的年齡現狀特別設立了。目前該學校的11個孩子分學前班和三年級兩個學年組,她一個人包攬了語文、數學、英語、心理、交通、科學等所有科目的教學任務,而她的代課費卻只有四百元。
冬天由於屋子冷,爐子又小,而且爐內添的都是柴禾和木棍。為防止孩子們凍著,吳艷蘭讓孩子們把桌椅擺成正方形,圍著爐子上課。孩子們就是在燃燒木材發出的霹靂啪啦聲響中和煙熏火燎中讀書,爐火映紅了孩子們臉龐和眼睛,更點亮了孩子們渴望知識的心。
“離家這麼遠不説,而且連自行車都騎不了,我天生膽子還小,山上道路太難走,還陰森森的,經常有蛇出沒,連個伴兒都沒有,心太涼了。多虧了我丈夫開導我,並且替我把學校和學生都安排好了後我才有勇氣來到了這裡。”吳艷蘭説。
“由於此地落後,從當地找一個代課老師根本找不到,從外地往這邊調更沒人願意來。為了這些孩子受點兒苦,只能是苦了我一個。要不然這裡的孩子就得走一個半小時到山梁外的另一所學校。”吳艷蘭説,“每天往返回家都得趟河,冰涼的河水刺得我直流淚。尤其是下大雨和山洪暴發時更害怕,有好幾次鞋都被水衝跑了,我都得爬山越嶺繞道回家。泥濘和佈滿荊棘的山路把衣服都劃破了,手腳磕碰出血那是常有的事兒。這時候我的心動搖得最厲害,但想起那些在校門口等我上學的孩子們,我真是於心不忍”。
這些孩子中最小的只有6歲,最大的才剛滿11歲。一張張稚嫩童真的小臉兒純真可愛。他們根本不懂得代課老師的含義,在他們眼裏,這位可親可敬的吳老師就像媽媽一樣親切。
下課了,吳艷蘭和孩子們都要走到外面操場,一起跑步、跳繩,玩老鷹捉小雞等等,不能光顧學習,勞逸結合,身體健康更重要。“每當和孩子們在一起運動的時刻是我最高興的時刻,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我才忘去了所有的煩惱,感到渾身上下很輕鬆。”吳艷蘭説。